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培根论人生/永恒的励志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弗兰西斯·培根编著的《培根论人生》是培根多年反复锤炼的精工之作,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充满了谙通人世的智慧,是作者哲学智慧与人生经验的结晶,体现了他的现实主义与道德理想的完美融合,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古典人文主义价值观念和政治理想的集中体现。

内容推荐

弗兰西斯·培根编著的《培根论人生》谈论了人生的价值,谈论什么是真正的美、善、恶,天性与修养的关系,嫉妒与猜疑总是在悄悄地毁掉人间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感悟到人活在世上应该有自己真正的价值。

目录

导读:大师剖析人生真谛

 出身官宦

 推崇科学与哲学

 真理

 友谊

 习惯

 知识

○○一 论美

○○二 论善

○○三 论真理

○○四 论求知

○○五 论健康

○○六 论旅行

○○七 论爱情

○○八 论婚姻

○○九 论家庭

○一○ 论友谊

○一一 论礼貌

○一二 论青年与老年

○一三 论时机

○一四 论幸运

○一五 论厄运

○一六 论称赞

○一七 论言谈

○一八 论谈判

○一九 论习惯

○二○ 论天性

○二一 论敏捷

○二二 论忠告

○二三 论勇气

○二四 论怒气

○二五 论建筑

○二六 论理财

○二七 论财产

○二八 论预言

○二九 论革新

○三○ 论法律

○三一 论掩饰

○三二 论吹牛

○三三 论假聪明

○三四 论迷信

○三五 论自私

○三六 论猜疑

○三七 论狡猾

○三八 论嫉妒

○三九 论报复

○四○ 论权势

○四一 论野心

○四二 论叛乱

○四三 论死亡

试读章节

所谓善,就是对人类有益的思想和精神。它和古希腊人所谓的“仁”或者“人道精神”意义相近,只是,它的意义要更深刻。

善的精神体现在人的身上后,就成了高尚的品德,而拥有这种品格的人,也就是当之无愧的“仁者”。在人类的所有精神和道德品格中,这种几乎神才具有的品格堪称为最伟大的一种。缺少了这种善的品德,人就会变得自私,甚至与禽兽无异。尽管过于善良的人可能会因此而犯一些错误,但是,这种错误永远都不会过分。你看,过分的权势欲让撒旦变成了一个魔鬼;过分的求知欲让人类的祖先变得堕落,但善的品德却与之不同。无论是神还是人,善良都永远不会过分。

我们可以说,善意是人的本性中所固有的。天生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即便不会对人行善,也会将这种善心施与其他生物的。比如,据伯斯贝斯的记述,在君士坦丁堡时,有一个欧洲人只是因为戏弄一只鸟,就险些被当地人用石块打死。

但是,人性中向善的本性,也常会使人犯错。正如意大利的一句谚语说道:“一个太仁慈的人,最终只能是一个窝囊废。”马基雅弗利曾写道:“基督教的教义把人们变成了软弱的羔羊,坐等忍受暴君们的凌辱。”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基督教鼓励人们广施仁爱,甚于其他所有法律、宗教或学说。不过,一味地滥施仁爱的人就成了傻子,所以我们要注意,很多人天生有一副假面具来遮掩他们的私欲。我们绝对不要太轻信他们,也不要心肠太软。因为束缚着老实人的枷锁往往就是轻信和软心肠。比如,对于伊索的那只公鸡,我们绝不应该给它一颗珍珠的——因为本来,它就只配得到一颗麦粒。

《圣经》中曾说:“天父使太阳照到好人的同时,也照到坏人。行善的人能享受雨的恩泽,作恶的人也同样可以。”但是,上帝绝不把财富、荣誉和才能平均分给所有人。人人都可以得到的,永远只是一般的福利,那些特殊的荣耀只会赏给特殊的人。另外,我们要小心,在做好事时,不要先毁了自己。正如神告诉我们:要像别人爱你那样爱别人。——“去卖掉你所有的财产,赠给穷人,把财富积存在天上,然后跟我来。”然而,除非你已经确定要与神同行,否则还是不要轻易卖掉你的所有财产。

人性中存在着天然向善和天然向恶的两种倾向。最恶的性格并不是虚荣、急躁、固执,而是由于嫉妒而产生的祸害他人的心理。世上有一种人一生都在陷害别人,他们甚至以此来谋生——《圣经》里那条以舔疮为生的恶狗都要比他们强上几倍,他们更像那种吸吮死尸汁液的苍蝇。这种看似与人类有仇的人和雅典的泰门正是截然相反的两类人——尽管他们园子里的树木并没有一棵能供他人使用,但他们也要引诱别人去上吊。让这种人去做政客,也许会很合适;他们就像弯曲的木头,可以用来造船,却不能做栋梁。因为船是注定要颠簸在海浪里的,而栋梁却注定是要能站稳脚跟的。

人类的善良有很多种特性。如果一个人能对外国人也彬彬有礼,那他就可以被称作一个“世界的公民”——他的心与全人类都是相通的。如果一个人能同情别人的痛苦和不幸,那他必定有一颗善良的心,就好比能流出汁液为人类治愈伤痛的珍贵树木。如果一个人能原谅别人的冒犯,那他的心灵一定是不会轻易受到伤害的。如果一个人能重视别人对他的微小帮助,则说明相对于金钱而言,他更重视人心。最后,像《圣经》中的保罗一样,如果一个人竟能为了挽救兄弟而甘愿忍受神的诅咒,那他必定是超越了凡人,已经具有真正基督徒的品格了。P16-18

序言

谨以此敬献于英格兰海军大将巴金汉公爵阁下:所罗门有一句名言——英名自能流芳百世。尊敬的先生,正如此话所说,您的英名必将流芳百世。值此拙作《随笔集》出版之际,请允许我将阁下的大名冠于书首,以炳盛德,并略表区区之诚意。本书是我平生所做的书中最受欢迎的一本,其中的主题都是关于人性以及人生问题的研讨。本书新版付印之时,在内容和篇数上较前都有所增加,面目已焕然一新。本书出版有拉丁语和英语两种版本。拉丁语是通行世界的语言。所以我祝愿阁下的英名,伴随这一版本而远播大地。在此之前,鄙人曾将拙著《伟大的复兴》奉献于英王陛下,将《亨利七世传》(也有拉丁文版本)以及《自然的历史》奉献于王子殿下。那么在这里,请允许我将这一部作品奉献给阁下您。尊敬的阁下,为了以上几部书的完成,首先自然是要感谢上帝赐予了我灵感,但我也曾为之付出了多年的勤勉努力。专此并祝愿上帝保佑您!

您最恭顺的仆人

弗兰西斯·圣奥尔本子爵

书评(媒体评论)

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情感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英国诗人雪莱《西风颂》作者

《培根论人生》体现了明智的处世本领,为世人所广泛传阅。——法国作家,让·德·维莱

《培根论人生》属于为数不多的应当咀嚼、消化的书。你很难见到这么小一个盘子里盛这么多肉,而且烹制得如此色、香、味俱全。——美国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

培根的人生随笔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尘世中韵智慧,它让我们变得充满理性并世事洞明。——美国著名学者,F·房龙(《人类的故事》作者

培根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有文艺复兴之风,他以《培根论人生》闻名于世。——英国哲学家,贝特兰·罗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培根论人生/永恒的励志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国)弗兰西斯·培根
译者 尹传政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2092385
开本 16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5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2014161480
中图分类号 B561.21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29
15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