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吴昌硕/现代名家翰墨鉴藏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现代名家翰墨鉴藏丛书系列之一《吴昌硕》,艺术大师吴昌硕一生,涉猎甚多,精力弥满。在其一生对金石篆刻及诗书画的全面研习探索中,留下作品未可确计,仅从传世而论,则有诗近二千首,文百篇,画三千件,书法石鼓诸作亦逾千,篆印约一千钤,可谓卓荦之观。吴昌硕的艺术有其时代性和综合性。他首先是一位金石篆刻家,他自己以及当时评论都以金石为第一,其次为诗,为书,为画。但现在提到吴昌硕,皆视其为画家,而忽视他在金石篆刻诸方面的成就和探索。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本来的过程重新认识吴昌硕……

目录

绪言

吴昌硕生平

(一)出生地--安城(安吉县)

(二)鄣吴村与吴氏世系

(三)吴昌硕的字号

(四)吴昌硕生平分期

吴昌硕的艺术风格及其艺术成就

(一)吴昌硕的篆刻

(二)吴昌硕的书法

(三)吴昌硕的文

(四)吴昌硕的诗

(五)吴昌硕的山水,人物画

(六)吴昌硕的花卉画

(七)吴昌硕的润格

吴昌硕书画作品的鉴定

(一)篆印的鉴定

(二)绘画作品的鉴定

(三)吴昌硕的书款和用印

吴昌硕作品的市场现状和前景预测

吴昌硕作品拍卖行情

吴昌硕艺术年表

吴昌硕款识印鉴

试读章节

近代海上画派的特点,从市场的角度看,就是所具的某种国际性和作品的商业性。这一特点,在吴昌硕生前就已经充分地体现出来,从前面有关吴昌硕作品的"润格"中可作参照。至于吴昌硕作品的拍卖行情,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事。在美国纽约以及香港的市场上,集中于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国际有名的拍卖行首先将中国绘画引入拍卖,历年有详细的记录。而在我国国内,也受到国际绘画拍卖市场的影响,在90年代以来,北京、上海等地拍卖行亦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十多年来,已蔚为大观。

吴昌硕流传下来的作品较多,但其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珍视,早在民国时期就享有很高的声誉,当时画价与张大干、吴湖帆、溥濡不相上下,属市场最高的.20世纪20年代,日本人来上海买吴昌硕的画,开价达一百两银子。那时,由于应酬多,吴有时不得不请弟子赵子云(云壑)代笔。80年代他的作品开始进入海外拍卖行,每幅作品在数万元。80年代中期,吴昌硕的精品开始突破十万元,如1987年他的《山水》在香港市场上以十二万港元售出。到了90年代初期,他的作品在海内外藏家的追捧下,扶摇直上,如1990年吴的精品《花果册页》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以一百三十二万港元拍出,创吴氏作品市场最高价。而其一般作品也动辄在十万元以上,如《菊石图》和《曼倩移来》在1991苏富比拍卖会上以十二万港元和四十八万港元成交,《红绿梅花》成扇在1991佳士得拍卖会上创下七点一五万港元的好成绩。他的书法也有不俗的表现,在书法中,以篆书价格最高,有的篆书价格与绘画作品价格不相上下,如1990年他的两幅篆书在香港市场上拍卖到十六万港元,一幅横披卖到八万港元。1993年他的《篆书》对联以十点三万港元成交。以后,吴昌硕的作品居高不下。1998年我国艺术市场受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吴昌硕的《牡丹丛兰图》(192cm×28cm)在朵云轩拍卖会上仍创下四十九点五万元成交的佳绩。近两年,随着大写意作品逐渐受冷落,吴的作品也受到影响,价格有所回落,但遇佳作,价格不低,1999年《古木幽亭》(41cm×28cm)尺寸只有一平方尺,被翰海拍至三点一九万元,2001年《花卉十二开册》被上海敬华拍至六十点五万元,价格平平。2003年后开始大幅飙升。2004年《花卉十二屏》在嘉德拍卖会上以一干六百五十万元拍出,令市场为之惊叹。从市场上看,他的花乌题材的绘画作品能创下如此佳绩实属不易,从中反映了吴昌硕的艺术有着迷人的魅力。目前,海内外都有专门收藏吴昌硕作品的圈子,只要吴的精品在市场上亮相,往往会成为海内外收藏家竞相追逐的目标,现在吴昌硕的作品价格已列"海上四大家"之首。

这里就吴昌硕作品的拍卖行情,仅作举例性的提出若干例略作参考。从过程发展的角度来看,吴昌硕作品的拍卖行情,从80年代以来,至今二十多年间,可以看出有一种不断上升的涨势,而且其涨幅近年有加大的趋势。其市场之重心现在已转移到国内,主要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其特点也是在于其国际性,而且随着中国绘画发展之趋势,吴昌硕的作品仍然有着一定上涨的空间。

关于本文所列举的诸多记录。只是观其行情之变化,并不涉及有关该拍卖作品的真伪如何。这是要特别予以说明的。

就笔者所见,以为在拍卖记录中来说,有相当多的赝仿之作混迹其间,这也是影响吴昌硕作品升值稍缓的直接原因之一。

如果从吴昌硕作品真伪鉴别的角度来看,关键仍在于对吴昌硕作品的真正认知,而千万不要轻信该作品在何处发表过,在某书某杂志或某拍卖图录上出版过……如果那样,只能是舍本逐未了,其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P109-110

序言

中国书画的鉴定与庋藏,不但伴随着中国书画发展的历史而发展,而且历代的书画鉴藏又促进了画论的研究与发展,由此又导致了书画风格和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从而规范了艺术家们个性品格的形成与确定,从中可见书画鉴藏的重要作用和历史价值。翻开中国书画发展史,展阅历代有关绘画与书法的诸多理论专著,内中不少的论述其实是有关书画鉴藏内容的,并业已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中国书画鉴定学。而对这一学科的建设,古人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一方面表现在皇家内府著录书籍的问世,另一方面则是私家个人著录专辑的大量涌现。拿内府著录书籍来说,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宋代徽宗时的《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再一便是清代康熙时的《佩文斋书画谱》和乾隆时的《秘殿珠林》及《石渠宝笈》了。而就私家的著录书籍而言,从南北朝时的《论书表》、谢赫的《古画品录》,到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和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录》,又从宋代米芾的《书史》、《画史》,邓椿的《画继》,再到兀代周密的《云烟过眼录》和汤里的《画鉴》,以及明代朱存理的《珊瑚木难》、都穆的《寓意编》,文嘉的《钤山堂书画论》,赵琦美的《铁网珊瑚》、张丑的《清河书画舫》、詹景凤的《东图玄览编》等,直至清代安岐的《墨缘汇观》,高士奇的《江村消夏录》,顾复的《平生壮观》、吴其贞的《书画记》,吴荣光的《辛丑销夏记》,以及陆心源的《穰梨馆过眼录》和顾文彬的《过云楼书画记》等等。这些著录专著的流传问世,不但大大丰富了中国书画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而且为人们学习、研究、庋藏历代中国法书名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从中透露出古人超凡的睿智卓识与胆略才华。

现代书画的鉴藏历史与古代相比,收藏家,鉴定家为数也不少,然于理论的建树却似乎不及古人。就官方来看,目前最有影响的,便是新中国成立后,由文化部文物局组成的中国书画鉴定组,在对国内存世的古代书画经过全面而系统的考查鉴别后,最后编辑出版了大型图册《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和《中国古代书画目录》。而就私家来说,重要的著录书籍却不多见。就连张伯驹,吴湖帆,张大干、叶恭绰、徐森玉等大藏家也未有专门的著录书籍问世,更不要说一般的收藏家了。不过,著名收藏鉴定家张珩先生倒是有~本小册子《怎样鉴定书画》流传了下来。这本看似不太起眼的、仅两万字的小册子,却从理论和实践上,首次提出了中国书画鉴定的方法--主要依据和辅助依据,这不但为人们鉴别书画的真伪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方法,而且为我国书画鉴定学的创立开了先河,其价值与功绩似乎超过了古人。此后的许多鉴定类图籍,大致都脱离不了这一范围与框架。

近年来,随着书画艺术品市场的日渐升温,赝品也大量增多,与此同时,书画鉴定类的著述图籍也不断问世。这内中不乏有真知灼见的,但也有外行充内行的,更有貌似专家然却滥竽充数的,甚至还有像明代张泰阶和清代杜瑞联所撰的《宝绘录》和《古芬书画记》那样,专做伪著录的。然不管如何,有一点是清楚的,这些鉴定类的著述,大都仅局限于古代的书画作品范围,而于现代书画的鉴定基本尚未涉及。

《现代名家翰墨鉴藏丛书》便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因为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古代书画作品存世量的减少,现代名家书画已成为人们投资收藏的热点。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投资者,收藏家们更是急切企盼着有这类的鉴藏专著问世,以正确指导人们的投资和收藏。西泠印社出版社慧眼独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精心策划出版了这套丛书,这无疑是填补了国内有关现代绘画鉴藏类学术专著的空白。

本丛书选定中国现代绘画发展史上较有影响的若干艺术家,并以每位画家个案为中心,综合汇集而成的一套大型丛书。在具体的画家选定中,除了在现代绘画史上已有定论的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林风眠,张大干,潘天寿、傅抱石、徐悲鸿和吴湖帆等大师之外,还选定了在现代绘画史上具有较大影响的李可染、陆俨少,溥濡,冯超然、贺天健和谢稚柳等名家。这些名家大师不但人格高迈,学问精深,技艺超众,而且在艺术市场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现代名家翰墨鉴藏丛书》虽是围绕鉴定与庋藏的内容开展论述,但为使本丛书具有史料性、学术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在具体的撰述中,除了对每位画家的各科作品的鉴定,作品真伪对比实例分析,画家作品市场现状和前景预测,画家书画作品拍卖价格等进行详尽的论述外,还对每位画家的生平经历,艺术的师承渊源,个性品貌及其艺术成就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论述,并附上每位画家的艺术年表、款识印鉴等详尽资料,使之成为具有相当学术价值、史料价值的工具类小百科全书。尤其鲜明的一点是,本丛书还扩大了图版的容量,增强真伪对比图目,且每幅图版附以精美的文字点评,力求突出阅读的视觉审美效果。

本丛书对每位撰稿者的选择也是一个难题。但选择的标准只有一个,即选择那些真懂艺术,熟悉画家,且能分辨真伪的行家里手。这些作者群中,既有美术院校的教授,也有博物馆,美术馆的研究员,还有美术出版系统的编辑,更有各大拍卖行的鉴定从业人员等。他们在各自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在此,笔者代表出版社和编委会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需要说明的是,鉴于中国书画真伪辨识之主观性,艰难性与复杂性,本丛书撰述之观点,选配之图版,仅系每位作者本人的学术研究之观点,只供读者在阅读学习时作参考。

最后,值此丛书即将出版之际,还诚恳希望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提出批评指正。并期盼以后有机会,再陆续出版另外一些卓有成就的书画艺术家的专集,以进一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叶子

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于杭州苦竹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吴昌硕/现代名家翰墨鉴藏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羲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179599
开本 16开
页数 1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12.05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4
16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4: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