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 |
内容 | 作者简介 万旋傲,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舆情、政治传播、国际舆情等。主持教育部青年社科基金、上海市社科青年项目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参与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项重点项目研究,发表相关有价值的论文、报告20余篇,参与编撰出版网络舆情相关书籍近10本。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起源 1.2 理论背景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政策议程设置模式的变迁 2.1 “权力精英主导一全民参与”模式 2.2 “政治精英借力多元社会精英”模式 2.3 “政治精英与多元社会力量互动”模式 2.4 “依法决策机制”——以法定程序对抗无序性 第3章 网络时代政策议程的制定环境 3.1 官僚结构:分散化与扁平化 3.2 信息格局:开放化与节点化 3.3 传播环境:匿名化与离散化 3.4 参与渠道:非中介化与交互化 3.5 文化空间:多元思潮碰撞 第4章 网络时代公共政策的议题来源 4.1 政府:政府部门与官员作为 4.2 突发事件:事件作为舆论触发点 4.3 大众媒体:新闻生产与舆论扩散 4.4 意见领袖:公共舆论的引领者 4.5 利益集团:有组织的利益诉求 4.6 公众:一致性的利益表达 4.7 多元主体互动路径 第5章 网络舆情影响政策议程的模式 5.1 压力胁迫:网络围观、网络动员、网络监督 5.2 事件应生:事件催生型的政策议程 5.3 自然演进:政策意见征集、试行、反馈与调整 第6章 网络舆情影响政策议程之实证分析 6.1 研究问题和方法的构建 6.2 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的属性特征 6.3 网络舆情与政策议程的相互关系 6.4 网络舆情与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 第7章 网络舆情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7.1 决策系统的网络舆情搜集 7.2 决策系统与网络舆情的长效互动 第8章 结语 8.1 本书研究内容和结论 8.2 本书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推荐 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也不断积聚,突发性事件常常作为社会矛盾的引子或表征,成为公共舆论议题影响政府工作议程。网络舆情影响政策议程的过程常常呈现强制性、外压性、无序性特征,政府如何着眼于现有的技术环境、权力关系、话语体系,建立政府科学决策机制与网络舆论的长效互动机制,是本书的重点关注问题。 通过归纳分析2003年以来影响政策议程的舆情事件的案例文本,本书分析了政策议程的设置模式、环境背景、议题来源和影响模式;并进一步经过指标设计、编码和数据搜集和统计分析,探索舆情传播对公共政策议程的影响机制(包括基本特征分析、相关关系、影响力和触发机制等);最后总结政府决策机制的现存误区和策略。 本书可供舆情研究者和政府管理人员参考、阅读。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万旋傲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1320431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2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7 |
出版时间 | 2018-12-01 |
首版时间 | 2018-12-01 |
印刷时间 | 2018-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46 |
CIP核字 | 2018254048 |
中图分类号 | G206.2 |
丛书名 | |
印张 | 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9 |
宽 | 171 |
高 | 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