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以西方阐释学理论为观照,以中国学术史为对象,对中国古代内在俱足的阐释学理论和诞生于中国文化土壤之上的阐释学传统作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进行了理论上的归纳和总结。本书认为,先秦诸子的论道辩名,两汉诸儒的宗经正纬,魏晋名士的谈玄辩理,隋唐高僧的译经讲义,两宋居士的参禅说诗,元明才子的批书评文,清代学者的探微索隐,各有其标举的阐释理论或阐释方法,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这种诞生于中国文化土壤上的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阐释学理论足可与西方阐释学理论相媲美。本书充分注意到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精神的深刻差异,力图建构中国古代阐释学的理论网络,以实现东西方文化之间有体系的跨文化对话。
作者简介
周裕锴,祖籍四川新繁,1954年生于成都。1984年毕业於四川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於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文献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苏轼学会会长、中华诗教学会副会长、韩国东方学会副会长。曾任日本大阪大学文学部客员研究员、台湾大学中文系、台湾东华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主要着作有《宋代诗学通论》《文字禅与宋代诗学》《禅宗语言》《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宋僧惠洪行履着述编年总案》《苏轼全集校注》(主编之一)《法眼与诗心》等等。
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先秦诸子论道辩名
一、循名责实:指称与世界
二、知者不言:真理与体验
三、尽言尽意:形上等级制
四、以意逆志:意图的重建
五、知言知人:理解的循环
六、见仁见知:象喻性文本
第二章 两汉诸儒宗经正纬
一、阴阳谶纬:神学的诠释
二、教化讽谏:政治的诠释
三、训诂笺注:语言的诠释
第三章 魏晋名士谈玄辨理
一、言意之辨:正名与无名
二、得意忘言:九方皋相马
三、辩名析理:清谈的妙用
第四章 隋唐高僧译经讲义
一、译经:橘化为枳
二、义解:移花接木
三、习禅:见月亡指
第五章 两宋文人谈禅说诗
一、疑古:理性批判
二、心解:情性体察
三、论世:本末探究
四、释事:密码破译
五、活参:自由解读
六、亲证:存在还原
第六章 元明才子批诗评文
一、水月镜花:抗诠释文本
二、醉翁寐语:不说破原则
三、借杯浇臆:主观性阐发
四、赏文析义:艺术性诠解
第七章 清代学者探微索隐
一、返经汲古:文本的复原
二、通诂明道:本义的确立
三、实事求是:诠释的验证
四、诗史互证:背景的指认
五、抉隐阐幽:意图的索解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重版说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裕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141436
开本 32开
页数 42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24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588
CIP核字 2019016863
中图分类号 B089.2-092
丛书名
印张 13.63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5
153
2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3: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