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博物之旅(山水间的自然笔记)/自然文丛
内容
作者简介
金文驰,男,1985年出生于重庆市。200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生态学与演化生物学系,获硕士学位。2016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大学自然资源学院,获博士学位。生态学家、博物学爱好者、科普作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态系统管理委员会委员。已在《中国国家地理》《世界遗产》《世界知识画报》《人与自然》《大自然》《生命世界》《森林与人类》《百科知识》《科学世界》《博物》和BirdingAsia等刊物上发表200余篇文章。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作者以自己的亲身考察经历,图文并茂地向
读者介绍了森林、高原、峡谷、荒漠、湖泊、沼泽、
海岸等不同生态系统中丰富的博物学知识,对每个地
区的植物及它们在生境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这些分
析无疑是标杆性的,对未去过这些地方的人们有着引
领作用。这是一本有事实、有分析、得出合理结论的
好书,很适合旅行者、植物学者及兴趣广泛的爱好者
阅读。
——马炜梁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著名植物
分类学家
早些年,从国外引进的博物笔记类图书受到了国
内读者的欢迎。近些年来,国内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
博物学著作。在本书中,作者以富有趣味的文学性语
言生动地讲述了丰富的博物学知识,同时又不失专业
水准,给读者呈现出了一篇篇别样的自然笔记。
——李云帆 大自然野趣公众号创始人,野生动
物保护志愿者和传播者
目录
第一章 森林:从热带雨林到温带落叶林
波多黎各云盖:加勒比海有雨林
海南尖峰岭:别具特色的热带雨林
夏威夷普阿乌鲁熔岩原孤丘:雨林长在火山上
重庆金佛山:我国17% 的植物物种汇聚于此
重庆缙云山:冬季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享受绿色
红杉国家与州立公园:探访北美洲的树中巨人
美国密歇根州春花:温带落叶林的馈赠
第二章 高山与高原:精彩在高处
夏威夷冒纳凯阿火山:耸入云端4207 米
约塞美蒂国家公园:大美无言
落基山:天地洪荒
黄石国家公园:地狱与天堂并存
俄罗斯阿尔泰山:中亚的植物高地
第三章 峡谷:下切!下切!
云南虎跳峡:从湿润到干燥的穿越
大峡谷国家公园:科罗拉多河切出的奇迹
美国火鸡溪州立公园:玉米地中的峡谷
第四章 荒漠:谁说我只有“荒凉”?
巨人柱国家公园:荒漠中的“巨人国”
美国白沙国家纪念地:全球罕见的大型石膏沙漠
约书亚树国家公园:遇见一株株向天祈祷的树
化石林国家公园:一幅晚三叠纪热带低地生态系统画卷
第五章 湖泊与河流:清流上下
奥索卡国家景观河流:美哉喀斯特
美国莫诺湖:沙漠奇湖
画岩国家湖岸:异彩纷呈的大湖之滨
俄罗斯贝加尔湖:淡水之海
第六章 沼泽湿地:“地球之肾”的丰饶
大沼泽地国家公园:北美洲热带淡水湿地的典范
鹰崖保育区:观鸟圣地
美国东北:跨越两州访湿地
密歇根州北部湿地:一座窥探食虫植物奥秘的剧场
第七章 海岸:大海与陆地在此交汇
夏威夷海岸:檀岛魅影
比斯坎国家公园:美国少有的热带海洋型国家公园
精彩页
波多黎各云盖:加勒比海有雨林
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小岛波多黎各由火山喷发形成,是大安的列斯群岛的四个大岛中面积最小的岛。它所在的加勒比板块起初位于太平洋东部,南于其不断向东移动,现在已经漂移到了大西洋西部,这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连通了南、北美洲,加勒比板块众多的岛屿也成了一些美洲大陆孑遗种的避难所。波多黎各和我国海南岛纬度相近,都位于北纬18度附近,不过其面积仅比海南岛的四分之一略大。由于它位于东风带上,全岛呈现出东湿西干的降水格局。
“云盖”(El Yunque)在当地原住民的语言中意为“白色的土地”,其自海拔175米到1076米的山顶都被热带森林覆盖。这座大山恰好位于岛的东北部,从大西洋东部来的暖湿气流受它的阻碍不得不沿山势爬升并冷凝,从而为云盖带来了极为丰沛的降水。其中,高海拔地区的年降水量可超过5000毫米,稳摘波多黎各最湿润地区的桂冠。这里的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好,不仅极具新热带(美洲热带地区)区系成分特色,同时也是许多波多黎各特有种的家园。
热带凉山惹人醉
从波多黎各首府圣胡安驱车东行,只半个多小时我们便来到了云盖的脚下。上山的公路很狭窄,像一根蜿蜒的绳索在繁茂的雨林里穿行。横伸着羽状复叶的桫椤和棕榈向我们热情地展示着热带风情,阴湿的路旁不时可见蝎尾蕉属(Heliconia)的植物举着橘黄色的如火炬般的花序。我们多次想停下车来仔细观察这原生态的新热带特有属,无奈道窄弯急,停车定会影响交通,只好作罢。
这样一座降水丰沛的大山自然少不了飞瀑流泉。在去往山顶的半路上,右侧车窗外突然冒出一片黝黑的岩壁,其上涓涓地流着几道白水——大名鼎鼎的拉可卡(La Coca)瀑布到了!它虽然无法和我国黄果树瀑布的恢宏气势相比——水小得让人觉得有些可怜,不过在桫椤、蝎尾蕉以及树上垂下的纷繁气根的拱卫下,热带的丰腴却是难以遮掩的。美景当前,凉气拂面,受尽山下热带暑气炙烤的各路游客纷纷攀石涉水,想和这难得的清凉来个零距离接触。在瀑布旁立有一块提示小心山洪的警示牌,提醒大家山顶可能会突然出现强降水天气。
沿拉可卡瀑布上行约700米,一座城堡样的红棕色嘹望塔出现在路边,名叫约卡胡(Yokahu)塔,这是美国林业局于1962年修建的,他们在嘹望塔介绍牌上自豪地写道,“世界上很少有地方可以比云盖森林呈现更多的美景”。登上盘旋的98级台阶来到塔顶,眼前铺展开的是从加勒比海滨到云盖山顶的全景画卷。虽然此处阳光普照,山顶却笼罩在阴云中,看来过会儿雨势不会小。
由于海拔超过1000米,加之森林繁茂、溪瀑可人,云盖俨然成了天堂般的避暑胜地。有一个夸张的说法是:圣胡安一半的人在夏天都挤到了云盖山里,足见其受欢迎的程度。我们虽然是在冬季拜访,但也看见了一些身披浴巾的游人在溪边的林问小道上穿行,真是才做溪水浴,又来森林浴;遥想炎夏时节,半山葱绿半山纳凉人,好不痛快。 P8-9
导语
《博物之旅(山水间的自然笔记)》是多家博物类杂志特约作者金文驰手记集结!
森林、高山与高原、峡谷、荒漠、湖泊与河流、沼泽湿地和海岸七大生境,各国自然胜地的科考行记,展示一幅自然生态的博物学画卷!
序言
我从小喜爱自然和阅读。从小学时代起,我便不时在
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动物园、南山植物园和重庆图书馆
等处流连。书中洪堡手持一枝野牡丹科植物的形象、夏威
夷银剑顶天立地的照片、美国著名的哈得孙河派画家丘奇
的油画《热带雨季》……这些在我的脑海中烙下了难以磨
灭的印记。这些印记瑰丽、奇绝、险远,又不乏浪漫主义
色彩。
可能没有什么比来一场“博物之旅”更能重新对应脑
中的这些印记了。还记得渎高中时,西南师范大学(现西
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老师带我们上重庆近郊的缙云山
认植物。当我手握一枝野牡丹科的小花叶底红时,便想到
洪堡在遥远的南美洲探险的故事,不免有些逸兴遄飞。
知道一株植物或一只鸟的名字是很让人欣喜的,但时
问久了,我就有些不太满足于仅知道名字了。随着对生物
的亲缘关系、演化和地理分布等进一步了解后,我就越发
惊叹于自然的神奇与奥妙。
对一个人来说,我们有亲戚、有家族;对一个物种而
言,它也有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或类群。如果了解了
一个物种和它的“亲戚”,就比较容易看出一些规律,如
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有哪些独特之处。以我们常吃的水
果菠螺和被称为“空气凤梨”的铁兰属植物为例,前者植
株较大,扎根在土中,果实甜美多汁;后者植株较小,根
系普遍不发达,可以全株暴露在空气中生长,果实干瘪。
两者的外形差异很大,但它们都是凤梨科的成员,都具有
叶片互生、呈莲座状排列、花朵3基数(花瓣等的数量为3
的倍数)等共性。
了解亲缘关系后,我们难免会进一步关注其演化和地
理分布之类的问题。还是以凤梨科为例,虽然这一科种类
众多,但大都分布在美洲,只有一种例外,分布到了非洲
西部。这真是令人称奇。我们知道,南美洲和非洲曾连在
一起,直到现在,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基本
还是可以互相咬合的。在约1.4亿年前,这两个大洲才分离
。我开始猜想:非洲西部的凤梨科“独苗”的祖先是不是
在两个大洲分离前就已生活在非洲,并存活至今?后来有
研究推测,非洲西海岸的凤梨科植物直到约8900万年前才
出现在非洲,这远远晚于南美洲和非洲分离的时问。看来
它的祖先最开始并没有分布到非洲,最有可能是机缘巧合
,从南美洲跨越茫茫大西洋,成功“移民”非洲。这还仅
是风梨科故事的极小部分,它们的光合同碳途径、与其他
生物的关系等都很有趣。我们知道得越多,就越想深入了
解,真是令人痴迷。
自2005年起,我开始在每次“博物之旅”结束后写自
然笔记,记录旅途中所见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再配以
演化、地理和生态等方面的认识或解读,算是为旅程留下
一段特殊的回忆。如今,写自然笔记已成为我的一个习惯
。这本书共收录了从2006年至2018年间,我在中国、美国
和俄罗斯等地旅行后所写的29篇自然笔记。文章按生境(
指某个物种或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大致分为7章
,每章的文章按旅行所在地的纬度从低向高排列。除我自
己拍摄的照片外,书中还使用了不少他人的照片,这些照
片的拍摄者或出处也都一一标注,在此一并向拍摄者表示
感谢。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欢迎各
位读者指正(电子邮箱:jinwenchi@gmail.com)
内容推荐
美国密苏里大学自然资源博士金文驰多年来在美国、中国、波多黎各和俄罗斯等地开展科学考察,从热带雨林到高山苔原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作者不仅为考察活动留下精美照片,还用第一人称撰写了大量科考手记,专业而生动地展现出各地生态、动物、植物、地理和地质等博物学画卷。本书精选其中29篇笔记,按森林、高山与高原、峡谷、荒漠、湖泊与河流、沼泽湿地和海岸七大生境类型分为七章,为博物学精神在当代的践行提供了一个样本。
本书适合对大自然充满好奇的读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博物之旅(山水间的自然笔记)/自然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文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502797
开本 16开
页数 3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9
出版时间 2019-05-01
首版时间 2019-05-01
印刷时间 201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图书小类
重量 670
CIP核字 2018281653
中图分类号 N49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5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3: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