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现象学视域下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
内容 | 内容推荐 在现象学视域下,高等教育研究存在三种研究方法,即思辨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和现象学方法。思辨研究方法是“概念一逻辑”的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经验一统计”的方法,而现象学方法则是“体验一描述”的方法。在上述分类基础上,本书将现象学方法与其他质性方法作比较,发现现象学方法是质性研究的根本方法。在当下,一方面高等教育研究有必要引入“微观见著”的现象学方法,如此才能关注到高等教育中具体的人,从而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另一方面,现象学方法也能够促使高等教育研究从“宏大叙事”回归到“高等教育自我”,从而有助于将高等教育学建设成为有尊严的一流学科。当然,现象学方法并不能够取代思辨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这一方面是由高等教育的复杂性决定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现象学方法同样有适用范围。 作者简介 刘志忠,男,江西余江人,教育学博士。200l一2005年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05—2008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8—2012年就职于云南曲靖师范学院,期间下过农村,上过省委党校。2012年辞掉工作,回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继续跟随王洪才教授学习,并于201 5年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在《教育发展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江苏高教》《高教探索》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 现象学 二 研究方法 三 高等教育研究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 文献概况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国外有关研究现状 四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现象学:一种本质直观的方法 第一节 现象学的发展概况 一 “现象学”的溯源 二 现象学的主要研究倾向 三 现象学运动效应 第二节 作为一种方法的现象学 一 现象学方法的认识论根基 二 体验:“现象即本质”的结晶 三 本质直观:现象学方法的核心 第三节 现象学方法的操作步骤 一 三种经典的现象学方法操作步骤 二 我国教育研究中现象学方法操作步骤 三 现象学方法操作步骤的新构想 第四节 现象学方法对人文社科的方法论意义 一在研究目标上,追求严格的科学 二 在研究范围上,专注于生活世界 三 在研究方式上,“如其所是”的描述 四 在研究过程上,强调客位研究 五 在研究结果上,立足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章 现象学方法应用:以“高等教育本质”探究为例 第一节 问题选择:高等教育本质问题 一 高等教育本质问题的重要性 二 高等教育本质问题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三 现象学方法是研究高等教育本质问题的新视角 第二节 高等教育体验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 体验收集的方案设计 二 体验收集的实施过程 三 整理高等教育体验报告 第三节 高等教育体验的主题分析 一 现象学式的提问 二 高等教育体验材料的编码 三 高等教育体验情境的展示 四 提取高等教育体验主题 第四节 高等教育体验的隐喻 一 高等教育体验是多维的而非一维的 二 保持主题与研究对象的联系 三 高等教育体验的根本意义是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 第四章 现象学方法:高等教育研究的新取向 第一节 高等教育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及其优劣势 一 “本质”问题的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路线 二 思辨方法与实证方法的优劣势 三 对高等教育思辨方法与实证方法的认识澄清 四 思辨方法与实证方法的定位 第二节 现象学方法与其他质性研究方法的关系辨析 一质性研究的概说 二 现象学方法与其他质性研究方法的异同 第三节 多学科观点研究与混合方法研究之反思 一 多学科观点研究的反思 二 混合方法研究的反思 第四节 现象学方法是质性研究的重要方法 一 现象学是质性研究最主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二 体验研究是质性研究的核心任务 三 “面向事情本身”对质性研究方式的规约作用 第五章 高等教育现象学方法的价值及局限 第一节 现象学方法与高等教育研究的契合性 一 现象学方法能够表达高等教育研究的人文旨趣 二 追问“认识何以可能”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使命之 三 高等教育是现象学方法理所当然关注的主题之一 四 高等教育主体特点便利于现象学方法运用 第二节 现象学方法之于高等教育研究的适用范围 一 确定现象学方法适用范围的思路 二 现象学方法适用的问题域 三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适用范围 第三节 现象学方法之于高等教育研究的价值 一 现象学方法推动高等教育研究回到“生活世界 二 现象学方法强化高等教育研究“问题反思”的意识 三 高等教育体验的根本意义是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 第四章 现象学方法:高等教育研究的新取向 第一节 高等教育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及其优劣势 一 “本质”问题的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路线 二 思辨方法与实证方法的优劣势 三 对高等教育思辨方法与实证方法的认识澄清 四 思辨方法与实证方法的定位 第二节 现象学方法与其他质性研究方法的关系辨析 一质性研究的概说 二 现象学方法与其他质性研究方法的异同 第三节 多学科观点研究与混合方法研究之反思 一 多学科观点研究的反思 二 混合方法研究的反思 第四节 现象学方法是质性研究的重要方法 一 现象学是质性研究最主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二 体验研究是质性研究的核心任务 三 “面向事情本身”对质性研究方式的规约作用 第五章 高等教育现象学方法的价值及局限 第一节 现象学方法与高等教育研究的契合性 一 现象学方法能够表达高等教育研究的人文旨趣 二 追问“认识何以可能”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使命之 三 高等教育是现象学方法理所当然关注的主题之一 四 高等教育主体特点便利于现象学方法运用 第二节 现象学方法之于高等教育研究的适用范围 一 确定现象学方法适用范围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现象学视域下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志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3868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4 |
出版时间 | 2019-06-01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印刷时间 | 201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04 |
CIP核字 | 2019000325 |
中图分类号 | G64 |
丛书名 | |
印张 | 1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