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日暮乡关何处是(陈忠实的故乡与故人)(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总会在黄昏时分想起和友人在故乡的日子,陈忠实在字里行间都透出了浓浓的乡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全书精选了35篇陈忠实经典散文作品,娓娓讲述了陈忠实多年以来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这里既有深深眷恋的故乡,也有感恩不尽的故人;既有“读万卷书”之后的豁然开朗,也有“行万里路”之后的百感交集;既有由自身奋斗引发的欣慰与感悟,也有由他人命运产生的悲悯与叹息……他对故乡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对友人的敬重,对历史的反思,都让我们深受感动。从童年到暮年,从故乡到海外,我们在陈忠实的故事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人生。
作者简介
陈忠实,1942年生于西安市灞桥区,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出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七卷及散文集《告别白鸽》等40余种作品。《信任》获1979年全国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在日本、韩国、越南翻译出版。曾十余次获得《当代》、《人民文学》、《长城》、《求是》、《长江文艺》等各大刊物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目录
第一辑 故园:一枝一叶总关情
家有斑鸠
种菊小记
三九的雨
喝茶记事
一株柳
两株玉兰树
在河之洲
接通地脉
排山倒海的炮声
难忘一种鸟叫声
第二辑 书香:少壮工夫老始成
第一次借书和第一次创作——我的读书故事之一
在灞河眺望顿河——我的读书故事之二
一个空前绝后的数字——我的读书故事之三
关键一步的转折——我的读书故事之四
摧毁与新生——我的读书故事之五
一次功利目的明确的阅读——我的读书故事之六
米兰·昆德拉的启发——我的读书故事之七
阅读自己——我的读书故事之八
第三辑 师友:此情可待成追忆
虽九死其犹未悔
为了十九岁的崇拜——追忆尊师王汶石
何谓良师——我的责任编辑吕震岳
何谓益友
秦人白烨
再会棕榈——於梨华印象
陪一个人上原
一九八〇年夏天的一顿午餐
一个人的声音
第四辑 云游:山一程,水一程
追寻貂蝉
贞节带与斗兽场——意大利散记之二
伊犁有条渠
鲁镇记行
在乌镇
威海三章
骆驼刺——车过柴达木之一
盐的湖——车过柴达木之二
天之池
柴达木掠影
导语
本书精选了陈忠实多篇经典散文,如《三九的雨》《第一次借书和第一次创作》《陪一个人上原》《伊犁有条渠》等,记录了故乡回忆、读书心得、良师益友、旅途游记这几方面的内容。这些文章能较为真切地展现作者一生中遇到的人和事,其创作所受到的影响和熏陶,在旅途中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感悟等,使读者对作者的人格和才华有一种更深层次的了解。
精彩页
住到乡下老屋的第一个早晨,刚睁开眼,便听到“咕咕咕咕”的鸟叫声。这是斑鸠。虽然久违这种鸟叫声,却不陌生,第一声入耳,我便断定是斑鸠,不由得惊喜。
披上衣服,竟有点儿迫不及待,悄声静气地靠近窗户,透过玻璃望出去,后屋的前檐上,果然有两只斑鸠。一只站在瓦楞上,另一只围着它转着,一边转着,一边点头,发出“咕咕咕咕”的叫声。显然是雄斑鸠在向雌斑鸠求爱,颇为绅士,像西方男子向所爱的女子鞠躬致礼,“咕咕咕”的叫声类似“我爱你”的表白。
这是我回到乡下老屋的第一个早晨看见的情景。一个始料不及的美妙的早晨。
六年前的大约这个时节,我和文学评论家王仲生教授住在波士顿城郊他的胞弟家里。尽管这座三层小洋楼宽敞舒适,我和王教授还是更喜欢站着或坐在后院里。后院是一片绿茸茸的草坪,有几种疏于管理的花木。这一排房子的后院连着后面一排小楼房的后院,中间有一排粗大高耸的树木分隔。树木的枝权上,栖息着毋宁说侍立着一群鸟。一种通体黑色的梭子形状的鸟,在人刚开开后门走到草坪边的时候,梭子黑鸟便从树枝上飞下来,落在草坪上,期待着人撒出面包屑或什么吃食。你撒了吃剩的面包屑或米粒儿,它们就在你面前的草地上争食,甚至大胆地跳到人的脚前来。偶尔,还会有一只两只松鼠不知从哪棵树上蹿下来,和梭子鸟在草地上抢夺食物。
我在那个令人忘情的人与鸟兽共处的草坪上,曾经想过在我家的小院里,如若能有这样一群敢于光顾的鸟就好了。我们近年来的经济成就令世人瞩目,然而要赶上人家的年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的水平,尚需较多的时日;然而我们的鸟和诸如松鼠的小兽敢于到居民的阳台和农民的小院来觅食,却是不需花费财力物力的事,只需给鸟和兽一点儿人道与爱心就行了。然而实际想来,实现这样人鸟人兽共存共荣的和谐景象,恐怕也不是短时间的事。
飞翔在我们天空的鸟和奔驰在我们山川里的兽,对人的恐惧和绝对的不信任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我们把爱鸟爱兽作为一个普遍的社会意识来提倡,不过是十来年间的事。我们把鸟兽作为美食作为美裳作为玩物作为发财的对象而心狠手狠的年月,却无法算计。我能记得和看到的,一是一九五八年对麻雀发动的全民战争,麻雀虽未绝种,倒是把所有飞翔在天空的各色鸟吓得肝胆欲裂,它们肯定会把对人的恐惧和防范以生存戒律传递给子子孙孙。再是种种药剂和化肥,杀了害虫长了庄稼,却把许多食虫食草的鸟整得种族灭绝。更不要说那些利欲熏心丧尽良知的捕杀濒临灭绝的珍禽异兽者。我曾瞎猜过,能够存活到今天的鸟类、兽类,肯定具备一组特别优秀的专司提防、警惕人类伤害的基因。不然,早该在明枪暗箭以及五花八门的机关和陷阱里灭绝了。
还是说我家的斑鸠。
我有记事能力的时候就认识并记住了斑鸠,像辨识家乡的各种鸟一样,不足为奇。斑鸠在我的滋水家乡的鸟类中,是最朴拙最不显眼近乎丑陋的一种鸟。灰褐色的羽毛比不得任何一种鸟,连麻雀的羽翅上的暗纹也比不得。没有长喙和高足,比不得啄木鸟和鹭鸶。没有动人的叫声,从早到晚都是粗浑单调的“咕咕咕——咕咕咕”的声音。它的巢也是我所见过的鸟窝中最简单最不成形的一种,简单到仅有可以数清的几十根柴枝,横竖搭置成一个浅浅的潦草的窝。小时候我站在树下,可以从窝的底部的缝隙透见窝里有几枚蛋。我曾经在六十年代的小学课文上看到过以斑鸠为题编写的课文,说斑鸠是最懒惰的鸟,懒得连窝也不认真搭建,冬天便冻死在这种既不遮风亦不挡雨的窝里。
然而,整个儿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我住在祖居的老屋读书写字,没有看见过一只斑鸠。尽管我搞不清斑鸠消亡的原因,却肯定不会是如童话所阐述的陋窝所致,倒是倾向于某种农药或化肥的种类性绝杀。这种普通的毫不起眼的鸟的绝踪,没有引起任何村人的注意。我以为在家院的周围再也看不到斑鸠了。
斑鸠却在我重返家乡的第一个清晨出现了,就在我的房檐上。
我便轻手开门,怕惊吓了它。它还是飞走了。
我朝院中的空地上撒一把小米,或一把玉米糁子,诱使它到小院里来啄食。
初始,无论我怎样轻手蹑足开门走路,它一发现我从屋内走到院中,“扑棱”一声就从屋脊或围墙上起飞了,飞入高高的村树上去了。我仍然往小院里撒抛米谷。直到某一日,我开开门出来,两只斑鸠突然从院中飞起,落到房檐上,还在探头探脑瞅着院中尚未吃完的谷米。我的心里一动,它终于有胆子到院内落脚啄食了,这是一次突破性的进展。
我和斑鸠的关系获得令人振奋的突破之后,随之便是持久的停滞不前。斑鸠在房檐在房脊在院墙上栖息追逐,似乎已经放心无虞。然而有我在场的时候,它们绝不飞落到院里来啄食,无论我抛撒的米谷多么富于诱惑。有几次我从室内的窗玻璃前窥视到斑鸠在院中啄食米谷的情景,一当我出门,它们便惊慌地飞上房顶。这一刻,我清醒地意识到,它还不完全是我家的斑鸠。
要让斑鸠随心无虞地落到小院里,心里踏实地啄食,在我的眼下,在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日暮乡关何处是(陈忠实的故乡与故人)(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忠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915594
开本 32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49
出版时间 2019-04-01
首版时间 2019-04-01
印刷时间 201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00
CIP核字 2019010219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18
153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