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是萧红代表名作,被香港亚洲文坛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位,入选新课标必读书目。备受鲁迅、茅盾、夏志清推崇,茅盾评价其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萧红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全文以我的视角,描写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城的风土人情,通过追忆家乡各色人物和生活画面,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百姓平凡、愚昧的生活日常。萧红笔下与祖父的情感,后花园里的有趣回忆都让读者为之动容。
本书额外收录茅盾论《呼兰河传》及骆宾基《呼兰河传》后记,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和了解本书内容。
图书 | 呼兰河传 |
内容 | 内容推荐 《呼兰河传》是萧红代表名作,被香港亚洲文坛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位,入选新课标必读书目。备受鲁迅、茅盾、夏志清推崇,茅盾评价其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萧红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全文以我的视角,描写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城的风土人情,通过追忆家乡各色人物和生活画面,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百姓平凡、愚昧的生活日常。萧红笔下与祖父的情感,后花园里的有趣回忆都让读者为之动容。 本书额外收录茅盾论《呼兰河传》及骆宾基《呼兰河传》后记,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和了解本书内容。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导语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之作。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呼兰河传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萧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011384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3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0 |
出版时间 | 2019-07-01 |
首版时间 | 2019-07-01 |
印刷时间 | 2019-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42 |
CIP核字 | 2019115209 |
中图分类号 | I246.5 |
丛书名 | |
印张 | 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西 |
长 | 200 |
宽 | 142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