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刑事和解的精神
内容
内容推荐
一个人犯罪后是否可以花钱买刑甚至花钱买命?这不仅是一个哲学及道德维度拷问人类灵魂的问题,更是法治社会中人们应在制度层面给予回应的社会性话题。
刑事和解制度使刑法走出了传统上偏重惩戒功能的潘篱,更多地将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综合治理手段来看待,因此高度契合了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同时,它也在实践层面以制度化的方式回应了上面的哲学之思。
以往聚焦于刑事和解制度研究的主要是刑事诉讼法等程序法学者,实体法学者较少涉足这一领域。作为刑事和解制度研究中为数不多的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跨界研究作品,本书充分体现了作者功底深厚、理论体系完善的特点,纵横捭阖,以跨学科的视野和刑事一体化的大刑法观,对刑事和解制度的精神价值和理论基础进行了全面反思和梳理,堪称该领域的上乘佳作。
作者简介
李卫红,女,天津人,法学学士及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现任中国社科院大学政法学院教授,校级首届教学名师,兼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政策学、刑事司法实务专题,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法学评论》、《政法论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独著《刑事政策学的重构及展开》、《刑事司法模式的生成与演进》、《经济犯罪热点问题研究》3部,独著教材《刑事政策学》(第2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项目),合著《刑事司法裁判权的独立与受制》等2部,独立主持多项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项目、中国法学会项目、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团中央项目等。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刑事和解的意蕴
一 刑事和解的定义
二 刑事和解的价值
三 刑事和解的附加值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厘清
一 刑事和解与刑事调解
二 刑事和解与恢复性司法
三 刑事和解不是“私了”
第三节 刑事和解与刑法基本原则
一 刑事和解与罪刑法定
二 刑事和解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三 刑事和解与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第四节 刑事和解与刑事诉讼理念的关系
一 刑事和解与无罪推定的关系
二 刑事和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
三 刑事和解与审判中心的关系
四 刑事和解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关系
第二章 刑事和解的变迁
第一节 古今刑事和解的不同
一 古代刑事和解的内容
二 蕴含的观念不同
三 社会政治制度不同
第二节 殊途同归的外国刑事和解
一 对国外刑事和解的梳理
二 德国的刑事和解
三 美国的刑事和解
四 极具特色的法国刑事和解
第三节 刑事和解的前奏:“赔偿减刑”
一 问题所在
二 量刑阶段的从轻处罚
三 行刑阶段的赔偿减刑
四 趋势与困境
第三章 刑事和解的根据
第一节 人性基础——趋利避害
一 功利主义的表现
二 社会行为实现个人利益
三 刑事和解是当事人双方趋利避害的选择
第二节理论根据
一 以契约论为启蒙的权利学说
二 罗尔斯的《正义论》
三 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
四 刑事和解的理论根据
第三节价值蕴含
一 自由与平等
二 友善与人道
三 公正与效率
四 宽容与宽恕
第四章 刑事和解的社会根基
第一节 经济基础——市场经济
一 一种经济体系
二 契约精神是刑事和解的内在品格
三 私有财产为刑事和解提供了经济保障
四 以诚信为前提
第二节 社会基础——市民社会
一 市民社会概念
二 个人意志独立
三 社区发达
四 借鉴与同一
第三节 权力的制约与分割
一 权力的制约
二 权力的分割
三 刑事和解的权力依据
第五章 刑事和解的实体实现
第一节 刑事责任的一种
一 刑事和解是解决已然犯罪的一种方法
二 刑事和解解决部分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第二节 “刑事和解”在死刑案件中对刑事责任的分担
一 法官们谈及的案例
二 法官对“刑事和解”的观点整理
三 小结
第三节 执行阶段刑事和解对刑事责任的影响
一 现状
二 根据
三 具体方式
第六章 刑事和解的程序实现
第一节 三种司法模式的并存
一 国家司法
二 协商性司法
三 恢复性司法
第二节 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
一 所有刑事案件
二 刑事诉讼法修改前适用刑事和解的公诉案件
三 当下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
四 立法规定出现的问题
第三节刑事和解的主体
一 犯罪人
二 被害人
三 第三方
四 法律援助律师参与刑事和解
五 问题的说明与评析
第四节 实现刑事和解程序的种类及原则
一 刑事和解类型
二 刑事和解应当坚持的原则
第七章 问题与完善——基于司法解释的刑事和解
第一节 公安部的司法解释
一 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二 适用案件更为明确具体
三 调查取证与刑事和解的矛盾与解决
四 侦查阶段刑事和解的后果
五 刑事和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的效力不够明确
六 刑事和解相关程序性规范不够完善
第二节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及问题
一 刑事和解主体范围扩大
二 适用案件
三 审查刑事和解协议后的结果
四 存在的问题
五 实践中的情况——以海淀检察院为样本
六 北京市部分检察院因刑事和解做出不起诉或相对不起诉决定的案件
第三节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及问题
一 刑事和解主体范围扩大
二 关于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理解
三 协议内容与法律后果
四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衔接
五 需要建立的制度
六 如何避免公安司法机关监督职能缺失或虚置
第八章 刑事和解与认罪认罚从宽
第一节 认罪认罚从宽与刑事和解对接后的量刑
一 定位认罪认罚从宽
二 认罪认罚与刑事和解的区别
三 认罪认罚从宽与刑事和解对接后的量刑考量
第二节 认罪认罚程序下的量刑建议制度
一 量刑建议制度的基本范畴与实践
二 认罪认罚程序下量刑建议制度更新
三 认罪认罚程序下量刑建议操作规范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运用演绎法及实证法研究刑事和解的实体性与程序性,阐明刑事和解的意蕴,从多个维度体现刑事和解的精神。刑事和解的原本价值是以“恢复”取代“报应”,其真正价值在于人道主义在司法领域的实现。
刑事和解的结果使当事人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被告人、被害人及其他人从被动到主动地与国家司法机关共同解决与自己相关的犯罪问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刑事和解的精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卫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151603
开本 16开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8
出版时间 2019-09-01
首版时间 2019-09-01
印刷时间 201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444
CIP核字 2019146144
中图分类号 D925.214.4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67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