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间词话全鉴(珍藏版)(精)
内容
目录
人间词话手稿上卷
一、有境自高格
二、意境颇难分
三、物我两相忘
四、“无我”优美,“有我”宏壮
五、写实家与理想家
六、实景真情为境
七、一字出境界
八、境界大小无关优劣
九、兴趣、神韵与境界
一○、太白以气象取胜
一一、评飞卿之词
一二、一句出词品
一三、解人正不易得
一四、句秀、骨秀与神秀
一五、后主之气象
一六、君主之短,词人所长
一七、客观诗人与主观诗人
一八、后主之词,血书也
一九、开创北宋之风
二○、正中之词清朗高远
二一、“出”字出何处
二二、一生专学在何处
二三、论咏春草绝调
二四、《蒹葭》最得诗人情致
二五、忧生与忧世
二六、成大事者,必经三种境界
二七、《玉楼春》欧阳修
二八、古之伤心人
二九、少游词境最为凄婉
三○、词中气象
三一、陶潜与东坡,薛收与白石
三二、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人间词话手稿下卷
三三、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
三四、词忌用替代字
三五、沈义父论替代字
三六、隔雾看花之恨
三七、和韵与原唱
三八、咏物之词,东坡最工
三九、写景之病,皆在“隔”字
四○、隔与不隔
四一、写情不隔与写景不隔
四二、白石格调最高
四三、南宋词惟幼安也
四四、无此胸襟不可学
四五、苏、辛之雅量
四六、狂者、狷者与乡愿
四七、稼轩之神悟
四八、周旨荡而史意贪
四九、论梦窗之词
五○、梦窗之词与玉田之词
五一、诗、词之境界
五二、观物、言情以自然
五三、词并非易于诗
五四、文体盛衰之由
五五、诗、词有题而亡
五六、大家之作
五七、诗词创作之道
五八、白居易与吴伟业
五九、绝句,律诗和排律
六○、人乎其内,出乎其外
六一、诗人与外物
六二、游词为淫鄙之病
六三、《天净沙》马致远
六四、人各有能有不能
人间词话未刊稿
一、白石之词
二、双声、叠韵之论
三、平仄有殊皆叠韵
四、诗词之盛衰
五、不解“天乐”义
六、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
七、创作之难之易
八、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
九、文学之习惯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一、词家多以景寓情
一二、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一三、气质、神韵不如境界
一四、非自有境界
一五、长调之最工
一六、后人不能学
一七、开北曲四声通押之祖
一八、不足与容若比
一九、词家时代之说
二○、云间诸公彩花耳
二一、《衍波词》之佳者
二二、学人之词,疆村为极
二三、《蝶恋花》二首
二四、《半塘丁稿》
二五、皋文之为词,深文罗织
二六、赞姜夔而疏贺裳
二七、“闭门造诗”之论
二八、北宋词有句,南宋词无句
二九、草窗、玉田之词为枯槁
三○、此非警句也
三一、宋之文天祥,明之刘基
三二、和凝《长命女》
三三、北宋词疏远
三四、小好小惭,大好大惭
三五、弃周鼎而宝康瓠
三六、沈昕伯之《蝶恋花》
三七、诗人之眼与政治家之眼
三八、宋人小说,多不足信
三九、诗词歌赋之工
四○、有篇又有句
四一、宁失之倡优,不失之俗子
四二、《蝶恋花》之议
四三、万不可作儇薄语
四四、词人之忠实
四五、读词集之回想
四六、论词与论诗
四七、东坡之旷,白石之旷
四八、文学之事
四九、诗人视一切外物
人间词话删稿
一、不喜长调,不喜用人韵
二、开词家未有之境
三、曲古不如今,词今不如古
四、孔门之用词
五、暮雨潇潇郎不归
六、张玉田之词
七、修饰字句易,换意难
八、杂剧之祖
九、致语
一○、集作者之谜
一一、《古今词话》的来历
一二、非徒善创,亦且善因
一三、淫词,鄙词,游词
一四、王国维论其词
一五、曲家不能为词
附录
人间词话附录
王国维《文学小言》
苕华词
王国维诗学理论摘选
《人间词甲稿》序
《人间词乙稿》序
《重印人间词话序》
《人间词话》补笺序
◎参考文献
精彩页
人间词话手稿上卷
一、有境自高格
【原文】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译文】
词以境界为最高评判标准,有境界的词则自有一番高的格调,自有其绝妙的名句。五代、北宋时期的词之所以能够达到独占鳌头的境界,其原因就在这个地方了。
【赏析】
“意境”是评判古诗词格调的最高标准,是古诗词的精髓所在。在王国维看来,五代、北宋是词作的巅峰时期,是词作生长的肥沃土壤,滋养出很多有意境的绝唱。词作的意境亦为词作者的心境。心境大者,自能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概;自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婉约情境。而这些,在五代、北宋时期的词作创作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如王国维所言:五代、北宋之词为独绝也。
二、意境颇难分
【原文】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译文】
有创造出来的意境,也有真实描绘出来的意境,这便是“理想”和“写实”两种派别间的区别所在。然而这两者很难区分开来。因为诗人所创造出来的意境,必定符合自然规律,所描写出来的真实意境,必然接近于他的理想。
【赏析】
写境者为现实主义,造境者为理想主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浪漫主义。在王国维看来,这两者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相反,写境中融合着理想,造境时贴切着自然。真假难辨,真真假假融杂在一起,便有了这真实、虚幻的意境之说。其实,不管是造境还是写境,其中都融人了写作者的现实写照,不管是以梦想烘托现实,还是让现实照进梦想,这两者无可辨之处,也无可分清之理。所以说,造境、写境,“然二者颇难分别”。
三、物我两相忘
【原文】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④”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注释】
①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需要注意的是,在王国维看来,这首词的作者是五代词人冯延巳,但大部分人都认为这首词是欧阳修所作。
②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chēn)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④寒波澹澹(dàn dàn)起,白鸟悠悠下:出自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的《颍亭留别》。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shāng)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元好问:生卒年1190-1257,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字裕之,号遗山,被尊为“北方文雄”,今山西忻州人。元好问是宋金时期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遗山集》等。
【译文】
境界有“有我”的境界,也有“无我”的境界。“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些都是“有我”的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这些则是“无我”的境界。有我的境界,是以我的角度来观赏物体,所以描绘出来的景物都带有自我的主观色彩。无我的境界,则是站在物的角度观赏景物,所以并不知道主观的我在何处,客观的物又在何处。古时候的人作词,描绘“有我之境”的人比较多,然而这并不代表着他们无法写出“无我之境”,对于那些豪杰之士来说,是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无我之境”上)有所建树的。
【赏析】
意境又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实际上,这两种境界便是通过前文中“造境”和“写境”两种创作方法体现出来的。有我之境偏于主观色彩,而无我之境则讲究物我二者的融合、相忘。在王国维看来,有我之境是大多数人之所为,而无我之境则只有豪杰之士才能够驾驭,这两者间立分高下。
物我两相忘是王国维的境界特色,也是人生大境界、大智慧。只
导语
王国维以“境界”作为词史优劣的评判标准,并据此建立了一个包含现代词学若干特征的范畴体系,更具有理论价值,亦成就了一个古典文化考评的最强音。
本书正文部分的体例为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四个部分,而附录则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添加了注释和译文。
序言
晚清时期是中国最为黑暗的时代,列强入侵,政府没
落,社会混乱。百姓在这般水深火热的生存环境下,变得
越来越迷茫、痛苦,急于寻求一种解脱之道。在这样的社
会背景下,王国维开始沉迷于西方哲学,想要从尼采、叔
本华等人的哲学观里找到解决痛苦的办法,找到一条超脱
于人生的道路。很可惜,事与愿违,哲学的研究并没有给
予王国维实质性的帮助,相反,繁杂的哲学理论和哲学观
念将他带入了一种“可信”与“可爱”的迷途之中。于是
,王国维便合弃哲学而改投文学,在1906-1908年间,他撰
写了此部影响巨大的《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晚清之后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也是
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词话著作。王国维深受西洋美学思想
的影响,所以在他的《人间词话》一书中,对于中国旧时
文学的评论也有了与以往不同的评论角度和观点剖析,它
既是一部文学评论著作,又是一部古典文艺美学著作。从
表面来看,《人间词话》和中国旧时诗话不管是在体例上
还是在格式上,都没有太大的分别;而从本质上来说,王
国维的《人间词话》在西方美学思想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
新的观念和评价方法,已经初步具备了词论理论体系,被
词论界人士奉为“圣经”。不管其中所含的词学论点还是
美学依据,都为后来的诗词评论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称得
上首屈一指的词话作品。
王国维所著的《人间词话》中,“境界”二字是核心
论述内容——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诗人之境界和常人之
境界,造境和写境等。也正是因为“境界说”“真”标准
的架构,成了王国维在本书中赞赏北宋词而贬低南宋词的
主要依据。他以“境界”作为词史优劣的评判标准,并据
此建立了一个包含现代词学若干特征的范畴体系,更具有
理论价值,亦成就了一个古典文化考评的最强音。
《人间词话》从1908年问世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只
是在这百年发展历程中,王国维“境界说”的发展并不顺
利。《人间词话》出现至四十年代末.期这一段时间,“
境界说”不仅没有代替北宋时期风靡一时的“本色论”,
而且还被晚清时期的一些文人学者发展为“风格说”,并
不受词界的重视。五十年代之后的四十几年里,“风格说
”凭空而起,盛极一时,但是真正带有王国维特性的“境
界说”却迟迟没有再造和重现。后来,“风格说”愈演愈
烈,最后走上了绝境,很多文人学者又开始反思探索,希
望能够找出一个既有本色又有其他风格的多元理论。就这
样,在不断探索中,《人间词话》的“境界说”再次走上
了正轨。
近年来,《人间词话》开始盛行。市面上出现了几十
种不同的增订版本、译本、导读本等。此本《人间词话》
分为正文和附录两大部分。正文包括四小部分:人间词话
手稿上卷,人间词话手稿下卷(上下卷共64则),人间词
话未刊稿(共49则),人间词话删稿(共14则)。附录部
分主要包括:人间词话附录(主要是初刊本、未刊本和重
编本外的通行本附录本),王国维《文学小言》,苕华词
,王国维诗学理论摘选,《人间词甲稿》序,《人间词乙
稿》序,《重印人间词话序》,《人间词话》补笺序。
正文部分的体例为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四个部分
,而附录则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添加了注释和译文。此外,
对于文中所出现的生僻字、生僻词也注了音,方便读者阅
读和领会。
在查阅了大量书籍资料的基础上,编者编撰出此书,
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王国维的诗学、词学理论,
更好地理解诗词佳作中所体现的美学观点和文学思想。即
使有一二分的帮助,编者也所愿已成。另,本书“赏析”
部分,编者在前人观点的基础上也加入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未必周全,仅供参考。书中如若发现不当之处,敬请指
正,我们将不胜感激!
《人间词话全鉴》平装本自出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
和喜爱。为满足大家的收藏、馈赠需要,现特以精装形式
推出,敬请品鉴。
解译者
2019年1月
内容推荐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为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作。王国维深受西方美学思想的熏陶,并将这种影响带人《人间词话》,从而衍生出与旧时文学所不同的词话评论角度和评价方法,著成了这部以“境界说”为核心的初备理论体系的词论“圣经”,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本书为方便读者的理解和学习,在原文基础上作了相关解读,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王国维的诗学、词学理论,体会其中的文学思想和美学观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间词话全鉴(珍藏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王国维
译者 译者:东篱子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063871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65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2019-08-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728
CIP核字 2019147225
中图分类号 I207.23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7
176
2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