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诗际幽明(王船山诗学研究) |
内容 | 作者简介 李一鸣,1981年生,湖南会同人,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海南省行政学院、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哲学美学、文艺学、海南文化等方面研究。主持或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革新之路:周韶华绘画美学思想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论文《以特色文化支撑旅游发展的原则与路径》荣获全国党校系统第十一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目录 绪论 船山诗学的体用之分及其沟通 第一节 船山诗学的“隐”与“显” 第二节 船山诗学的“用”与“本” 第三节 以“幽明”作为船山诗学研究的切入点 第一章 宇宙天地之幽明:宋明理学背景下船山幽明观 第一节 宇宙论:“凡虚空皆气” 第二节 存在论:“言幽明而不言有无” 第三节 认识论:仰观俯察以知幽明之故 第二章 人性之幽明:船山幽明观之人性论 第一节 天地与人:“天地之际甚密,而人道参焉” 第二节 生与死:生为气之聚,死为气之散 第三节 性与心:性与生俱,心由性发 第三章 诗际幽明:船山诗学之本体与生成 第一节 “情者,阴阳之几也” 第二节 “诗者,幽明之际者也” 第三节 诗与道:“诗以道情,道性之情” 第四章 诗乐合一:幽明之际的审美境界 第一节 “絪缊”“神化”作为审美范畴 第二节 “修辞立其诚”的道德境界与审美意蕴 第三节 言意之辨与隐秀之美 第四节 “乐为神之所依,人之所成”:诗乐合一的诗学境界 附录 王船山之生命体验与学术思想述略 第一节 天崩地解之时代,险阻坎坷的一生 第二节 “抱刘越石之孤忠而命无从致”:船山的生命体验与笔耕生涯 第三节 “六经责我开生面”:船山哲学思想之体系述略 第四节 诗以道情:船山学研究与船山诗学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论述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以及或具有的些许价值云云,在此不再赘述。总而言之,此文的研究与写作,仍仅仅是一种蜻蜓点水、浅尝即止的探索。如专家所指出,船山诗学研究著述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了,如何推陈出新确实是我们现在的研究所必须正视的。 内容推荐 本书聚焦于王船山儒家诗学思想之研究,即围绕船山所著《诗经稗疏》《诗广传》《诗译》以及大量诗评、诗选、诗话等著作,在联系其生平、创作、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考察船山诗学的哲学基础、情感本体、美学境界、生命情怀等内容。本书研究之目的是力图重新发掘船山诗学的当代价值,并且在历史语境中对船山诗学的历史地位进行必要的考衡。其意义则在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掘船山诗学的独特学术贡献和价值,为深化当代诗学研究和诗学美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诗际幽明(王船山诗学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一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06442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6 |
出版时间 | 2019-09-01 |
首版时间 | 2019-09-01 |
印刷时间 | 2019-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66 |
CIP核字 | 2019197210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