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希拉里画传
内容
编辑推荐

希拉里是美国历史上名声最为显赫、事功最为卓越的第一夫人,也是美国历史上争议最多的第一夫人。本书讲述了她特立独行、锋芒毕露的学生时代,她与克林顿的婚恋故事,她在通往白宫的路上以及当上第一夫人之后的种种表现,特别剖析了她对丈夫克林顿诽闻事件的宽容和她自己的政治野心。

目录

前言 她就是希拉里,希拉里只有一个 /4

第一章 校园之星:砥砺云天成长路 /11

第二章 读书时代:一个自由主义、理想主义泛滥的年代 /31

第三章 耶鲁法学院:生命的邂逅 /47

第四章 州长夫人:最出色的竞选总管 /63

第五章 东山再起:小石城几番浮沉 /87

第六章 选一得二:通往白宫之路 /111

第七章 问鼎白宫:为第一夫人而战 /133

第八章 虽败犹荣:医疗改革专案 /157

第九章 白水门:最昂贵的无罪报告 /179

第十章 总统、性、谎言:性丑闻案中案 /199

第十一章 《斯塔尔报告》:弹劾总统第一案 /221

第十二章 别了,白宫:国会山上的新星 /245

试读章节

在被丑闻折腾得筋疲力尽之后,克林顿的第二个任期也已经过去一多半。按照美国宪法的规定,总统的任期至多为两届,希拉里告别白宫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早在1998年,希拉里便开始考虑离开白宫后的生活。一天晚上,希拉里参加完一次活动,车行至曼哈顿59街附近的一座桥上,她凝视着桥下的河水,若有所思地对一位老友说:“我希望有一天能在纽约置办一处住房。”

1998年秋天,她开始考虑竞选纽约州参议员,但她还必须等待。首先,如同她一贯做的那样,她不得不在克林顿下台之后重新进行自我包装。希拉里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马不停蹄的竞选活动中去,以便在国会中期选举中为岌岌可危的民主党赢得一个席位。她开始周游美国,足迹遍及全美20个州,参加了大约50场募捐会议,在34场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募得了成百上千万美元。这看起来有点疯狂,但却是英雄般的疯狂。

为了竞选,希拉里早早地便搬出了白宫。2000年1月5日,她搬到了纽约的新居。2000年2月6日,希拉里向联邦选举委员会登记,正式成立竞选委员会,为竞选2001年纽约州联邦参议员做准备。

2000年12月18日,希拉里在白宫接待了即将接替她的位置的劳拉·布什,开始准备美国第一夫人办公室的交接。

告别的日子终于到来了。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1月18日晚间8时(北京时间1月19日上午9点),克林顿发表了告别演说,对他8年任期内美国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做出总结。20日,克林顿的任期届满,全家人向白宫做了最后的道别,然后向纽约的新家进发。

回首克林顿8年的任期,他创下了很多“第一”。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婴儿潮”时代的总统;他是继罗斯福之后,第一位成功连任的民主党总统;他是冷战结束后的第一位美国总统;他是网络时代的第一位美国总统;他也是第一位险遭弹劾下台的民选总统。

经过了那么多风雨之后,民意调查显示,克林顿的支持率仍保持在六成五,使那些或许比他更为杰出的前辈黯然失色。这也意味着如果不是宪法规定总统最多只能担任两届,克林顿仍将在大选中轻易取胜,不管对手是谁。

美国舆论在评论克林顿的总统生涯时,大多喜欢用“赢了政绩,输了操守”来概括。在一项以历史学家为受访对象的调查中,克林顿治理国家经济的能力,被排在历任总统的第五位,仅次于林肯、华盛顿和两位罗斯福之后,而在“道德权威”一项,他却不幸垫底。一位专栏作家感慨,如果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官司,克林顿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但在文章的结尾,他也承认,那样的克林顿有点“乏味”。

离职后克林顿巡回演讲的主要内容,就是回顾他当政8年的经济成就。其中最常用的句式有,“30年来最低的失业率”,“40年来最低的通货膨胀率”,“有史以来最大的预算盈余”以及“有史以来美国经济保持增长最长的时期”,等等。

经历了克林顿性丑闻的希拉里变得更加成熟,普通美国民众对她也更加了解、更加同情和尊重。P246-247

序言

  “希拉里!希拉里!”

当比尔·克林顿接受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提名而发表演说时,站在州议会大厦外草坪上的群众,呼喊着希拉里的名字。就在比尔·克林顿被选为美国第四十二任总统的当晚,群众的呼喊声很快盖过了他的讲话声。

他不得不笑了,但只是微笑。

他说:“你们可以为她欢呼。”

人们大声呼喊:“希拉里!希拉里!希拉里!”

希拉里,这位被自己的朋友们认为是一个风趣幽默、无比忠诚、热情洋溢、小心谨慎的妇女,从未打算成为美国的第一夫人。她小时候的愿望是当一名宇航员,但是国家航空航天局对她说,要实现她的理想,请到别处。因而,她把目光转向了法律。她的母亲相信,她会在最高法院取得成就;她的法学院的朋友们认为,他们将会看到她当选公职;她的丈夫希望她进入他的内阁。

“我希望成为白宫中替孩子们说话的人。”希拉里曾经这样对一位记者说,“我没有任何个人野心。我只是认为,在生活中应该有些乐趣,而不是一本正经。”

2003年6月9日,美国前第一夫人、现任联邦国会参议员希拉里的首部个人传记回忆录《亲历历史》正式向全美出版发行,当天售出20万册。一周后,该书售出60万册,并很快高居《纽约时报》非小说类图书畅销书的榜首。7月9日,该书面世仅仅一个月后,首版100万册全部销售一空。与此同时,该书迅速被翻译为多国语言。法国总统希拉克的夫人亲自上电视,在电视的黄金时段与专程到法国推销《亲历历史》的希拉里谈论该书,并在节目中表示:“许多妇女都希望她有一天会竞选美国总统,而且赢得胜利。”

希拉里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称,她目前并无意参加美国总统竞选,只想当个好的参议员,并说,她衷心希望这样能鼓励其他女性参选美国总统。美国政治分析家认为,这只是希拉里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因为现在绝非最好的宣布时机,过早露出锋芒,只会对自己不利。

当时,在美国,民主党的几位总统竞选人与小布什都为2004年的总统大选忙得不亦乐乎。

人们猜测,希拉里其实是以退为进,瞄准2008年的总统大选。从党派利益而言,希拉里希望民主党能够在2004年竞选中击败布什,重返白宫。如果希望落空,她才会在2008年出马上阵。克林顿谈到妻子角逐总统之事时,说这不是“会否”的问题,而是“何时”的问题。

说到希拉里,不能不说到克林顿。

外人很难理解,在克林顿遭遇到的各种“绯闻案”中,她作为一个政坛上呼风唤雨、长袖善舞的女强人,为什么能忍气吞声,一而再地通过谎言来维护克林顿的声誉;但在谎言被拆穿之后,为什么克林顿和希拉里的婚姻还能维系这么久,到底靠的是什么样的力量?克林顿身边的助理对记者说:“我们永远都不可能理解他们的婚姻。”

协助克林顿写作回忆录的历史学家特德则是这样认为的:“他们各取昕长。因为他们在一起实在太久了,彼此非常了解,知道对方需要什么。其实,他们生活得非常快乐。”

希拉里身边的一位高级助手却告诉记者,克林顿夫妇婚姻的维系完全因为他们在利益上彼此需要。希拉里的另一位助手说,克林顿夫妇是很强的政治联盟,彼此互补。克林顿需要希拉里的纪律性、明确的目标和野心;希拉里需要克林顿具有策略性的头脑与擅长跟人沟通的本领。

1998年爆发的“莫妮卡门”性丑闻案,足以昭示两人的爱情是何等的坚不可摧。

面对新闻媒体,希拉里言辞真诚,希望他们“不要再纠缠于两个人的家庭事务”;面对政敌攻击,希拉里镇定自若,随时反击“右派对总统制的进攻”;面对丈夫和女儿,希拉里情深意切,保护着他们不被负面舆论所吞没。她以惊人的智谋、胆识、忍耐,使克林顿免遭弹劾下台的命运。

事实上,希拉里是位极具政治野心与远大理想的现代女性,她与克林顿的婚姻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事业伙伴关系”。白宫梦使他们结成生死与共、坚不可摧的夫妻与盟友,在共同的事业理想与巨大的政治利益面前,这对政治夫妻的情爱当然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希拉里已在美国历史上留下她重重的一笔,而对希拉里作为现代女性与第一夫人在新时代中的新角色与作用所做的诠释,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检验与评说。现在举世都在注视着美国历史上这位不同寻常的前第一夫人什么时候下决心重返白宫。

毫无疑问,希拉里是美国历史上名声最为显赫、事功最为卓越的第一夫人。当然,也是美国历史上争议最多的第一夫人。

这是一位不同凡响的女性。

我们先来看看她早年的头衔著名女子高等学府韦尔斯利学院的学生会主席,耶鲁大学法学院博士,美国最有名的罗斯律师事务所惟一的女性合伙人,全美百名杰出律师之一,六家全国性大公司的董事,美国儿童福利委员会主席,美国保护儿童基金会主席,美国儿童劳动委员会“刘易斯·海因奖”的获得者。她在全世界范围内为了维护儿童与妇女的权利奔走呼号;她为人妻母,无处不体现着女性特有的温柔与纤细。希拉里的身上,有一种奇异的能力——完美地将职业女性和家庭妇女这两种角色统一起来。我们从下面一件小事便可窥见:1975年,希拉里与克林顿结为伉俪后,一直不愿改变娘家姓氏。直至克林顿遭遇了政治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挫折,为了丈夫的远大前程,她放弃了初衷,改姓克林顿。

这可以视为希拉里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她由一位顽强的女权主义者转向寻找个人奋斗与家庭生活问的契合点。

克林顿在回忆自己的成功历程时,曾这样说过:“如果没有希拉里的一路支持,我不可能有今日一半的成就。”

克林顿在位8年,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星条旗下的白宫时,希拉里也不动声色地登上了世界的政治舞台。这是一个燃烧自己的热情、追求权力理想的女人,她努力绽放着自己的华彩。她拥有掌权者所需的一切素质和禀赋:权谋、智慧、独立、坚强、忍耐、野心、个人魅力……律师的逻辑性与政治家的协调性相互融合,使得这位成熟、端庄、美丽的女性光芒四射,全世界的女性因而平添了一份自信与从容。可以说,了解希拉里,实际上是在某种程度上了解女性魅力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克林顿离任了,希拉里又如何?人们惊奇地发现,希拉里独舞于国会山中,正如一颗正在升起的新星,逐渐绽放出夺目的光芒。参议院健康、教育、劳工和养老金委员会委员、预算委员会委员、环境保护和公共工程委员会委员,这些具有政治和权力实质的头衔,正是她所看重和一直孜孜以求的东西。她终于找到了实现自己梦想的那个支点。她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如鱼得水。

只是,我还记得这样一个希拉里,一个朋友眼中的希拉里。

1991年1月底,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带着切尔西·克林顿去旧金山度周末,随同前往的有她的三位密友和她们的女儿。

母女这次共度周末,是事先早就计划好的。其时,海湾战争正在激烈进行。

在非常愉快的4天中,她和她的朋友以及她们任性的女儿们在索萨利托划船,吃中国菜,参观名胜,漫谈风月。在她们无忧无虑的日子里,发生过这样一个小插曲。一天下午,正当朋友们在旧金山一家路边咖啡馆里心满意足地坐下,共饮爱尔兰咖啡的时候,一个过路人停下来,问她们中的一位:她大概是著名演员玛丽.斯廷伯根吧!  斯廷伯根做了一个怪相,说,是的,我是斯廷伯根。

接着,这位过路人绕过桌子,问坐在斯廷伯根旁边的那个人,她是否是电视记者和采访节目的主持人南希.斯奈德曼。

斯奈德曼说,是的,我确实是斯奈德曼。

当这位过路人走得看不见时,阿肯色州的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转过脸,面向小石城服装设计师康尼·费尔斯,笑着说:“离开阿肯色,去没有人知道我们是谁的地方,不是很好吗?”

不妨这么定义:希拉里·克林顿是一面镜子。正如美国在经受过去25年社会变化时剧烈的摇摆一样,在处理同希拉里.克林顿的关系上也一直出现矛盾的情况:有时爱她,有时恨她,在某种程度上还几乎总是怕她。公众被希拉里吸引,也就是被美国本身吸引。"-3她受到憎恨时,或者当她受到爱戴时,美国社会本身也相应地经受爱和恨的磨炼。

她,就是希拉里。

希拉里只有一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希拉里画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司徒佩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22385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7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