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旧书浪漫(读阅趣与淘书乐)(精)
内容
内容推荐
作者以自己走访旧书店的经历为凭,以此成书,挖掘记录了旧书店中被遗忘的故事,不仅有人与旧书之间的情缘、旧书店的书业历史和传奇,还记录了早期书籍装帧、美术设计等历史资料。作者将自己的“玩书”之乐娓娓道来,字里行间,爱书人的浪漫、天真和执着的性情展露无遗。
作者简介
李志铭,1976年生于台北,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硕士。具有天秤座理性的冷淡与分析倾向,对人对事缺乏谄媚的热情,工作余暇偏嗜在旧书摊中窥探历史与人性,同时喜好搜集黑胶唱片、聆听现代音乐以及台语老歌。著作获奖众多,备受肯定。其著作有《半世纪旧书回味》(获2005年《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装帧时代》(获2011年金鼎奖),《装帧台湾:台湾现代书籍设计的诞生》(获2012年金鼎奖)、《单声道:城市的声音与记忆》(获2014年金鼎奖),以及《寻声记:我的黑胶时代》、《读书放浪》。目前专事写作。
目录
辑一:相约在书店
一页台北·书店之城
旧香沙龙:台北城南琅嬛宝窟旧香居/2l
宛如一场流动的盛宴:信鸽法国书店
阅读城市人文小风景:胡思二手书店
通往那美丽的年代:1920书店
上了山就看海:寻访九份乐伯二手书店
书店行旅,岛屿之东:花莲旧书店散记
书街岁月:重庆南路
辑二:何故乱翻书
守护书籍的黑夜里,永远有星光
奇幻瑰丽的甜美及悲伤:法国鬼才作家鲍里斯·维昂的泡沫人生
那一天,我的灵魂已跳向你
青春幻灭、岁月如歌:石黑一雄小说里的音乐与乡愁
此生犹有未竟之志:李哲洋与巴托克
吟咏孤独和乡愁的滋味:赫尔曼·黑塞的《玻璃珠游戏》与我
骚动的灵魂无可遏止:亨利·米勒的巨蟹与女人
欲向怒海顽抗:谈海明威与台湾
凝望岁月青春,我们依然孤寂
何妨浮生尽荒唐:读《日安·忧郁》与少女萨冈
从海洋到宇宙:凡尔纳的奇幻历险
绝版书的死与生:波德莱尔《恶之华》中译本拾掇
辑三:书窗的风景
宛如魔鬼在花朵上跳舞:法国插画家艾迪·勒格朗
海的精灵忧郁疯狂,向天使发起进攻:卡洛斯·施瓦布的神话与幻病与狂的梦幻曲:法国象征主义画家奥迪隆·雷东
共赴一场假面舞会的华丽盛宴:色彩魔术师克里斯汀·拉克鲁瓦
克劳斯·哈帕涅米的北欧奇幻森林
挥霍的美丽与欲望交缠的激情:阿根廷超现实主义女画家莱昂诺尔.费妮
光影交叠的华丽与前卫:“瑞士学派”平面设计巨匠马克斯·胡贝尔
从风格中解放出来:荷兰风格派前卫设计师皮特·兹瓦特
我已将音乐一劳永逸地放下了
黑与白的狂歌乱舞:栋方志功的木刻装帧
关于旧书与装帧随想三则
附录 传承台湾古书业的新世代:侧写旧香居(台大店)
后记 与书有染的浪漫
序言
一场浪漫的时间旅行
吴卡密(旧香居店主)
不久前在为鹿岛茂《古书比孩子重要》写序时,读着
资深重度书痴的爱恋史,不自觉会想起周遭认识、接触过
的书人书痴们。如书中所言:“古书店既是通往过去、自
由旅行的时光机,但恐怕也是让善良老百姓沦落地狱的陷
阱。”有经验、嗜书癖的书人绝对了解书海无涯,对于他
们,买书藏书往往是越陷越深、爱恋无尽,征服了某个领
域的古书,又会对别的领域展开新的幻想。彻彻底底就是
条不归路。书领着人从原来的领域不断扩张,即使不向外
延展,一旦上瘾,大多也会走向特定的收藏主题,朝向专
家之路,勇往直前。
每个书痴书虫的演变过程,大抵不外乎从一开始买书
是出于需求,继而开始搜寻想要读的书、特定作家的书,
接下来是从新书买到旧书,想搜尽所喜欢类别的书,并立
志要读完所有的书!最后是追求特殊版本:限量毛边、装帧
特别、书封美丽,甚至即便是看不懂的文字也统统纳入书
架,买书、玩书、藏书一次到位,书痴书奴已经确立!严格
地说,十多年累积下来,志铭已离最后阶段不远矣!
志铭从写硕士论文开始泡旧书店,论文完成后,他也
变成每天“不是在书店,就是在前往书店的路上”。若说
每天都在书店或许是夸张了!但一年365天将近有3/4的时
间,他绝对是每天游走在城南,穿梭在新旧书店间。在旧
香居看到志铭或在他笔下的其他书店捕获他,大概也不意
外。唯一固定的是在每周四明目书社的开箱时刻和一帮同
好前辈们谈天,傍晚时刻最容易巧遇他!若问他为何天天往
书店跑。他肯定会憨憨地笑着,一时之间无法回答。因为
对他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书店几乎已是他每一天的固
定行程,生活的一部分。周而复始的惯性行为。
一如黄裳说琉璃厂书肆有沙龙气息,书店是文人聚集
之地,书友聚谈,交换意见与逸闻。志铭也喜欢讲沙龙,
尤其偏好旧书店,旧书古本老物件对他就是有挡不住的吸
引力,仿佛瞬间开启与过往时光的链接,坠入某个不知名
的兔子洞。寻书访书像是未知的冒险,人与人的交流好比
不期而遇的浪漫邂逅。书店和书,早已是他的生活的基本
配备,如阳光、空气、水一般不可缺少!
书店对他而言,也是知识、灵感的充电所,在拓展视
野和刺激多元创作上都有绝对的影响力。但最吸引他的仍
然是因书结缘的同好、各有专攻的前辈朋友们:这些经常
偶遇的书人班底们,是实体书店最可贵的风景。在书店的
交流当然不只聊书,也时而穿插些妙人妙事等。就创作的
角度来说,除了书之外,书店沙龙中人情、故事相互串流
。也是不可错过的风景之一。
志铭旺盛的求知欲。如同得不到饱足的饥饿感,加上
高度的好奇心和学习力的驱使,他努力学习日文,为了更
贴近日本文化。因老辜(辜振丰先生)翻译《恶之华》期间
,他经常陪同进出信鸽法国书店找资料,不知不觉接触许
多具有特色的法文出版品和文学小说。不谙法文的志铭,
也折服于法国出版品的魅力,定期拜访信鸽便成为固定行
程之一,相信不久后他应该也会跑去学法文。
每每看到志铭的新文章,就发现他平常看似没做笔记
的习惯,却绝对有个大耳朵,将大家闲谈、交流间所分享
的种种都吸纳成他写作的灵感之一。朋友的喜好乐趣彼此
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对法国文学的喜好,
阅读的内容似乎间接也成为他的喜好。好学好奇的他总能
在短时间内练就功夫,没多久我们就可以谈萨冈、谈波德
莱尔、谈伍迪·艾伦、谈亨利·米勒。有时看他信手写来
,轻松快意,不刻意渲染、自然自在地表达,我想,源源
不绝的热情是他写作的最大动力。多年下来,看似他用文
字打造出一座书天堂,倒不如说他因进了天堂有了翅膀,
可以展翅快意地遨游其中。
延续《读书放浪》,《旧书浪漫》更多了点个人情怀
式的抒写,看来寡言憨厚的他,或许很难和浪漫二字立即
联结,但他每每见到自己喜欢的书本、装帧时,总会像抚
摸小孩、小猫般反复摩挲。记得有一天,他用极其兴奋的
语气和高亢的声调告诉我,刚看完根据栋方志功《板极道
》改编的传记电影『我はゴッホたなる!爱を彫った男·楝
方志功と□の妻』,饰演栋方的男演员相当出色,不仅做
足功课,更精彩的是日常生活的呈现,将栋方志功的气质
、神韵表现得惟妙惟肖。志铭滔滔不绝地描述主角创作时
的情景和投入状况,尤其是平时木讷的他,一碰到开心的
事便会口沫横飞、手舞足蹈。在志铭说栋方志功的同时,
我觉得此时的他不也是如此吗?面对偶像、书事、创作,埋
首其中乐此不疲,写起文章自信有力,谈起旧书口若悬河!
总觉得他骨子里的浪漫基因绝对爆表!当年他毅然放弃稳定
的工作,挑战专职的写作生涯,若没有巨大的热情、开放
的心态,肯定无法下定决心。一路走来,虽也有困难、焦
虑,但不可动摇的信念。是他前进的动力!
一直以来我们用“玩书”的概念和大家分享关于买书
、藏书的各种癖好,以及热爱纸本书之行为,以更轻松、
浪漫的心情来倾诉对书的迷恋。对志铭而言,写作不仅是
与自己的对话,也是对外在世界的传达,将阅读的心得、
新奇的发现与观察研究,定时吸纳、整理、提炼,撰写出
最精华的一篇篇文字,传递给大家。借由分享的热情,慢
慢堆砌成属于他独具一格的书话。
《旧书浪漫》收录了两篇关于旧香居的文章,对于旧
香居,相信他有不同的情感与角度,志铭是和我们一起成
长的,一如他常常揶揄自己:“我在书店地下室是有床位
的。”如果说旧香居滋养了他,使他更强壮,我想他是不
会反对的!身为他的资深战友、伙伴,志铭也常会催促我,
应该静下心来把书店一二事,由我的角度去呈现和叙述。
写作并非我的专业,有的只是想分享的心情和热情,旧书
不比新书可以有铺天盖地的宣传,现阶段我只想把旧书珍
本的价值分享给更多人知道,一步一脚印,扎实、持续地
做下去,努力在不同世代的视野中建立价值,让这些可以
通过时间考验的好书不断延续下去。
我也大方地将我从未公布的“童工照片”献给《旧书
浪漫》。十多年的情谊、人来人往、相互碰撞,一生中不
常有这么深的缘分,可以一起成长、共同追逐相同的目标
和理想,能理解、支持彼此的梦想和信念,为书店记录下
许多的点滴。
爱书人的浪漫,往往是一种天真和执着,也许看似有
些不切实际,但正因如此才能成就这么多有滋有味的书的
故事和看不尽的书店风情。旧书古书的狂热者,一定能理
解过去和现在相互纠缠的真实感,被唤起的热情跨越了时
间,再次建构出属于这时代的意义和价值。翻看《旧书浪
漫》如同展开了一场阅读冒险,新与旧的界限在志铭的笔
下是不存在的,一篇篇的读书志如同志铭的生活实录和蜕
变的痕迹,仿佛我们一起经由触摸、闻嗅、想象和感受经
历着一趟独一无二的旧书时间旅行。
导语
爱书人的浪漫,往往是一种天真和执着,也许看似有些不切实际,但正因如此才能成就这么多有滋有味的书的故事和看不尽的书店风情。旧书古书的狂热者,一定能理解过去和现在相互纠缠的真实感,被唤起的热情跨越了时间,再次建构出属于这时代的意义和价值。书中作者挖掘记录了旧书店中被遗忘的故事,如人与旧书之间的情缘、旧书店的书业历史和传奇等。书中一篇篇的读书志如同作者的生活实录和蜕变的痕迹,仿佛我们一起经由触摸、闻嗅、想象和感受经历着一趟独一无二的旧书时间旅行。
后记
与书有染的浪漫
明人张岱曾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只是。嗜书的人其实最是无情,因为,没有最爱,只有
更爱。
自从我的第一本著作《半世纪旧书回味》出版问世
(2005)以来,迄今刚好满10年。再加上先前因写作硕士论
文,研究台北旧书业期间而开始逛旧书店的因缘契机,随
之即对淘书产生浓厚兴趣,举凡牯岭旧书街、台大师大附
近巷弄小书店、新旧书市集、网络珍本拍卖,乃至福和桥
下跳蚤市场等几乎无所不逛,无所不淘。这十多年来,俨
然已养成了一种习惯:无法克制买书的瘾头!
都是浪漫惹的祸。
尤其当你走入一家钟爱的书店,便宛如浸润在一片知
识的书海。漫游于书架之间,尽管你根本不可能读遍每一
本书,甚至连许多书名也只是匆匆一瞥而过,却会令你萌
生一股狂喜的晕眩感,而你仍然兴奋不已,仿佛已经获得
了全世界。一天因为没去“巡田水”(有时一天还要巡好几
次)而感到惶惶不安。
回首过去,我刚开始购书时无所用心,单纯只为排遣
个人余兴而买。之后随着知识的积累、兴趣的延伸,阅读
的种类便逐渐如滚雪球般急遽增多,以至买书脾胃愈益癫
狂,宁可错买而不可错失,每每为求搜得心中的奇书珍本
而倾尽囊中。近年则又增添了一项新欢黑胶唱片,无异于
踏上了另一条浪漫的不归路。
对于每个时代的文青或文化人而言,书店,不仅仅是
卖书的地方,更是一处。与书相逢”“与人相遇”的美好
场域,是让书与人完整彼此的理想所在(无怪乎古今“开书
店”的浪漫想象总吸引着人们前赴后继)。
逛书店之于我,与其说是乐趣或喜好,毋宁说更近乎
一种规律的生活、日常的浪漫。同时,也正因为书店的缘
故,我无心插柳地开启了通往写作出版的意外人生道路。
迄今即便有些跌跌撞撞、风雨不断,倒也庆幸自己总有机
会得到许多人的帮助,且仍乐在其中,受益匪浅。
对此,首先我要感谢旧香居女主人雅慧十几年来的一
路相伴、情义相挺,无论是在平常的阅读分享或是写作建
议等方面:每当我新书出版的时刻,她必会竭尽心思替我
撰写一篇真情序文,宛如一期一会的书缘往来。
此外我更要谢谢梓杰、小琍平日在书店的热忱服务与
关心,以及浩宇对书稿的细心阅读与协助校对。
谈及藏书癖的感染、爱书的情怀,往往能够跨越不同
语言文化之间的隔阂,这也是我虽然完全不懂法文,却仍
常爱去逛信鸽法国书店的主要因素。而这一切起心动念的
源头和缘分,都得要感谢小蔌在信鸽任职期间的热情推介
,带引我进入欧洲经典立体书、手工书绘本的美妙世界。
然后,我得要特别感谢诸位不吝提供相关信息、愿意
于百忙之中拨冗陪我聊天访谈的书店主人:胡思二手书店
阿宝(蔡能宝)、明目书社赖老板、花莲时光二手书店秀宁
、旧书铺子掌柜张学仁大哥、大稻埕1920书店周奕成大哥
、兰台艺廊李纪美小姐(May)、趣味书房文自秀小姐。另外
还有时光二手书店员小美,以及旧书铺子店员皓怡。
因为爱书无悔的你们,从不放弃对于推展阅读文化的
热情与坚持,方得以在台湾各个城市角落造就一道道最美
的人文风景,敝人对此甚感铭心。
书与人之间的微妙牵连,是深藏于众多爱书人心中的
一个美丽情结。
因之,我要特别感谢时常于书店相遇的前辈书友老辜(
辜振丰)和邱振瑞的提携指教,也谢谢城乡所老同学何立民
在藏书领域的分享,谢谢顾小妹惠文慨然提供书影数据、
相关书讯的联系和协助。
感谢《中国时报》的《人间》副刊的主编简白、《自
由时报》副刊主编孙梓评先生,并且谢谢多年来固定邀写
专栏的厦门《书香两岸》杂志编辑智晔和志伟,由于你们
长期提供自由创作的发表园地,今日遂让写作者的辛劳笔
耕终于有了开花的机会。
谢谢。
精彩页
一页台北·书店之城
书店在城市里,就像是一段段被传唱的故事。
从20世纪20年代独立设市迄今不到百来年历史的台北城,随着一股亟欲吸收外来文化以及谋求工商业发展太过快速更替的时间之流,许多即将面临衰败的老街区在短短数年内彻底被迫更换成了一副陌生的青春容颜。无论是70年代因应道路拓宽规划迁移旧书摊的牯岭街,抑或见证了世纪末30年老台北岁月风华的光华桥地下商场(该商场于2006年正式拆迁),就连早期60年代曾经作为台湾书业重心、80年代过后店面装潢连年翻新的重庆南路这条老字号书店街,看在不少资深爱书人士眼中也都挟有一份难以言喻的苍然古味。
旧时的老商圈店铺拆除殆尽,换来与地铁共构的新建筑。几乎所有对这城市的往事追忆和老街巷弄里寻常人家的众声喧哗。到了最后也就都自然而然地沉淀到这些书店的纸页间。
相较于那些历史悠久的东方现代都市,在近代城市发展史上仍属年轻的台北予人的迟暮之感格外鲜明,城市里太多突如其来的迅疾骤变不留下任何记忆残痕,只定格在所谓怀旧题材影视剧的情节想象之中。
当一处城市空间充满了喜新厌旧,那便是“谁也不记得谁”。偶然翻阅多年前(2004)晨星出版社汇编《台湾书店地图》所刊载的全台书店名录,讶然惊觉其中就有不少特色书店如今已是不存在了。我几乎可以扳着手指数出许多名字:桂冠书局、木心书屋、草叶集概念书店、儒林书店、垫脚石书店、凯风卡玛……多少年来这些书店隐身在台湾城镇的大街小巷,默默地守候着寂寞,散播着书香,直到有一天它们突然宣告消失,只来得及在几个熟悉的读者心头留下一个怅然的背影。
每在一家书店歇业隐遁之后,谁又知道那些被遗弃的书籍的下落?因为开了一家书店,所以美好
人的生活方式有多少种,书店的城市表情就有多少种。作为所有一切故事的起点,熟悉一座城市何妨首先从它的书店开始。
按香港专栏作家马家辉的说法,港岛当地特色小书店大约以每5年为一循环,意味着即便其中一家将要关门倒闭了,不久后必定又会有另一家怀抱理想热血的新书店再起炉灶。宛如山林野草般,台湾南北城镇大小独立书店也仿佛周而复始,死了一批又新生一批。
往来出入在这方圆5.7公里,汇聚了岛内最多书店与咖啡馆的台北盆地,发现尽管最近几年台湾书业出版界“景气寒冬”之说甚嚣尘上,城市里总还是不乏有人无畏现实残酷而前仆后继地投入“开书店”的火坑里去。
2007年,我从书友Booker口中得知北投地区将要新开一家旧书店,位在邻近阳明大学,地处天母、北投两地往来捷径的立农街上,名日“兰台艺廊”。女主人May自云从事税务及地政工作多年,却因始终忘情不了童年时在父亲引领下遨游书海的甜蜜旧梦,所以才开设了这家梦想中的书店,除以鬻书生活为乐之外还不时兼做艺文展览。室内约莫只十来坪Ⅲ的书店虽小,却有着难得一见整面明亮精致的大片临街橱窗。后来我陆续几度造访了兰台,也确实在这儿淘到了不少宝。记得包括蔡琴的绝版黑胶唱片《火舞》、廖未林设计封面的旧版小说《多色的云》,以及台北县文化中心未曾对外发行的《江文也纪念音乐会》现场录音专辑等,几乎都是从兰台得来的收获。
……
P2-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旧书浪漫(读阅趣与淘书乐)(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志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193504
开本 16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86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2019-08-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612
CIP核字 2019150263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3
156
2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