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厉害是攒出来的
内容
作者简介
刘杰辉,一个永远在路上,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内容行业创业者。
辍过学、当过民工,26岁当总经理,29岁做总裁,33岁融资千万开公司。
著名财经图书品牌“黑天鹅图书”创始人、原磨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李开复、乐嘉、罗振宇等大咖作品的幕后推手……
目录
Part 1
停止向上生长,才是最可怕的事
不舒服的地方才有成长的机会
你的输赢由自己定义
不要让别人破坏你的内心秩序
你的拧巴,只因为缺少基本的职业规划
你所谓的稳定,其实一直在变
Part 2
通天之路,也要从脚下开始
自由是规划出来的,简单的工作也要“从长计议”
感到焦虑和迷茫,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握现在
六招练就沟通力,正确理解别人又清晰表达自己
不断自我精进,自己和自己争
创业,从做一个优秀的职场人开始
Part 3
别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做到 %
向内探寻,让自己免陷情绪内耗
引导和利用正向情绪,做高情商的人
从恐瞑到拥抱, 招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人生哪有来不及,不过是你太着急
Part 4
新经济时代下的 大关键认识,是你实现愿景的台阶
善用场景力,新时代成功的关键一招
认知盈余,让他人免费帮你办事
把握体验经济的本质,从打工向老板华丽变身
理解共享经济,抓住不用上班就能赚钱的机遇
Part 5
可迁移能力,让你轻松应对复杂的问题
掌握数据分析技巧,提升实用思维能力
结构化思考,让你的思维更有逻辑
沟通能力说到底是你的思维能力
理解稀缺性、选择权和比较优势,助你精准决策
Part 6
重新认识人际关系,扩大你的影响力
巧用社交红利,为你的人际资源关系加分
用语言演绎说服他人,用身体语言塑造自己
远离“应该”,赢得他人认同
科学认识人格化,成就自己的人格魅力
Part 7
你无需证明自己,只需要持续精进地努力
能力的精进和内心的自信,让你从容又淡定
人生从来靠自己成全
形势变动的时候,更要坚持不断地提升自己
时间会帮你筛选身边的人,真正的老实人不会
太吃亏
Part 8
世上所有的开挂,都是厚积薄发
多学知识,不如多学点智慧
正确选择知识付费,让聪明的大脑为你所用
深度学习,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求人不如求己,用优质内容成就自我价值
努力奋斗,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精彩页
不舒服的地方才有成长的机会
书籍是宝藏,人们的思想和经验的精华都在书中。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身边每一个人都看成一本书。我喜欢一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人行,必有我师”,懂得向前辈和高人偷师的人往往能走得更快、更远。金庸笔下的郭靖郭大侠就是一个偷师的高手。所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真正的聪明人往往都有一招“笨’’功夫:虚心向高手学习的韧劲。这股劲头总能让那些特立独行的前辈们心甘情愿地掏出他们的干货、绝学,对你倾囊相授。
初入社会,我们不懂的东西比懂的东西多,与人打交道又比与书打交道频率高。所以,要想进步,最快、最好的方式就是偷师——向行业中更有知识、更有经验的前辈学习。
当然,偷师也是有技巧的,你要能够用让人乐于接受的方式问出高级的、恰到好处的问题。如此一来,只要你所在的公司或工作环境不是太差,你总能从周围的资深人士身上学到很多,比如你的领导、同事或者客户。观察他们的做事方法和习惯,学习他们的思维和心态,总能帮助你提升自己的专业性和认知水平。
偷师是门技术活,必须走出两个心理误区。
一是“我即我的岗位”。
工作中,许多人常常把“我”和“我的岗位”混为一谈,认为“我即我的岗位”。
我有一个老同事,初入公司时,老板还挺重视他,给了他一个相当不错的职位。不过他有一个问题,就是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于他而言,做好他认为职责范围内的事就可以了,分外之事一点都不愿干。结果在几年内,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员工人数从几十人到几百人,而他的职位却越做越低,甚至连他亲自招聘的下属也成了他的领导。
面对这种情况,他居然安之若素,坚决不挪地儿。其实也不奇怪,因为他是一个把自己的岗位边界看得很窄的人。这是一种典型的“我即我的岗位”的心态,本质上是一种思维的自我设限。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这类人不在少数。不同的是,有的人最后选择了离开,有的人则选择继续耗费生命。
工作岗位划分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我们并非为岗位职责服务,而是为组织目标服务。因此,在工作上多做一点,可以让岗位边界变得宽阔。很多时候,你以为的“他人瓦上霜”,其实也是你的“一亩三分地”。
聪明人在进入工作角色后。都会用一个更高、更宽的维度来定义自己的角色边界,而不是陷入“我即我的岗位”的思维陷阱。这也是我们让自己进入“想学的越多,学会考虑的越多,干得越多,获得的机会就越多”的正向成长循环的基础。
二是躲事,不愿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我的一位老同学经常和我谈论他的第一份工作。他每次说起都感慨万千,充满无限怀念之情,声称自己特别喜欢第一份工作,不过非常遗憾,三个月的试用期还没过就被辞退了。他至今都不知道原因,为此耿耿于怀。
当我向他问及具体的经过时,他是这样讲述的:因为自认为性格比较内向,所以一进公司,他就开始闷头做事,不怎么和老同事交流。他只和一个比他进公司稍晚一点的同事一起出去吃饭。一个月后,这位新同事“莫名其妙”地不再与他一起,而是选择与后面新来的同事一起吃饭。直到离职,他也不清楚那位同事态度变化的原因。
听了这个故事,大家一定为我这位老同学的行为发笑,感叹其傻。其实,他的这种行为,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躲事心理。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习惯于躲老板,躲前辈。细细分析他们这一“躲”的行为,其背后心理就在于他们一般认为老板找自己必定没好事,不想惹“祸”上身。而前辈比自己懂得多得多,和他们交流真的好有压力感。
于是,为了避免在老板和前辈面前自惭形秽,避免被询问的尴尬,他们不但“躲”,还自我安慰说:老板和前辈们都太忙,我不好意思打扰他们。其行为内在的心理动机就源于他们习惯于将自己.放在一个舒适区里。P2-5
导语
伟大都是熬出来的,厉害都是攒出来的,写给不安于现状,渴望变得厉害的你;熬得住,出众;熬不过,出局,人们往往高估自己一年取得的成就,却低估十年创造的可能;成功不是将来才有,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与你可能做到的相比,你现在的杰出可能只是平庸!
序言
我用尽了整个青春来折腾和挣扎。
上初中时,我看武侠小说、打架、逃学、离家出走…
…除了学习,什么都做。
高一的时候,我成绩惨淡,期末考试最高得了12分。
他们说:你是《古惑仔》看多了。
的确,那时的我认为,世上没有比“讲义气”更酷的
事了。当一个威风凛凛的古惑仔,就是我那个年纪的人生
目标。
是的,每一个阶段我都有自己的目标,不管它多么可
笑。
那时我真的以为,人生就应该像电影里那样,靠自己
的双手拼出一条血路。轰轰烈烈,至死方休。
于是.我退学了。 遗憾的是,我没有跟上厉害的大
哥。当小混混的日子也没想象中那么美好:我混迹在小县
城里,靠打牌度日,真没那么彪悍和威风。 半年过去,
实在太过无聊,我只好去了姨父的建筑公司,跟着水电师
傅做学徒。16岁生日那天,我正式开始了民工生涯。 半
夜两三点,我在打混凝土的工地上安装管道,天上下着瓢
泼大雨,我爬上七八层楼高的塔吊,浑身湿透,鼻子进了
雨水,眼睛都睁不开。 但我一点都不觉得苦,我那颗年
轻、稚嫩的心被梦想燃烧得炽热,我以为自己正在迈向人
生巅峰。太“中二”了!
香港1997年金融危机,TVB拍了一部鼓舞人心的电视
剧《创世纪》。这部电视剧看得我热血沸腾,里面有两句
经典台词,一直到今天都激励着我:
“成功就是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一定要打牢!”
这是一部关于房地产的电视剧,主人公叶荣添成了我
的偶像。
我数过,他一共创业17次,16次失败,最后一次成功
,实现了无烟城的梦想。
我的“中二”病又犯了!就是因为这部电视剧,我决定
重新读书。
我就是这种敢于相信的人,倔强、执着,想明白就去
做,哪怕所有人都质疑我、反对我。 “
从想做古惑仔,到当工人,到有了地产大亨的志向后
,我老老实实回到了学校。
我用两个月的时间,把初中三年落下的知识补了回来
,用两年的时间,考上了大学。
在大学,几乎所有同学都是睡觉睡到自然醒,但我每
天6点半就坐在了自习室,如饥似渴地泡在图书馆里读书,
还自学了商学院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
人一旦知道自己内心真的想要什么,所有在别人眼中
的苦,对自己都是甘之如饴。 大学毕业后,我卖过保险
,做过房产中介,帮朋友做过网站……平均三个月换一次
工作,在理想和现实中做过无数次的挣扎。 人生就像大
海,如果没有海水与暗礁碰撞起的浪花,就失去了原有的
壮观;生活如果仅为求得一帆风顺,也将失去存在的魅力

走进出版业之后,我的罗盘才最终在“内容”这块海
域定了下来。
我26岁做总经理,29岁当总裁,33岁融资千万开公司
。在此期间,我先后带领团队策划出版了《自控力》《拆
掉思维里的墙》《人生不设限》《罗辑思维》等超级畅销
书……与李开复、时寒冰、宋鸿兵、陈志武、罗振宇、乐
嘉等众多商业名家、知名IP深入合作。我的人生像开了挂
一样,在知识内容的土壤里汲取养分,开花结果。
回顾这18年,一路走来,我深知每一种成功背后都藏
着许多鲜为人知的艰辛和苦痛。就像你只看到蜡梅傲娇绽
放于寒冬,其实,它早已积蓄力量,在酷寒中隐忍多日。
你以为的那些开挂的学霸,不过是你早早入睡,他却
还在挑灯奋战;你未醒,他却书声正酣。
你以为的那些开挂的写作大神,不过是码字码到深夜
两点,日积月累,终于一飞冲天。
你以为的那些开挂的明星演员,其实经过了严苛的训
练,幕后吃过无数苦,冒过无数险,才换来幕前的光鲜。
你以为的那些开挂的富豪企业家,输过多少回,背过
多少债,受过多少辱,才换回今天的商场独步r
试想,如果人到中年,当你如数家珍般高谈阔论别人
的人生,却发现自己身上毫无可圈可点之处时,那是怎样
的悲哀!
所以,就从现在开始吧!给自己制订一个具体而真实的
目标,然后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世上所有的开挂,都不
过是厚积薄发。只要坚持下去,你想要的,岁月一定都会
给你。
内容推荐
当眼前的工作提不起兴趣,跳槽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到底该怎么规划自己的人生?
凭过去的经验已经无法应对工作中的问题了,如何快速突破个人能力?
利益发生冲突时,不想委屈自己又不想当坏人,该怎么办?
……
个人发展学会创始人,知名全媒体出版人刘杰辉励志新作,写给不安于现状,渴望变得厉害的你。看似人生“开挂”的作者辍过学、当过民工,26岁当总经理,29岁做总裁,33岁融资千万开公司。从职场心态、方法技巧,再到人脉开发、时间管理、认知提升、商业趋势把握等,他以职场人士关注的焦点问题为立足点,在这本书中给你揭示了“如何变得厉害”的核心秘密,并从找到个人定位、能力的突破、打造社交影响力、活跃思维、看懂趋势、塑造价值观的等六个维度,帮你完成从能力到智慧的跃迁。掌握了这些,你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撬动资源杠杆,实现阶层跨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厉害是攒出来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杰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925938
开本 32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9
出版时间 2019-09-01
首版时间 2019-09-01
印刷时间 201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360
CIP核字 2019161715
中图分类号 B848.4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6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6: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