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口述史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员的视角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探讨了口述史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着重对口述历史项目如何策划、口述史访谈如何准备、重点如何把握、文稿如何整理等问题进行了论述,特别是对口述史访谈后期成果的评价问题,在国内尚属首次进行详尽探讨。实践部分,基于作者五年来的口述历史工作实践,选择“中国图书馆界重要人物”“我们的文字”“学者口述史”等专题进行重点介绍,包括作者所做口述史访谈准备、采访提纲、文稿整理、采访笔记等,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示范性。 作者简介 全根先,1963年8月生,浙江萧山人,毕业于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现为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记忆资源建设总审校,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红色文化收藏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影像史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参与文化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评估验收、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候选图书评审。主要研究中国文化史、图书馆学史、口述史学、影像史学,从事中国现当代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记录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与保护,以及著名学者、科学家、艺术家的口述历史采访。 学术专著(含合著)有:《中华文明史》《中国文化通史》《中国文化大典》《我们的文字》《金刚经史话》《我的抗联岁月》《大漆髹饰传承人口述史》《中国近现代目录学家传略》《国家图书馆与中国近现代目录学史研究》《公共图书馆与中国老年教育》等20余种,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国家图书馆学刊》《文献》《文津学志》《人民论坛》《人民政协报》《中华读书报》,以及人民网、搜狐网、红色文化网、中国作家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媒体发表文章90余篇。 目录 序 口述史学 方兴未艾——贺《口述史理论与实践》出版 前言 理论篇 图书馆与口述史学:渊源、现状和存在问题 口述史学与图书馆记忆平台建设 口述史学的主要特点与基本方法 口述史采访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口述史采访中的文献收集工作 口述历史采访中的深度把握 口述历史后期成果的评价问题 镜头中的历史与图书馆收藏——以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影像史学实践为例 实践篇 图书馆人自己的口述史——记中国图书馆界重要人物口述历史项目 满门革命 家风犹存——赵尚志的家人与家风传承 留住正在消逝的东巴文化 用生命谱写抗联赞歌——纪念东北抗联老战士、黑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敏同志 莫让崇尚英雄成为旧时光景 汉字:源远流长的文化自信 关于书法传承教学的一次对话 将中国丝绸历史追溯至七千年前——《锦绣流光:黄能馥口述史》整理后记 以史为鉴何以可能——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家和先生访谈记 刘家和:一位老教授的教育情怀 王永民:把汉字带入信息时代的人——纪念“五笔字型”输入法发明35周年 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陈鼓应先生印象记 满堂空翠如可扫——访油画大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全山石先生 接受采访 口述史走向跨领域与跨学科——我对口述史学的一点看法 文脉传承应期许——访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全根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口述史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员的视角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全根先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06424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5 |
出版时间 | 2019-09-01 |
首版时间 | 2019-09-01 |
印刷时间 | 2019-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60 |
CIP核字 | 2019188581 |
中图分类号 | K0 |
丛书名 | |
印张 | 1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