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们走过二万五(红小鬼的传奇人生)
内容
编辑推荐

当年长征途中九死一生的红小鬼,后来成了革命老前辈。他们甘当普通一兵,默默参与着新长征,过着淡泊而朴素的生活。本书作者寻访了十几位参加过长征的红军老兵及其亲友,通过他们的回忆、叙述,用点点滴滴的真实细节还原了一个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长征以及老兵们的传奇人生。

作者简介

余玮,曾用名新伟、愚公、太阳仔。祖籍湖北赤壁,毕业于湖北理工学院与湖北大学。资深媒体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在新华通讯社、中华英才半月刊社、中华儿女杂志社等单位工作,系湖北理工学院特聘教授、中华书画报总编辑、中国赤壁文学院院长、中国向阳湖书画院名誉院长。出版有《红色书笺背后的周恩来》、《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新闻老照片的背后》、《私家相册里的红色传奇》、《中国经济前沿报告》、《中国高端访问》、《中国诺贝尔》、《出入中南海的高屡智囊》、《红墙见证》等60余部著作,并有作品选为中学语文课文。多部作品被确定为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及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重点图书。有的曾获“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系2011年度人民网“十大博客”博主。

目录

滕代远:膝门的精神“传家宝”
 (一)与“绿林巾帼”的红色之恋
 (二)“农民领袖”成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
 (三)“将军大老板”将天堑变通途
 (四)甘当“普通一兵”的滕门家风
 (五)高干子弟对淡泊而朴素的父辈光环鲜知
 (六)动荡岁月的非常心境
王诚汉: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的老红军
 (一)无尽的悔恨和终生的遗憾
 (二)千难万险的转移与惊心动魄的血战
 (三)大胆冒险的作战设想与组织严密的潜伏行动
 (四)难以割舍的老兵情怀和难以释怀的退居生活
王定烈:地狱归来的草鞋将军
 (一)80多年穿草鞋的难了缘
 (二)放牛娃成了红小鬼
 (三)一颗子弹留存在腰间16年的传奇
 (四)峥嵘岁月难忘“夺牛战”
 (五)同朱毛短暂的会见成为终生难以褪色的红色回忆
 (六)凄风苦雨过后晚霞映满天
张铚秀:我是“英雄儿女”
 (一)大哥带领他走上革命道路
 (二)长征路上两次负伤始终不掉队
 (三)亲历“皖南事变”与铁军共命运
 (四)战争年代亲身领略伟人风范
 (五)《英雄儿女》原型取自他指挥的一场战斗
 (六)“退而不休”是健康老人晚年生活的写照
杨奇清:传奇而平凡的“精神导师”
 (一)“红小鬼”追寻来时路
 (二)长征路上警卫员的援救与中央密令的送达
 (三)战火纷飞年代的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四)“死而复生”者的红色之恋
 (五)保卫开国大典的幕后与炮击天安门阴谋的覆灭
 (六)惊天大案“神探”原本是慈爱父亲
 (七)一家人在非常岁月的非常劫难
刘英:永远的“红色大姐”
 (一)参加过“入校仪式”的“野姑娘”
 (二)新婚别竟成诀别
 (三)主席赋诗闹洞房
 (四)咫尺隔离心相印
 (五)燃烧的晚霞,不灭的光辉
李贞:从童养媳到开国将军
 (一)激情燃烧的岁月,她铁心干革命
 (二)绝望的日子,她挑战命运的安排
 (三)战火纷飞的年代,成就一段“双子将星”佳话
 (四)坎坷而又光荣的一生,她无怨无悔
蔡畅:赤胆碧血女儿情
 (一)从“毛妹子”到“革命圣徒”
 (二)“大姐”与同乡牵手异域
 (三)海棠花艳情亦浓
 (四)留下的是不朽的风范
王定国:我的长征正在进行
 (一)危险、艰苦却不失快乐的漫漫长征是她顽强生命力的源泉
 (二)救助西路军幸存战友的工作跨越了近半个世纪
 (三)细细的缝衣线将谢老缝进了她的人生
 (四)叛逆童养媳剪下长辫闹革命
 (五)向谢老学习总结出“对儿女一概不管”的教子真经
 (六)粗枝大叶的生活习惯歪打正着成就她的养生之道
 (七)往日的“不识字秘书”,如今的著名社会活动家
王新兰:箫声杳杳心若兰
 (一)总理弥留之际还在哼唱的经典组歌诞生的前前后后
 (二)小小通信员的红色启蒙教育和红星情结
 (三)红军娃“跑”在长征路上挑战生存极限
 (四)传奇而浪漫的“红色恋歌”
 (五)夫君近8年神秘“失踪”期间真情守望
 (六)强装笑颜的日子让人心碎
张文:铁流巾帼的红色之旅
 (一)红军队伍从此就是小佣工的“家”
 (二)几次遇险,真实、残酷而传奇的长征
 (三)简单的“终身大事”与一言难尽的硝烟岁月
 (四)老战士的新长征之路就在脚下
康克清:与红司令携手穿越风雨
 (一)近半个世纪的情缘自一个微微点头开始
 (二)走在长征路上的“女司令”
 (三)沸沸扬扬的“遇难噩耗”让人揪心
 (四)与“黑司令”共患难的非常岁月

精彩书摘

滕代远:膝门的精神“传家宝”
   滕代远档案盘点:滕代远,曾用名唐大光、李光,苗族。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者之一、新中国人民铁路事业的奠基人。1904年11月出生于湖南麻阳,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长沙近郊区委书记、湖南省农民协会委员长、中共湘东特委书记、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党代表兼第十三师党代表、第三军团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副总政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武装动员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兼副政委、八路军总部参谋长、晋冀鲁豫中央局常委、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军事顾问、中共华北局常委、华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央军委铁道部部长、铁道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铁道部部长兼党组书记等职;系中共第七至第十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平江起义、红五军的成立、保卫井冈山、红军第三军团的成立、红军第一方面军的创建、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滕杨方案”的问世、上党平汉战役的决策、“长江第一桥”的建设……一个个重大事件,与一个军队领导者、新中国铁路奠基人的传奇经历紧紧相连。红一方面军副总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八路军总部参谋长、晋冀鲁豫中央局常委、开国首任铁道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一个个显赫职位,承载着一位中华赤子自农家娃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辉煌履历。滕久翔、滕久光、滕久明、滕久耕(滕飞)、滕久昕——五子登科。一封封家书,纸色泛黄,却浸透着一位严父对孩子的挚爱,成为滕门极为珍贵的精神“传家宝”。 走近红门之后,尽可能追寻历史教科书和军史文献之外的另一段真实而传神的历史细节,还原滕门家风传承背后的家族底色。 (一)与“绿林巾帼”的红色之恋
   1938年5月初的一天,一个50多岁的农村老汉来到延安中央军委参谋部,要进去找人,被警卫拦住了。警卫见眼前的老人一身土里土气的山乡装束,就盘问道:“你是哪里来的?找谁?”老汉被问得怯怯的,回答:“我找儿子。”“你儿子是谁?”“滕代远。”原来,这个自大老远跑到延安来的老汉就是滕代远在湖南老家务农的父亲滕国权。早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遍布全国,滕代远的故乡也是血雨腥风,外面不断谣传出门当兵的龙兆(滕代远乳名)牺牲了,父母逢年过节总是呼唤着儿子的乳名,焚香烧纸。1938年春,一位同乡从外面回到家里,讲起了滕代远和他的部队都驻扎在延安,并受托带信邀他的父亲去延安。整整15年,突然得知儿子健在,父母喜出望外,匆匆当田卖牛,凑齐盘缠后,滕代远的父亲滕国权便秘密上路前往,在沿途八路军办事处的帮助下,终于来到革命中心延安。父子相见,身为中央军委参谋长的滕代远自己掏钱叫警卫员买来一只母鸡款待父亲,按家乡习俗,将鸡头、鸡尾、鸡腿敬献长辈。打过一餐“牙祭”后,滕代远便让父亲到大食堂吃饭。这些年来,滕代远一直过着单身生活,曾经没有任何感情的包办婚姻是压在他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在与老父亲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滕代远吐露自己的心里话,希望家中亲人帮助解除那个让他痛苦的不幸婚姻,得到老父亲的认可。  老人离开延安时,滕代远将身上仅有的4张5角纸币和一个红色锁口布袋送给老人家。毛泽东主席知道后,亲笔写信,托李富春请老人家吃顿便饭,代表自己送了10块光洋,还送了一件旧狐皮袍子。滕国权返乡后,一些邻里乡亲纷纷围上来问:“您老的儿子在外面当大官,这次回来一定发财了。”老人家调侃地说:“发什么财,穷光蛋一个,没吃,没穿,没钱用,还不如咱乡下老百姓一日三餐稀粥烂饭,快快活活过日子。”嘴上虽这么讲,但老人的脸上却洋溢着自豪的神情。就在这年冬,滕代远与林一结婚。滕代远小儿子滕久昕说,母亲林一本名刘书兰,到延安时改名,意为“做绿林好汉中的一员”。“母亲原籍河北武邑,1917年8月出生于黑龙江依兰。18岁那年,母亲在依兰中学读书时加人青年团,一年后转为共产党员。”1936年秋,党组织派林一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八分校学习。而在一年前,即1935年7月25日,滕代远受党中央委派,在莫斯科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作为来自中央苏区的红军代表,滕代远向代表65个共产党和一些参加共产国际的国际组织的513名代表做了《保卫自由和独立》的发言,着重介绍了红军第一方面军在长征中的英勇事迹和取得的重大胜利,并且还绘了一张略图,作了扼要的说明。报告讲得生动具体,常常引起掌声。会后,受到苏联党中央斯大林、莫洛托夫等前领导人的接见。毛泽东在从事革命活动之初没有到过苏联,不可能像王明等人那样获得共产国际先人为主的好感,并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进入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层。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最初关注,始自毛泽东在湖南所从事的革命活动及后来发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导语

25000里路,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这就是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们走过二万五(红小鬼的传奇人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547620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2
出版时间 2019-09-01
首版时间 2019-09-01
印刷时间 201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00
CIP核字 2017148291
中图分类号 I251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6: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