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医窗夜话(名中医经验撷菁)
内容
书评(媒体评论)
王冰《素问注序》说:“且将升贷岳,非径奚为
?欲诣扶桑,无舟莫适。”“扶桑”不仅指“东瀛、
日本”,《山海经·海外东经》载:“下有汤谷。汤
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
,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亦即谓,“扶桑”是
生长于东方海外名叫“汤谷”的一片水域中的一棵参
天大树,即谓中医之学成也。
学医需有“径”,抵达需有“舟”。祥之先生此
书,即学医者的“径”与“舟”。
——沈宝藩(85岁国医大师)
目录
第一部分 证治经验
蒲辅周:病毒性心肌炎,辨从外邪,内舍于心
赵锡武:“治水三法”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潘文奎:化痰行气治多发性大动脉炎
王永炎:化痰通腑饮治疗卒中
刘树农:早期肝硬化证治经验
乔仰先:急性胆汁瘀滞性肝炎,大黄为主,巧用生晒参、西洋参
陈继明:养正消积法治疗肝硬化
于尔辛:治肝癌,辨证为先,宜补兼攻
钱伯文:解毒利湿治肝癌
王灵台:慢性肝炎,扶正祛邪同进,补益清化并举
刘渡舟:治疗肝炎的经验
叶橘泉:胆囊炎、胆石症的辨证论治
裘沛然:补气摄精,祛毒利湿,治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
马骥:益肾法治疗肾病型肾炎
胡建华:灵通升降治胃痛
颜正华:两相结合治胃痛
董建华:通降论治脾胃病
沈自尹:温肾图本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郭士魁:苦寒直折治愈真性红细胞增多
严苍山:护脑、护津、护肠治温病
王慰伯:攻导、清导治湿滞
王左:支气管哮喘从肺论治和他脏分治
谢海洲:中医治疗老年性痴呆
宋孝志:治疗老年抑郁症四法
姜春华:支气管哮喘证治之新见
施今墨:低热不退,效方效药
周筱斋:四说温热顾阴
庞泮池:痛经病的“其本”“其标”“其功”
蔡小荪:系列方药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刘奉五:妇科诊治心得及治肝八法
陆德铭:调摄冲任治乳腺增生
许帼光:补中益心,治儿童多动症
王正公:汗吐下法治青少年哮喘
刘树农:祛邪治久泻
董延瑶:指压治吐乳
朱南荪:安胎尤须宁神志
赵心波:脊髓灰质炎,清经络,利关节,强筋以养血
陈树森:分三型治疗萎缩性胃炎
奚伯初:疏风宣化治乳蛾
张赞臣:喉痹证治心法
朱仁康:“血分有热”辨治银屑病
张志礼:内服外用,两途兼施,治疗银屑病
顾伯华:牛皮癣症的分型辨治
边天羽:辨分“三类”治银屑
顾伯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白癜风
林鹤和:透热转气治荨麻疹
顾伯华:标本同治愈皮炎
钱伯文:通下升提治肠癌
朱仁康:皮科四辨
朱仁康:疮疡论治
黄文东:轻灵肃降治顽咳
叶景华:蛋白尿血尿,治宜急性清、慢性和
陈湘君: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五法
姚培发:老年痴呆,肾虚髓消为发病之本,着力痰瘀是治之要着
姚培发:老年抑郁证治四法
林学俭:头皮五针治失眠
孔庆丰:三法三方治青光眼
佚名:“五十肩”两张效方
邓铁涛:拂痛外洗方治糖尿病足
施继宗:养血、平肝、祛风治帕金森
邹云翔:梅尼埃病,温清润化同用,苦降和络并施
姜春华:复发性口疮,温养脾土以扶正,清泄胃热以解伏毒
李振华:温中健脾痊肥胖
潘文奎:脾肾两虚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顾伯华:补肾和营治硬皮病
朱锡祺:凉血利湿法治愈白塞病
高仲山:外治酒渣鼻
胡建华:血管性头痛以瘀血为多
裘沛然:疑难病用养正徐图法
裘沛然:癌症化疗、放疗反应之证治
宋孝志:汗证的论治
李斯炽:咽痛六治
李斯炽:养阴、清热、滋肝治黑疸
潘澄濂:三法治帕金森病
熊继柏:六郁论胃痛
张珍玉:脱发离俗,求治于肺
魏长春:郁证端倪
颜德馨:“衡法”
第二部分 方药运用
钱伯文:家传经验用黄芪
何世英:六味地黄,治愈脑积水
庞泮池:妇科杂病的用药特点
宋光济:治崩四方说要
赵绍琴:心脑活血汤合护心丹,治疗病窦综合征
陈苏生:柴牡三角治卒中
裘沛然:阴虚湿痰内盛,迳用金水六君
焦树德:燮枢汤治慢性肝胆病
张琪:治疗肾病自拟六方
祝味菊:附子顾正治胆结石
万福利:大补阴丸治疗化脓性骨髓炎
朱培庭:养肝柔肝治胆石
谢义达:清热理气治圆形红斑
朱仁康:凉血软坚治痤疮
刘淑琴:利湿散结愈红斑结节
钱伯文:益气健脾治胃癌
陈沛嘉:左归、右归,两途兼施治精液异常
王玉润:严肃、严谨、严格用药,尤崇虫类
严苍山:三物备急丸治疗慢性泄泻
姜春华:治肝病善用草药合川大黄
李古松:莱菔子之妙用
邓铁涛、任继学:经方广用
罗诗荣:“长蛇”艾灸治顽疾
刘渡舟:古今接轨用平胃
贺裕元:附子温阳治遗传共济失调
谢海洲:生津固本愈尿崩
庄奕周:暖肾活血治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刘绍武:“一方到底”治红斑狼疮
夏少农:疏肝豁痰治甲亢
黄文东:柔肝、清肝、畅中治三叉神经痛
董廷瑶:滋阴下痰治癫痫
谢秋声:凉血化湿治多疣
熊梦周:生精健脾治斑秃
朱仁康:温阳健脾治湿疹
胡建华:膏滋妙方愈顽疴
刘渡舟:抓主证而用经方
胡建华:细辛别用三法
宋孝志:清血养荣汤的临床应用
岳美中: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关键,是在专方专药下功夫
高辉远:同出一物中药的区别使用
潘澄濂:拯危救急话“三宝”
周次清:从“效不更方”谈起
米伯让:清瘟败毒,力挽急危
第三部分 辨证思路
何承志:35年治血液病真谛
严世芸:心房三病的细辨分证
姚培发:老年高血压,肝
精彩页
第一部分 证治经验
蒲辅周:病毒性心肌炎,辨从外邪,内舍于心
蒲氏,号启字,四川梓潼人,生于1888年,卒于1975年,是当代最著名的中医学家。先生的治学特点可概括为八个字,即勤、酷、专、恒、严、思、用、活。勤,指勤奋学习,勤学好问,躬身实践。酷指蒲氏酷爱学习。蒲氏平生嗜于医而专于医。恒,指蒲氏学习中医理论、专心治医的恒心。严,蒲氏治学严谨。思,蒲氏读书精思、善思。用,蒲氏提介理论与实践并重。活,蒲氏辨证论治十分灵活,处方用药轻灵纯正。蒲氏注重辨证求本,保护胃气。对于久病正衰患者,主张衰其大半则止。在疾病调理上尤重食疗,认为药物多系草木金石,其性本偏,使用稍有不当,不伤阳即伤阴,而胃气首当其冲,胃气一绝,危殆立致。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各种病毒所引起的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症。自19世纪中叶Fiediei首先发现此类病例以来,随着病毒学说研究的深入和诊断方法的改进,人们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提高,但对病毒如何引起心肌损害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因而现代医学迄今仍缺乏控制本病的有效疗法。近20年来本病的发病率似有上升的趋势,成为中、青年常见的心脏病之一,严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而死亡。随着本病在心脏疾病中日趋突出,已广泛地引起重视。
中医学无“心肌炎”之病名,结合本病病位、病性及主症,主要归属于“心悸”“怔忡”之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本病的某些证候的描述,如“心中儋儋大动”“心惕惕如人将捕之”,并提出此病与天时不正、感受六淫病邪密切相关。东汉张仲景提出应用炙甘草汤、真武汤等有效方剂进行辨治,为后世辨证治疗本病奠定了基础。从此以后,历代医家多遵《内经》《伤寒论》的临床思路治疗本病,并有所充实。如元代朱丹溪提出了血虚致病的理论,清代王清任对瘀血导致的心悸作了补充,明代张景岳还提出了“患此者速宜节欲房劳,切戒酒色”等护养措施。蒲氏治本病,主要是辨从外邪,内舍于心。
病毒性心肌炎所引起的心悸症,即是由于外邪、内舍于心、伤气耗阴所致,临床辨证多见于气阴两虚证候。炙甘草方主要功效为益气补血、通阳复脉,适用于气虚血少、心阳不振、虚烦不眠、脉结代等症。本病选用此方,正合“治病求本”之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多由冠心病、高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各种心肌疾病导致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从而引起窦房传导功能障碍,出现以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为主的心律失常,甚则出现晕厥和猝死。由于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早期诊断及治疗,现代医学、中医学都有一定困难。蒲氏之治,辨则与方药,俱有重要临床价值。
赵锡武:“治水三法”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赵氏,生于1902年,卒于1980年,原名赵钟录,河南省夏邑县人。著名中医学家。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强调整体观念,并积极主张中西医结合。对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小儿中风等病的治疗有独特的疗效。如对治疗冠心病主张以补为主,以补为通,补通兼施,。并提出六种治法。擅用经方,抓主证,疗效十分卓著。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所引起的严重心功能代偿不全的共同表现。赵氏根据多年主治过多例各种心力衰竭获得的体会,并逐渐摸索其方法,提出以真武汤为主方,适当配用“治水三法”的治疗原则。《素问·汤液醪醴论》所提出的治水三法乃指“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荃”,对控制心力衰竭有一定意义。心藏神而舍脉,脉为血之府而诸血皆属于心,心欲动而神欲静,一动一静则心脏一张一缩,不疾不迟有一定之节律,一息四至谓之无过。血液之流行有恒一之方向,逆流则为病,故曰“神转不回,回而不转乃失其机”。其所以能如此者,由于心阳旺盛,心血充盈,否则血运失常,回流障碍,血流瘀积,造成肿胀及腹水。《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有“先病血,后病水,名日血分;先病水,后病血,名日水分”之说。故水去其经自下,血去其水自消,可以证明水与血之关系。《内经》所谓“去宛陈莝”,是指疏通血脉中之陈腐瘀积使血流畅通;“开鬼门”是指宣肺发汗以开上窍;“洁净府”是指泄膀胱排尿以利下窍。去宛陈莝、开鬼门、洁净府三管齐下,本当水去而肿消,岂知消而复肿其故何在?盖因水肿之为病,虽然在水,而根本矛盾是由于心功能不全所造成。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只是治水之标,故水消而复肿。所以必须以强心温。肾利水之真武汤为主,辅以上述利水三法,心肾同治,方能水消而不复肿,以符合治病必求其本之意。
心力衰竭在临床上所表现的脉和证,多见心肾两虚,选用强心扶阳、宣痹利水之真武汤为主方,主要取其壮火制水之意。但根据临床实践,体会到本方主要有于温阳强心之功效,虽属强心扶阳、利水导湿之剂,但单用本方治疗心力衰竭,不如佐以利水三法为宜。由于心力衰竭时出现的肺瘀血、肝大、水肿等皆提示心阳虚衰、肺气壅滞、升降失调、血瘀不畅、水不化气,为扭转这些病机,还必须以真武汤为主方,再适
导语
本书以汲收中医学术经验,尤其是临床治疗新思路、新视角为主,力求有骨有肉,有新意、有卓识。主要对20世纪百余名著名中医学家治病的经验、绝绍进行了归纳和简述。书中文字简练,资料翔实,论理透彻,医案详细,理法方药兼备。汲收中医学术经验的同时,学习做人做事的品格和原则,有助于充实初涉医坛青年学生的知识、技艺,铸就高尚的医德、医风。
序言
笔者自上小学时起,即受先父其昌公督导,研习中医
。最早是自学祖父大德公留下的温病类、本草类和陈修园
医书72种等抄本,因少年无知,读也未读下去,学也未学
懂、学通。而先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我学习,“学医”
只是敷衍而已。青年时期,赴云南西双版纳边陲支边,一
边识药、采药,一边学医、行医。后就读于云南中医学院
,数年后又求学于上海中医学院。20世纪80年代初在山西
太原创办了山西第一份中医学术期刊——《中医药研究杂
志》,名誉主编是北京中医学院的刘渡舟老师,笔者任主
编,该刊一办便是1O年。因办刊接触了众多医家、前辈,
从他们的投稿中,得到很多珍贵的教益,加上多年来一直
有记笔记的习惯,久而久之,便积累了不少中医学者临床
工作中的“零金碎玉”,更将这些经验精华进行了整理和
编撰。
这些年来,笔者先后受聘于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医学
院、南京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
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客座教授,一边教学,一边学习,时间
久了,又记载、收集了不少新的资料。今以《医窗夜话》
结集出版,目的是给青年中医师提供一点儿学习的线索。
另外还有《医林散叶》《医坛百影》《医溪絮语》也将陆
续出版。
本书既是“夜话”,无非是灯下笔记摘编及前人口传
和师友交流,聊供读者各取所需。若有不当,其责在我,
还望读者指正,以便再版时予以厘正。
卢祥之
内容推荐
本书系统梳理了蒲辅周、刘渡舟、裘沛然等近现代百余名著名中医学家确有疗效的专病专方以及治病经验、治病绝招等珍贵独到的临证经验。书中内容均为作者多年教学、学习、笔记、收集的资料摘编。本书内容非富,语言生动,可读性强,既可提高中医临床医师的诊疗能力,又可帮助读者广开思路、触类旁通。适合临床中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及广大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医窗夜话(名中医经验撷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卢祥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682482
开本 16开
页数 3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5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2019-08-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492
CIP核字 2019052926
中图分类号 R249.7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8
2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3: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