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德国浪漫诗人海涅评价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砍掉了自然神论头颅的大刀。本书选择康德哲学中容易被中国读者误解的三个基本概念:对象、知性为自然界立法、物自体,作者运用其独创的“清洗语词”和“教人正确说话”的方法,对这些概念进行通俗的解说,理趣盎然。
此书初版以来颇得佳评,并长期用作教学参考和哲学入门书籍。此次新版附加三篇文章,进一步阐发原书的主体内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康德哲学。
图书 | 康德的大刀(纯粹理性批判导读)/三联精选 |
内容 | 内容推荐 伟大的德国浪漫诗人海涅评价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砍掉了自然神论头颅的大刀。本书选择康德哲学中容易被中国读者误解的三个基本概念:对象、知性为自然界立法、物自体,作者运用其独创的“清洗语词”和“教人正确说话”的方法,对这些概念进行通俗的解说,理趣盎然。 此书初版以来颇得佳评,并长期用作教学参考和哲学入门书籍。此次新版附加三篇文章,进一步阐发原书的主体内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康德哲学。 作者简介 谢遐龄,浙江温州人,1945年出生于重庆市,民盟成员。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师从全增嘏、王玖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哲学、社会学博士生导师,任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理事长。著有《康德对本体论的扬弃》《文化:走向超逻辑的研究》《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等。 目录 引言 哲学要教人正确地说话 这本导读的路数和目标 哲学还要为人类探求安身立命之本 本书要讨论的四个问题 一、对象 1.我们的研究对象是物还是概念? 2.物是物自体还是概念? 3.物存在吗? 4.心外有物吗? 5.小结:关于“纯粹的” 二、知性为自然界立法 1.实体是物自体还是纯粹概念? 2.因果律:先于经验还是归纳自经验? 3.经验的两个来源:感性和知性 4.何谓“自然界”? 5.关于“先验的” 三、物自体(本无) 1.“物自体”一词之由来 2.本无:独立于心外者 3.本无并非真如 4.本无与康德所论的无 四、物自体(意会体):自由 1.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吗? 2.关于自由与必然的二律背反 3.物的二重性 4.人的二重性:人是目的 5.砍掉造物主(物理的上帝) 结语 附录一 论康德的“人的存在二重性”理论 附录二 中西交流中几个中国哲学概念的解释 附录三 直感判断力:理解儒学的心之能力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导语 康德的伟大之处在于重释实践理性概念并主张实践理性优于理论理性。由于他的前人都偏重于理论理性,并把上帝(即道德、理想、信仰)与自然(包括人的肉体、情欲)挂起钩来,他的首要任务便是搞清楚理性的理论使用应有的范围——这也就是说,要给理论理性划一条界限;要区分出一个不同于自然的领域,并从哲学上证明,上帝应该住在这个领域——自由领域。 这就是《纯粹理性批判》一书要实现的主要意图。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康德的大刀(纯粹理性批判导读)/三联精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谢遐龄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6540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4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1 |
出版时间 | 2019-08-01 |
首版时间 | 2019-08-01 |
印刷时间 | 2019-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44 |
CIP核字 | 2019056041 |
中图分类号 | B516.31 |
丛书名 | |
印张 | 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196 |
宽 | 132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