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偏见/名家散文经典译丛
内容
作者简介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全名瓦伦坦·路易·乔治·欧仁·马塞尔·普鲁斯特(Valentin Louis Georges Eugene Marcel Protist),法国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意识流小说大师。普鲁斯特出生在巴黎一个艺术气氛浓郁的家庭,但从小就因哮喘病而被“逐出了童年时代的伊甸园”。他的气质内向而敏感,对母亲的依恋,对文学的倾心,为以后的创作埋下了种子。他青年时代经常出入上流社会沙龙,在熟悉日后作品中人物的同时,看穿了这个社会的虚幻。父母相继去世后,他痛感“幸福的岁月是逝去的岁月”,开始写作《追寻逝去的时光》。在生命的最后十五年中写成的这部巨著,犹如枝叶常青的参天人树,屹立于文学之林的最高处。他借助于不由自主的回忆(无意识联想),将逝去岁月的点点滴滴重现在读者眼前,使时间在艺术中得以永存。
书评(媒体评论)
大多数前人虽写出多种作品却永远是一个模样还
不自知,与之相比,普鲁斯特是自觉的,只写一种作
品……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可以采纳多种文学形式为己
所用,而不是去做文学样式的奴隶。他是诗人,可除
非是自娱,他无意去写诗;他是小说家,但和其他小
说家不同,他绝不是一株产出小说果实的小说之树;
最后,他还是批评家,不过他从不将主要创作精力用
于批评。总之,普鲁斯特是一个只写一部书的人。
——普鲁斯特作品编订者 贝尔纳·德·法洛瓦
目录
一、文坛初步
讽刺与法国精神
名副其实的美
圣诞故事一则
一本反驳风雅的书
不信教的国家
东方奇观
《恍如梦中》
塞庞特街的议会会议
小说阅读
《基督精神与爱国主义》
星期天的音乐学院
夏尔丹与伦勃朗
钢琴家卡米耶·圣桑
巴黎形象:卡米耶·圣桑
二、让·桑德伊岁月
反对晦涩
备受奉承的年青一代
于勒_勒纳尔
艺术家剪影
阿尔封斯·都德,一件“艺术作品”
诀别
罗贝尔·德·弗莱尔
诗的创作
小说家的能力
这个星期是……
诗或神秘的法则
灵感的衰退
波斯人信札及其他:沙龙中的喜剧演员(一)
波斯人信札及其他:沙龙中的喜剧演员(二)
三、世俗人生
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沙龙
丁香庭院与玫瑰画室
埃德蒙·德·波利尼亚克王妃的沙龙
德·奥松维尔伯爵夫人的沙龙
波托卡伯爵夫人的沙龙
美术与国家
四、创作年代
阅读的日子
《眼花缭乱》
外祖母
居斯塔夫·德·博尔达
死路
关于一本书:吕西安·都德著《克拉瓦特王子》
雷纳尔多_阿恩
普鲁斯特关于斯万的解释
普鲁斯特披露他的后续小说
题赠
《柳叶刀王国》前言
五、战后
《从大卫到德加》序
论福楼拜的“风格”
关于雷雅娜
卢浮宫的法兰西讲坛
关于阅览室
论风格——致一位朋友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一个小问题: 假如世界末日来临……您会做什么?
附录:欢乐与时日(节选)
精彩页
根据定义来看,法国精神的本质就是经院刻板、轻佻肤浅、嘲讽辛辣,一部法国讽刺史几乎涵盖了法国精神的全部历史。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种族的天才究竟是什么,在编写教材或发表演讲的人眼里,那是一种轻佻肤浅的观察和妙趣横生的嘲讽天才,我们不妨研究一下,为什么讽刺始终体现了这种冷嘲热讽的天才,至少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是这种天才本身去改变其实践和表达方式。如此这般地研究讽刺史的方法并非误入歧途;因为如果说法国精神是讽刺甚至矫情之外的其他东西,那么无论居斯塔夫·拉鲁梅。先生最近对此怎么说,这种精神必定存在于法国天才之中;如果说这种精神甚至还会以其他的无数面目出现,那么这种精神定然是其中的面目之一。这种精神甚至在法国天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赋予它如此重要性的经院式刻板定义之所以变得庸俗,大抵有其真实的一面。更何况这种讽刺精神几乎从一开始便出现在我们的文学之中,至少是出现在摆脱了对拉丁文学的模仿的名副其实的法国文学之中。如今,在精巧颓废以及于勒·勒梅特尔所谓的“野蛮矫隋”的精致空洞的文学中,讽刺精神在小说、诗歌和报刊中仍然十分活跃。法国讽刺精神的这种持久顽强甚至让整部法国讽刺史变得十分冗长。然而,我们不仅能够十分迅速地勾勒出法国讽刺史的大致线条,而且还能概括出法国讽刺史在数个非常古怪的时期的特征。
首先撇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进行研究的当代和中世纪这两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时期。先说当代,我们对当代人的过分热衷和熟悉使得我们给予他们比古人更多的篇幅,而他们之中只有少数几位大师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雅克·诺尔曼先生的《坦率的麻雀》,甚至迪奥尼·奥尔迪内尔先生的《白食》,像这样的作品显然无法跻身于《格兰戈尔》简明扼要的概述之中,他也许会在概述中略微提到他们。姑且不说我们与当代人朝夕相处的这种亲密无间会妨碍我们在研究中将无数真正的文学之友摒弃在外,我们在颓废时代煞费苦心地做出艰难的选择。首先,极度娴熟的表达手法是如此的相同,以致我们对诗人产生了幻觉;说实话,高蹈派甚或象征派中最微不足道的诗人吟诵@的十四行都比伟大的高乃依更加美妙。继而是早已存在、经过更新甚至剽窃抄袭的无穷无尽的思想,“训练有素的写作”泛滥成灾,合理的筛选几乎成为不可能。中世纪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事情也许比较容易,即便经过时间修剪的森林仍然茂密杂乱,我们还能采摘鲜花和果实满载而归。然而,这一时期实在太长;更何况从雷尼耶到吉尔贝,还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路程才能用沿途的观察来刻画法国讽刺的特征。
中世纪讽刺的非凡之处在于它集伦理性、社会性和政治性于一身,尤其是作者被置放于这样一种特定的情景之中,其作品并非出自一位显贵、平民或教士之手,而是来自一个游离于社会的特殊人物,一个行吟诗人或一个“傻瓜”。总而言之(至少看上去像是出自我们通常阅读的某些文摘),作为生活在中世纪的文人,这个人物为我们的某个批评家提供了许多嬉笑怒骂的题材。然而,这个文人与十七世纪的沙龙“作家”(正如克里萨尔所说的那样)以及十九世纪出入贵妇厅堂的那种心思缜密的波德莱尔式文艺权威截然不同。那是一个游子,他并不奉行瓦蒂尔和戈蒂埃的那种公正无私。他的兴趣放在社会的许多方面,对他来说,他的诗人之行遍及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他就地取材,嘲弄一些乡巴佬为某位老爷逗乐解闷,他好奇地进行观察,偷偷取笑老爷及其全家。某一天,在某个村庄,他会朗读一篇平民嘲弄贵族的全新讽刺小说。就这样,机敏、明晰而又生动的讽刺犹如潺潺溪水,满载着道德观察和精神特征,用滚滚波涛连接所有的地区和河流而不是将它们分开,从十三世纪到十六世纪,讽刺风行法国,逐渐扩展,从一开始的涓涓细流(那是伦理格言,动物寓言和说教的时代),经过不断充实扩张,汇合奥比涅和雷尼耶,冲垮了所有礼仪和羞怯的障碍。讽刺既是训斥又寓意深刻,它冲击所有的邪恶,淹没任何流弊。
P3-6
导语
马塞尔·普鲁斯特是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与大师,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本书收录的是他的散文作品,共计53篇,分“文坛初步”“让·桑德伊岁月”“世俗人生”“创作年代”“战后”五个部分编辑。
内容推荐
普鲁斯特的天赋并非只有创作一端,他同时也是一位眼光独到的文艺评论家。小说创作之余,他还写有大量书评及艺术评论,二十五岁时即出版评论集《欢乐与时日》,另有部分评论在其去世后结集为《驳圣伯夫》一书出版。散文集《偏见》所收篇目凡五十三篇,依创作时间先后分为五辑,基本覆盖普鲁斯特整个创作期,极具研究参考价值。其中《夏尔丹与伦勃朗》《反对晦涩》《论福楼拜的“风格”》诸篇历来备受普鲁斯特研究者的重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偏见/名家散文经典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马塞尔·普鲁斯特
译者 译者:张小鲁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41784
开本 32开
页数 3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4
出版时间 2019-07-01
首版时间 2019-07-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94
CIP核字 2018086803
中图分类号 I565.65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40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