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呼兰河传/大师人文课堂
内容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书评(媒体评论)
《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
于它“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
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
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盾
她写的都是生活,她的人物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
的,活的。不管是喜是悲都能使我们产生共鸣,好像
我们都很熟悉似的……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
作。
——文艺理论家、诗人、翻译家 胡凤
《呼兰河传》以更加成熟的艺术笔触,写出作者
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
的善良与愚昧。萧红小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为了增加
一点地方色彩,它本身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
的生命体验。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声
精彩页
1
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在广州先住了一个月,生活相当忙乱。因为忙乱,倒也压住了怀旧之感,然而,想要温习一遍然后忘却的意念却也始终不曾抛开。我打算到九龙太子道看一看我第一次寓居香港的房子,看一看我的女孩子那时喜欢约女伴们去游玩的蝴蝶谷,找一找我的男孩子那时专心致意收集来的一些美国出版的连环画,也想看一看香港坚尼地道我第二次寓居香港时的房子,“一二·八”香港战争爆发后我们避难的那家“跳舞学校”(在轩尼诗道),而特别想看一看的,是萧红的坟墓——在浅水湾。
我把这些愿望放在心里,略有空闲,这些心愿就来困扰我了,然而我始终提不起这份勇气,还这些未了的心愿,直到离开香港,九龙是没有去,浅水湾也没有去。我实在常常违反本心似的规避着,常常自己找些借口来拖延,虽然我没有说过我有这样的打算,也没有催促找陕还这些心愿。
二十多年来,我也颇经历了一些人生的甜酸苦辣,如果有使我愤怒也不是,悲痛也不是,沉甸甸地老压在心上,因而愿意忘却,但又不忍轻易忘却的,莫过于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为了追求真理而牺牲了童年的欢乐,为了要把自己造成一个对民族对社会有用的人而甘愿苦苦地学习,可是正当学习完成的时候却忽然死了,像一颗未出膛的枪弹,这比在战斗中倒下,给人以不知如何的感慨,似乎不是单纯的悲痛或惋惜所可形容的。这种太早的死曾经成为我的感情上的一种沉重负担,我愿意忘却,但又不能且不忍轻易忘却,因此我这次第三回到了香港想去再看一看蝴蝶谷这意念,也是无聊的;可资怀念的地方岂止这一处,即使去了,未必就能在那边埋葬了悲哀。
对于生活曾经寄以美好的希望但又屡次“幻灭”了的人,是寂寞的;对于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对于自己工作也有远大的计划,但是生活的苦酒却又使她颇为悒悒不能振作,而又因此感到苦闷焦躁的人,当然会加倍的寂寞;这样精神上寂寞的人一旦发觉了自己的生命之灯快将熄灭,因而一切都无从“补救”的时候,那她的寂寞的悲哀恐怕不是语言可以形容的。而这样的寂寞的死,也成为我的感情上的一种沉重的负担,我愿意忘却,而又不能且不忍轻易忘却,因此我想去浅水湾看看而终于违反本心地屡次规避掉了。
2
萧红的坟墓寂寞地孤立在香港的浅水湾。
在游泳的季节,年年的浅水湾该不少红男绿女罢,然而躺在那里的萧红是寂寞的。
在一九四○年十二月——那正是萧红逝世的前年,那是她的健康还不怎样成问题的时候,她写成了她的最后著作——小说《呼兰河传》,然而即使在那时,萧红的心境已经是寂寞的了。
而且从《呼兰河传》,我们又看到了萧红的幼年也是何等的寂寞!读一下这部书的寥寥数语的“尾声”,就想得见萧红在回忆她那寂寞的幼年时,她的心境是怎样寂寞的: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听说有二伯死了。
老厨子就是活着年纪也不小了。
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
至于那磨房里的磨倌,至今究竟如何,则完全不晓得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P1-5
导语
“大师人文课堂”精选文学大师鲁迅、冰心、林海音、萧红、朱自清、徐志摩、老舍、沈从文、汪曾祺、胡适的经典代表作,这些作品读者耳熟能详,且影响了几代人的人文情怀和文学追求,是小读者必读的母语范本,人文经典,是小读者教材之外的最好的延伸文学阅读选本。
《呼兰河传》是其中一册,是萧红在1940年创作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是她后期的代表作。
序言
一生的必修课
为什么读经典?这个问题似乎不用回答,因为大家都知
道读经典是正确的,是个常识。
但是意大利的文学家卡尔维诺却还是为此专门写了一
本书,从十四个方面来论述阅读经典的必要性。很多作家
也反复谈过经典对他们的深远影响,强调青少年阅读经典
的重要意义。比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接受采访时
,就曾这样说:“有很多学校的老师希望我向学生推荐阅
读作品,我一直坚持要阅读经典,因为经典作品是经过一
代一代人阅读考验,是大浪淘沙的,阅读应从读经典开始
。”
为什么常识的事情,还需要反复强调呢?这一则说明重
视,二则说明当下经典阅读还远远不够。鲁迅、萧红、沈
从文、老舍、朱自清、冰心、郁达夫、徐志摩、蔡元培,
这些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文学、人文大师,他们
的传世经典《朝花夕拾》《呼兰河传》《月下小景》《济
南的冬天》《背影》《寄小读者》《故都的秋》《再别康
桥》《洪水与猛兽》,你一字一句地读过了吗?你一遍一遍
地重读过了吗?你放在你的书架最重要的位置了吗?这些问
题,非常重要,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你思考过吗?
“大师人文课堂”丛书,是青少年提高人文修养、文
学素养的必读经典,是一生的必修课。我们编辑此书系,
又经历了一场经典的洗礼,这堂课永生难忘,愿与读者共
勉。
内容推荐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1940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她后期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家讲述了自己童年的故事,勾勒出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以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出一部“回忆式”的巨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呼兰河传/大师人文课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6225439
开本 32开
页数 3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68
CIP核字 2019034029
中图分类号 I246.5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0
146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8: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