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论好运
内容
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勒诺瓦(Frédéric Lenoir),1962年生于马达加斯加,后迁居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HEC Paris)社会学教授,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EHESS)合作学者、《宗教世界》月刊总编辑。三位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希拉克和萨科齐都是他的忠实粉丝,并曾邀请他到爱丽舍宫共进晚餐。作品被翻译成80多种语言,在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追求幸福,而且幸福本身就是我们追求的目
的,别的任何目的都不存在,这在我们追求的众多事
物中是唯一的。
——亚里士多德
人类无论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再贫瘠,再悲惨,
都会遇到幸福的问题:而自我是得到幸福的唯一因素

——让·吉奥诺,《屋顶上的轻骑兵》作者
一本有趣又平易近人的幸福指导书,勒诺瓦先生
让我们听见了幸福到来的声音。
——《华尔街日报》
后记
我很幸福,
没有任何原因。
——克里斯蒂安·波班
从前,有位老人坐在一座城市的人口。一个外国人走
近他,问他:
“我从来不曾到过这座城市,在这里生活的人怎么样
?”
老人用一个问题回答了他:
“那你以前生活的那座城市里,人们都是什么样的呢
?”
“自私,恶毒。这也是我离开那里的原因。”外国人
说。
老人回答说:
“这里也是一样,你会看到的。”
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外国人走过来,他问老人:“我
才到,告诉我,这座城市里的人怎么样?”
老人回答道:
“告诉我,我的朋友,你生活的那座城市里,人们都
是什么样的呢?”
“他们善良,好客。我在那里有好些朋友。我真合不
得离开他们。”
“这里也是一样,你会看到的。”老人回答说。
有个商人正在不远处给他的骆驼饮水,听到了两次对
话。第二个外国人走后,他就用指责的语气对老人说:“
对同一个问题,你怎能给出完全不同的答案呢?”
“因为每个人的世界都存于他的心里。”老人回答他
说。
这一则苏非教派的小故事很好地表达了世界各地的智
者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说出的东西,正如我们在本书里所看
到的那样。说到底,幸福也罢,不幸也罢,都在于我们自
身。一个不幸的人到哪里都会不幸,而一个在自身找到幸
福的人到哪里都会幸福,无论他所处的环境是什么。当悲
观主义者康德、叔本华或者弗洛伊德认为完全的、持续的
幸福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的欲望永无止境,而东西方的
智者回应说,这种幸福是可能的,只要我们不再奢望调整
世界以满足我们的欲望。智慧教会我们欲求、钟爱已存在
的一切,教会我们对生活说“是”。只要我们改变看待这
个世界的目光,深层的、持续的幸福就是可能的。于是我
们能够发现,幸福和不幸并不取决于外在的原因,而是取
决于我们“存在的状态”。
……
精神的修习因此就在于去除一切阻碍我们抵达生活快
乐的障碍。然而,我们所做的往往却是相反的事情,我们
总是试图扫清一切外在的障碍。我们总是竭力改善我们的
物质条件,希望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希望得到周围
人更多的承认,希望被取悦我们的人包围着。我们把一切
精力都放在了外在的世界上,从而忽略了内在的修为:对
自我的认知,对冲动的控制,对干扰我们的激情或是错误
的念头的清理。然而,我们并不必然忽略外在的一切,只
是内在的工作对于向往更加稳定、深刻的幸福的人,对于
希望活得更好的人来说必不可少。哲学知识也是一种精神
修习,它能够释放深藏于每个人内心的快乐。就像太阳在
云层之上从来不曾停止过照耀一般,爱、快乐、和平也一
直藏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希腊的“幸福”eudaimon一词就
道出了它的简单真谛:“eu”意味着和谐相处,“daimon
”意味着天赋,神性;幸福,在希腊人看来,意味着与我
们的天性或者说我们身上的一部分神性和谐相处。换作我
,我会说:与我们内心深处的存在一起颤动。
目录
导言
热爱我们当下的生活
在快乐的花园里与亚里士多德和伊壁鸠鲁共舞
赋予生活以意义
伏尔泰和幸福的傻瓜
所有的人都向往幸福吗?
幸福不属于这个世界:苏格拉底,耶稣,康德
论「做回自己」的艺术
叔本华:幸福取决于我们的感知力
钱能够带来幸福吗?
指挥激情的大脑
专注……和梦想的艺术
我们存在,缘于我们所思
生命的长度
没有他人,我们能够幸福吗
幸福的传染
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
追寻幸福会导致不幸吗
从欲望到厌烦:不可能的幸福
佛祖与埃彼克泰特的微笑
蒙田和庄子微笑
斯宾诺莎和安达玛伊马的微笑
后记
精彩页
热爱我们当下的生活
人类无论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再贫瘠,
再悲惨,
都会遇到幸福的问题,
而自我是得到幸福的唯一因素。
——让·吉奥诺
对于每个人来说,回答“什么会让我幸福”这个问题都要比回答“什么是幸福”容易得多。我可以说,我幸福,因为我爱的人在我身边,或是在听巴赫、莫扎特的音乐,因为工作有所进展,因为我在暖融融的炉火边爱抚我的小猫,或是帮助某人走出悲伤与不幸,因为我与朋友们在一个面朝大海的小港品尝一盘海鲜。当我安静地思考或是做爱,当我在清晨品尝我的第一杯茶,当我望着一个孩子的笑脸,当我在山间或森林里漫步……所有的这些体验,还有很多,都让我感到幸福。但是幸福仅仅取决于这些时刻的叠加吗?为什么这些经历会让我有幸福的感觉,而并不必然令所有人都感到幸福呢?我就认识讨厌自然和动物、巴赫、海鲜、茶,还有长时间静谧的人。幸福难道只能是主体的感受吗?只能够通过满足本性使然的喜好才能够得到实现吗?可这样或那样的经历为何只在此刻才会令我感到幸福?而在其他时候,例如我的精神集中在另外的事情上,我的身体不舒服,或者我感觉非常焦虑时,我并不觉得幸福呢?幸福也存在于我们与他人或是外在事物的联系中吗?或者,它更多的是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当我们的内心归于安宁,不为任何事物所动的时候才有幸福可言?
不思考关于幸福的问题,不思考幸福是如何降临,以及如何能够拥有更多幸福的问题,我们当然也能够生活得很好,甚至很幸福。例如,在秩序井然的环境中,个体的至乐从来不成其为问题,我们的幸福只在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只要在我们所属的集体中站好位置,发挥好自己的作用,毫不犹豫地接受属于自己的痛苦就行了。在某些传统世界中,成千上万的个体都这么生活着,并且将继续这么生活下去。你只要到别处走一走就会相信这一点。可是在现代社会却完全不是这样的。幸福不再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瞬间感知”联系在一起,我们需要通过追求自由才能够得到幸福,幸福越来越取决于我们以及我们对各种各样的欲望的满足——这就是我们想要承担自己所付出的代价。
当然,在现代社会,我们即使不思考关于幸福的问题,也可能幸福地生活着。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找开心,尽可能地避开沉重和痛苦。但是经验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当时我们觉得很开心,事后却可能带来不好的影响,例如喝太多酒,或是不适时地满足了性冲动,吸食毒品,等等。相反,有些较为沉重的体验却能够让我们成长,或者从长期来看是对我们有益的,如为了学习或是练习一种艺术活动而长时间地付出努力,做手术或是吃一种味道不是很好的药,与一个长时间我们都无法摆脱可又令我们痛苦万分的人斩断关系,等等。因此,在找寻幸福的途中,对舒适的追求和对不适的拒绝绝非完全值得相信的指南。 P15-18
导语
风靡欧洲的疗愈哲学,当代青年的抗焦虑修行书。鸡汤肩负不起生活的重压,哲学可以。
一本有趣又平易近人的幸福指导书,从古至今,融东西方哲学为一体,重新思考当代人要如何获得幸福的主题。
诗意的语言让浮躁的心灵安静下来,适合迷茫、焦虑的都市人群用来学习思考知足、快乐,找到自己的幸福体验。
芬兰轻型内文纸,手感轻盈;通勤路上、睡前时间、午后闲暇……碎片时间,随手翻阅,随时给心灵来点氧。
序言
我们必须思考幸福究竟从何而生,
因为只要有了幸福,
我们就有了一切,
倘若没有,
我们就会竭尽全力,
以求拥有它。
——伊壁鸠鲁
好多年,我一直计划写一部关于幸福的书。好多年,
我不断地将这个计划往后推。尽管对于幸福的找寻也许是
普天下最可以引起共鸣的事,但要想就此写点什么却并不
容易。和许多人一样,对于这个词的滥用,我甚为恼火,
尤其是广告中,而且还有太多的书都试图开出能够带来幸
福现成品的“妙方”。由于乱七八糟的听了太多,被糟蹋
了的幸福已经让人充耳不闻。但是在这份平庸和表面的简
单背后,幸福依然是一个令人激奋的问题,充斥着无数无
法厘清的因素。
这当然与幸福的本质有关。就某些方面而言,它和水
、风一样难以捉摸。我们自认为被幸福萦绕着的时候,它
往往并不为我们所掌握。当我们试图抓住它时,它又总是
逃之天天。有时,我们殷殷期待于它,可它却从我们身边
溜走;而在最为意想不到的时刻,它却又不期而至。还有
的时候,不幸突然来临,我们却辨识出幸福的身影,“在
它离去的声响里,我认出了它”,雅克·普莱维尔曾写下
这样美丽的句子。然而,我有过这样的感受,对于幸福的
追寻绝非荒诞。思考自己的生活,并付诸行动,学会做出
明智的选择,或者改变我们的想法、信仰以及对自己和这
个世界的描述,之后我们往往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幸福。
幸福的最大悖论就在于,其难以把握的程度与可以驯服的
程度是一样的。它既取决于命运的安排和运气的好坏,也
同时是一个需要理性和意愿的过程。在差不多二十五个世
纪之前,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已经对幸福蕴含的暧昧有
所强调:“我们很难搞清楚,幸福是否是可以习得的东西
,它究竟是通过习惯获取的呢,还是不断练习获取的,再
或者,它是出于天意,甚至是出于偶然才落在了我们身上
。”
另一个困难在于幸福在某种程度上完全是相对的。它
根据文化、个体的不同而不同,甚至对于同一个个体而言
,在其生命的不同阶段,对幸福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它
经常会以我们不曾拥有的面目出现。对于一个病人来说,
健康就是幸福;对于失业的人来说,找到工作就是幸福;
对于单身者来说,与伴侣生活在一起就是幸福……然而对
于某些伴侣们来说,幸福就是回到单身的状态。除了上述
的这些分歧,我们还必须考虑主体的因素。一个艺术家在
从事艺术活动的时候感觉非常幸福,知识分子在进行概念
思考的时候感觉非常幸福,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在恋爱中感
觉非常幸福。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之父,曾
经非常清楚地谈到这一点,他强调说:“这是个体的心理
构成所决定的。一个将情爱关系看得异常重要的人会首先
考虑与其他人的情感关系;而自恋的人,因为对自己感到
很满意,所以总是在自己内在的心理现象中找寻能够满足
自我的东西;行动派则迷恋外在世界,因为他可以借此考
验自己有多少能耐。”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所以不存在
每个人都适用的幸福“药方”。
……
虽然大家不太愿意承认这一点,但我认为还有一个原
因也导致了某些知识分子和学者在这个问题上的沉默和犹
疑,那就是,如果不以个人经验的方式,我们很难谈清楚
幸福的问题。我们可以就语言、阐释、知识的理论、认识
论或者政治体制的组织等问题高谈阔论,而且这些并不要
求我们牵涉进自己私己的一面。但是幸福的问题就完全不
同了,因为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它与我们的激情、情
感、欲望、信仰息息相关,与我们赋予生活的意义息息相
关。如果就这个主题授课,或是做一个讲座,必然会有听
众跳出来问:“那您呢?您认为它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您
的生活伦理是怎样的?您幸福吗?为什么?”对于很多人
来说,这类问题着实令人尴尬。
至于我,我可以毫无羞愧地承认,即使从个人的层面
来说,我对幸福的问题也很感兴趣,而且,我也很乐于从
自己的经验出发,来说明心理和精神的休息。不过,我已
经在我的另一本书《内心生活小论》中对这些个人经验有
所提及。在本书里,我将尽量避免过于明显地回到私人的
层面,以遵循逻辑之线。当然,这条逻辑之线本身是由我
个人的阅读和生活织就的,既受到了其他人在思想方面给
我的影响,同时也是我个人三十五年以来对这个问题不断
思索得出的结论。
内容推荐
人们相信,幸福具有偶然性,“幸福”的词源就有运气、好运的意思。
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经历反而可以成为我们幸福感的来源。好运,是专注于当下,触摸每一个细微的感受:做饭时的感觉,吃东西时的感觉,走路时的感觉,工作时的感觉,听音乐时的感觉……只要我们专注于此,远比我们一边完成这些任务却一边想着别的事情要幸福得多。
幸福,就是敞开心扉,热爱周围的人,浓烈地享受每一时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论好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弗雷德里克·勒诺瓦
译者 译者:袁筱一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273749
开本 32开
页数 270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72
CIP核字 2019085335
中图分类号 I565.65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3
出版地 海南
286
132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3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