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唐代中国的国家与学者(精)/海外中国研究系列/鼓楼史学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唐代中国的国家与学者》是麦大维先生积25年之力撰成的唐代儒学研究的代表作,将唐代儒学的演变与学者群体及学术机构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对学校与祭孔、经学、国家礼制、史学、文章观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每一领域独立成章,按照高祖及太宗朝、650-755年、安史乱后三个时段,依序梳理学术环境、学术活动和学术观点发生的变化,总结各领域及其子领域的学术发展轨迹,分析中央政府学术主导地位的渐趋弱化,以及学术与文学独立性的日益增长,彰显中央权威的衰落和稳定环境的消逝这一共同趋势,证实唐代的学术分期符合唐代政治与社会发展的历史。通过系统而全面、详实而缜密的研究,有力地扭转了传统思想史忽视唐代及其儒学遗产的倾向,特别赋予汉、宋之间的唐代儒学以重要历史意义。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一 中古晚期帝国的儒学
二 制度背景
三 学术著作分类
第二章 学校与祭孔
一 高祖及太宗朝
(一)祭孔的复兴
(二)官学的重建
二 650年至755年
(一)国库与乡校
(二)国家祭孔的扩张
(三)私授的发展
三 安史乱后
(一)官学的衰退
(二)祭孔子与祭太公
(三)私学观念的发展
第三章 经学
一 高祖及太宗朝
(一)考证与训诂传统
(二)政策的包容
(三)唐初《春秋》学
(四)唐初对孟子的态度
二 653年至755年
(一)对官方定本的批评
(二)对科举经学标准的控诉
(三)刘知畿的《春秋》观
(四)经学的幻灭
三 安史乱后
(一)科举经学改革的努力
(二)经学定本的难题
(三)安史乱后的《春秋》学
(四)“性命”学者
第四章 国家礼制
一 高祖及太宗朝
(一)《贞观礼》
二 650年至755年
(一)明堂与封禅
(二)《开元礼》
(三)礼制传统与科举
三 安史乱后
(一)祖宗祭祀
(二)国家礼制规划的衰落
(三)安史乱后的王朝礼典
(四)科举中的国家礼制
(五)国家礼制传统的批判审视
第五章 史学
一 高祖及太宗朝
(一)两汉史研究
(二)唐前五代史
(三)贞观后期修史
(四)前两朝实录
(五)典志编修
二 650年至755年
(一)经典史注
(二)国史
(三)刘知畿对官史的批评
(四)玄宗朝国史
(五)官制史
(六)私修史书
三 安史乱后
(一)实录相继与唐初理想
(二)对传记的批评
(三)私人修史
(四)短篇史论
(五)科举中的史学
(六)志书论
(七)典章制度
第六章 文章观
一 高祖及太宗朝
(一)唐初文集
(二)秘书阁
(三)文之廷议
(四)文与唐初选官
二 650年至755年
(一)官修文集
(二)四部书录
(三)《文选》研究
(四)宫廷文学宴集
(五)知制诰与待制院
(六)文与科举
(七)开天时期独立文学
三 安史乱后
(一)秘书省地位的下降
(二)草诏与政治权力
(三)对科举中写作技巧的批评
(四)文学为学者之“己任”
第七章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词汇表和索引
译后记
导语
麦大维博士此书以“唐代(618—906)中国的主要学术机构”为主题,向我们揭示了唐代学术机构如何为流传至今的大量学术著作提供环境;以及有唐三百年间,知识精英对待学术机构的态度如何发生变化。相关制度涉及教育体系、儒家经典诠释、国家礼制、官修史书、文学作品以及著名的科举考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唐代中国的国家与学者(精)/海外中国研究系列/鼓楼史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麦大维
译者 译者:张达志//蔡明琼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37939
开本 16开
页数 45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78
出版时间 2019-07-01
首版时间 2019-07-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960
CIP核字 2018290959
中图分类号 B222.05
丛书名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
印张 2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