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村野的温度
内容
作者简介
李新立,甘肃静宁县人,其作品见于《美文》《散文选刊》《作品》《广西文学》《青年作家》《朔方》《散文》等文学刊物,多篇作品被收入年度选本。获甘肃省第五届、第六届黄河文学奖。
书评(媒体评论)
新立是地之子,他的散文多是故乡的风土人事,
他的“墨水瓶”蘸着的是自己的血肉,他为故土作传
,用文字见证故土的沧桑。
——耿立
李新立的散文在张弛有致的叙事中充满着浓郁的
烟火气息和大地的流韵,行文机巧灵动,语言清亮饱
满,把乡村民情、民风勾勒得淋漓尽致。
——秦岭
李新立的创作更接近乡村生活的内核,在缓慢的
光影中折射出村庄的疼痛与质感。从品质上来说,我
更确认这是一种灵魂的追随,以及对乡土深沉的歌吟

——宋长征
目录
/屋檐的梦痕/
青瓦绿痕
河流的方向
地理志
院落记
时光之梦
草的赐予
敬重鸟雀
与树有关
柠的给予
神秘的窑窝
飞翔的石头
/时光的流沙/
盛在瓷器里的光阴
不想说出的秘密
旧物的光芒
通往生命的隐喻
与尘土一起走
那些飘荡的魂灵
岁月的谣语
微雨中行走
影像
暖冬
永远的学堂
/村野的歌唱/
村庄的非物质构成
乡野仪式
万物在故事中不老
民谣记述
山村药典
旧吃食
谚语片段
洗澡
村庄歌唱
精彩页
青瓦绿痕
任何时候看去,村庄里散乱的院落、院落里的房舍,与四围的景致搭配得浑然一体,没有雕琢的痕迹。起到色调过渡作用的,我认为是那些瓦,青瓦。它们被青的山,绿的树环合拥抱,就像是一种没有异议的必然,与白的雪霜、黄的土地、秃顶的树木站在一起,也浑然天成,宛若一幅人间水墨画卷。
而这,是在青瓦被一色的机制瓦、杂色的彩钢瓦占领后发现的,太晚了。
没错,我多次提到瓦窑坪,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少了它肯定村庄不会更像村庄。几乎村庄里的所有的瓦,都是在这里生产的。
坪位于村庄的中心位置,平整宽大,有一条环形村道围绕着。照例有几棵柳树和杏树立在恰当的地方,不同的是,它们高大繁茂了许多,稍一留意,就能发现:它们生活在水源相对充裕的涝坝边。涝坝不大,却是积蓄生产青瓦用水的重要设施。瓦窑在坪下方,青砖砌成的烟囱,从窑的拱顶伸了上来,站在坪上,几乎看不见窑,而这个烟囱,就成了窑的标志。瓦窑坪,以前或许另有称呼的,时间久了,因为“瓦”,它的名称就固定了下来,就成了村庄的地理标志。
夏收前夕,是唯一可以用来生产青瓦的时间段,天是蓝的,气是热的,水是热的,土是热的,而一些劳力也能够抽出他用。一部分人准备收割的农具,一部分人准备烧瓦,一定要赶在秋季雨水来临之前,用以翻修队里的仓库、饲养场等大房,如有多余,可便宜出售,供民房修葺之用。
而似乎,仅仅用“火与土的产物”来说明青瓦的诞生,我觉得过于简单了些。
村南的沟,由东向西而去,那时的我不知道它的尽头。沟里产黏土,不是我成年后打工时所见的那种红土,而是红中带灰的那种,发霉了似的。土被运送到坪上,先铺开晾晒,由两个劳力用木杠拖了碌碡,进行初次碾碎,然后再将黏土一锨一锨翻起,堆积的过程中,把没有碾碎的粗颗粒自动分选出来。有一个类似于冲浪板的木制“揉子”,一尺多宽,一米多长,两端上翘,我很是好奇和喜欢,它简单却实用,主要用于粗粒的研磨。会有人站上去,踏在揉子的两端,拄了木棍作为平衡,双腿慢慢运动中,揉子也会按人的意思前进后退,左右挪动,那些粗土粒便再一次得以破碎。这些土,还要经过筛,将细土留下来,成为烧制青瓦的第一原料。这些细土,小山一样堆在坪的一隅,丰收的粮食一样。接下来要“醒土”,很快,有人在尖顶的位置挖出一个坑,几十桶水也就从坑里倒下去。土很细很密,水下渗很慢,站在坪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听见水与土互相沉降的“滋滋”声。好,就这样让它过一夜吧。
天空就是一个巨大的钟表,鱼肚白的时候,天明鸟就像闹钟一样,躲在院外的树木间啁啾。承担烧制青瓦任务的人们不敢再多丢个盹儿,赶紧从炕上起来,揉一下眼睛出门。被水浸了一夜的土已经“泡醒”了,几把方头铁锨几乎同时插进小山的底部,把它从一侧翻向另一侧。醒了的泥土含水,每一锨的重量随着体力的下降而增加,因此,这样的劳动需要几个小时,差不多白云如瓦、接近中午时,这个工序才能完成。接下来要“炼泥”,十几个赤脚的人,围了一圈,由外朝里,把木制的大刨子砸进了摊开的泥中,随着有节奏的前进,双脚也在用力地踩踏着。如此反复几十遍,水分被土完全吸收,泥,就成了韧性极好的胶状。千锤百炼的红胶泥,才可用于制瓦。P3-6
导语
《村野的温度》选取了作家关于故乡的散文。背井离乡的经历让李新立笔下流泻出的文字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回忆以及爱与愁绪。他从乡村的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回溯到七十、八十年代,刻画了六盘山下甘肃村庄的往昔岁月,既是个人心灵的呓语,又可见时代的足音和地域的风情,故乡的山水、草木鸟雀、人、民俗文化、吃食、四季等等方面被容纳进他所构建的回忆的乡土,融化在他优美而质朴的文字中。
内容推荐
《村野的温度》选取了作家李新立的三十余篇散文。李新立作为打工者,以“打工谋生,业余记录窘迫的生活及精神状态”,背井离乡的经历让他笔下流泻出的文字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回忆以及爱与愁绪。他从乡村的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回溯到八十、九十年代,在徐缓流淌的文字中刻画了六盘山下甘肃村庄的往昔岁月。从中既可倾听个人心灵的私语,又可与时代的足音和地域的风情相遇,如《地理志》通过对重要标志地的描述勾勒出甘肃小村的地理面貌,《旧吃食》《岁月的谣语》则聚焦物质匮乏的生活里吃的乐趣,《万物在故事中不老》娓娓道来陕甘大地上口耳相传的神话故事。故乡的山水、草木鸟雀、人、民俗文化、吃食、四季等等都被容纳进他所构建的回忆的乡土里,融化在他优美而质朴的文字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村野的温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新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818478
开本 32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2019-08-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92
CIP核字 2019116857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184
131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9: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