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若在对岸我必定勇敢
内容
作者简介
荠麦青青,《世界华人周刊》当红专栏作者,来自于美丽的科尔沁大草原,职业为师,业余撰文。
作为专栏作者,她深耕业勤,文章被全网广泛转载。一支笔,尽显女性的柔情似水和坚不可摧。读者称赞她文风清丽,用词精准,观点独树一帜,风格深入人心。
新浪微博@来自大草原的荠麦青青
目录
序言
昨夜的星空依然璀璨
01 于凤至
于凤至的悲剧:等爱五十年,终究被辜负
02 林洙
后妻林洙:梁思成不曾说给林徽因的情话,全都说给了她
03 宋美龄
一代风流宋美龄:一生精致,三世传奇
04 赵一荻
赵一荻: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你走过七十二年的幽禁岁月
05 安娜
郭沫若的日本妻子:出身名门,抛家去国去爱他,却被抛弃,死后将全部财产捐给中国
06 蒋碧薇
蒋碧薇怨怼徐悲鸿:爱了他一辈子,却至死不肯原谅他
07 林徽因
林徽因最大的宿敌,不是张幼仪,不是陆小曼,而是一代大家的她
08 夏梦
金庸的“梦中情人”夏梦去世:她是小龙女的原型,也是无数国人心中风华绝代的女神
09 萧红
死于三十一岁的萧红:惊世的才华,掩盖不住那颗渴爱的灵魂
10 江冬秀
江冬秀:一把菜刀收伏胡适.携手走过半个世纪,她是名人太太中的“战斗机”
11 林黛
林黛:她是四届亚洲影后、无数人心中的女神,芳华绝代的她为什么选择自杀
12 张幼仪
中国首位女银行家张幼仪:三十年成就最好的自己
13 萧珊
巴金与萧珊:他留给她的最后深情,就是守着她的骨灰度过余生
14 三毛
自杀的三毛:她所追求的,不过是一份小女人的爱情
15 张爱玲
张爱玲:死后一周才被发现,张爱玲在美国鲜为人知的最后岁月
16 陈洁如
陈洁如:蒋介石曾是她的裙下臣,哥大毕业的她却牺牲于一场政治联姻
17 黄逸梵
黄逸梵:与女儿张爱玲一样的落幕
18 胡因梦
胡因梦,她是台湾第一美女,与李敖结婚三个月即离婚,四十一一岁高龄未婚产女,成为大写的“傲骨前妻”
19 周天娜
她是红遍世界的超模与设计师:却在四十一岁时死于艾滋
20 加杜拉斯
杜拉斯:像女人一样爱,像男人一般活
21 刘索拉
刘索拉:“我们可以重新在一起吗?”“后边排队去!”
22 张纯如
张纯如:第一个向西方社会披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女作家,却以自杀留给世人一个未解之谜
23 法拉奇
世界第一女记者法拉奇:被男友要求分摊堕胎费,一生未婚,却活成了最彪悍的传奇
24 阮玲玉
阮玲玉,在我最美最锋芒的时候死去
25 周璇
“金嗓子”周璇:被逼疯的一代歌后
26 陆小曼
陆小曼:一代名嫒的前世与今生
精彩页
01
中国的老派人讲究“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
于凤至的父亲当年救过张作霖的命,张作霖感念于怀,一心图报。他听说救命恩人的女儿正大仙容,知书达理,且属凤命,当会福禄深厚,恩泽绵长,于是殷殷求亲。
张作霖以为这是福报,没想到却断送了于凤至一生的幸福。
那年,于凤至十八岁,嫁给张作霖最器重的儿子一张学良。
她清逸端庄,贤良淑德。但凡见过她的人皆交口称赞。
爱新觉罗·溥杰曾凉艳于她的超凡脱俗之美,以雨后清荷誉之。
然,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张学良并不爱她。这桩包办婚姻于他而言,只为遵从父命。
多年之后,他忆及当初仍心有不甘:“我太太比我大三岁,我们那时候都要订亲,我根本就不知道她什么样,所以,我跟我太太就是不太和气的。我不喜欢我的太太,我们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我跟我太太说,你嫁错了人!”
开始,他也是百般抵抗,最后是因为张作霖的一句话才接受了这门婚事:你如果不同意旧式婚姻,你和于家女儿成亲后,就叫你媳妇跟着你妈好了,你在外面再找女人,我可以不管!
当时的她并不知是命运这只翻云覆雨手,为她悄然下的蛊。
她身为富商之女,嫁到张家,却毫无千金大小姐的做派,不仅与公婆相处融洽,就连对待仆从,也从不疾言厉色,以至帅府上下的各色人等,都对她敬重有加。
张作霖脾气暴躁,发起火来一如狂飙,但只要于凤至轻言安慰,他的怒气便消减了大半。
张学良天生风流倜傥,自诩“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尤其是得到父亲的“特许”,更是流连欢场,乐此不疲。
有一年,她重病在身,危在旦夕。张家和于家商量,要张学良立即娶于凤至的侄女,以便日后照管他们的几个孩子。
张学良坚拒:“我太太她现在病得这么重,你们真的要我现在就娶她的侄女,那不是我这边结婚,那边催她死吗?那叫她心里多难过?”
后来,她奇迹般地康愈,因感其对自己的体恤,待他更加好过从前。这点温情犹如黑暗中摇曳的一点烛火,让她以为,自己也是值得被爱的。
02
1927年,张学良在天津蔡公馆的一场舞会上,与十六岁的赵四小姐邂逅。
她有绮霞之貌,他英姿逸浮云。一见钟情的两个人从流光溢彩的舞场上的四目交接,直到现实中的难舍难分。
为了和张学良在一起,赵四毅然退婚,不惜和家庭决裂,私自从天津逃到沈阳,只为见他一面。
他带着她登门,很坚决地对于凤至说:我要把她留下来。
她了解他的秉性,知他以往种种韵事,皆是过眼烟云,但这一次,她从二人的眼角眉梢看到的却是波光潋滟,春风正浓。
她第一次觉得自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但面对赵四的苦苦相求,她不由得为之动容。眼前这个为了爱抛家舍业的女孩子不也是另一个自己吗?她虽不及她的勇敢,但一样有蹈死不顾的痴狂。
她遂应承下来,同时也提出了三个条件:一孩子不能姓张,二不能进帅府,三不能给名分。
她以为这样就可以让赵四知难而退,没想到爱到如胶似漆的两个人只要能在一起,便罔顾其他。
张学良将赵四安排进了自己的北陵别墅住下。
她的三个原则不但没有分开他们,反倒让他们爱得更加痴缠。无奈之下,于凤至在帅府旁边给赵四建了一栋小楼,让她搬过来住。
于凤至见赵四聪明伶俐、乖巧可人,于是对其渐生好感,二人遂以姐妹相称。
张学良一直称于凤至为“大姐”,遇有难事常与她商量,征求她的意见,特别是在苦闷忧悒时更被其妙语解颐。
1928年,皇姑屯事件爆发,张作霖在返回沈阳时被日军炸死。张学良当时身在华北,东北形势岌岌可危,日军可能趁机发起侵略,张家大权也可能旁落。于凤至力排众议,做出“秘不发丧”的决定,巧与日本特务周旋,声称大帅只受了点轻伤,使各方势力虽虎视眈眈,却不敢轻举妄动,从而协助张学良完成了东北军政大权的顺利移交。
1933年,张学良被迫下野。4月11日,于凤至随夫出访意大利,途中曾填词一首安慰沮丧中的丈夫:“问君此去何惆怅,蓄得青山树千丈。述衷肠,实难忘,永志塞外耻辱帐。慢动悲怆戕。青史无虚谎,黑白分明,笑对世人谤!”
这等豪气干云的气概,并不逊于须眉半分!
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时值于凤至在美国旧金山陪伴子女求学,得知消息后,她立即给宋子文发去电报“学良不良。心急如焚”,恳请宋子文居中调停。随后,她由旧金山飞抵南京,求见蒋介石。蒋拒不接见。于凤至只好请宋美龄及其母亲出面一起做蒋的工作。
P12-15
导语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一支笔,尽显女性的柔情似水和坚不可摧。
此女性系列故事曾在《世界华人周刊》刊发,感动千万读者,转发无数,点赞如潮。
人活一世,各有所执。本书收录二十六篇中外才女名媛的故事。本书以史料为依据,截取人物最精彩生活剖面,展现人物的命运与人生。
序言
荠麦青青的《你若在对岸,我必定勇敢》,收录了二
十六篇中外才女名媛的故事。此女性系列故事曾在《世界
华人周刊》刊发,后经公众号传播、互联网转发,受众达
千万,“粉丝”如云,点赞如潮。结集时,李峰先生邀我
写序,我开始认真阅读书稿,谁知一读就放不下手了,接
着往下看,兴致愈来愈浓。书中才女名媛的人生传奇。作
家的奇思妙语不时点燃我的灵感火花,引发我浮想联翩。
书中所写的这些人物,多数人并不陌生。它为什么能吸引
广大读者的眼球?其艺术魁力何在?
首先,作者从现代女性的视角,观照昨夜女性天空的
星辰,通过非虚构文学短篇写人生,重新塑造系列名媛才
女形象,进入个体生命的生存内视,揭示人物之灵魂。不
久前我读到加拿大华人作家李彦的《尺素天涯:白求恩最
后的情书及其他》,这本非虚构文学作品集出版后,很快
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
“非虚构书写”这一概念首先为西方文学界所引用,
亦被称为“第四类写作”。非虚构写作最早出现在20世纪
20年代,60年代在美国兴起热潮,“非虚构文学作品的激
增,标志着人类写作活动的重大转变,即从传统的虚构写
作转向现代的纪实写作。”(《非虚构小说的写作·译者
前言》)非虚构书写讲究说一个好故事,而独到的发现是
作家极为可贵的品质。所谓好故事,需要厚重的积累与敏
锐的发现。荠麦青青善于从大量女性名人中发现、提炼好
故事。她的《你若在对岸,我必定勇敢》充分施展出非虚
构文学的魅力,在对人物形象的重塑中,赋予人物鲜活的
生命,探索人性的奥秘。作者尤其着力在以下三方面:其
一,以真实史料为依据,忠于史料的真实,这是非虚构文
学的生命。她绝不凭空杜撰,玩戏说之类的游戏。其二,
精心截取人物最精彩的生活剖面,通过剪裁组接,展现人
物的命运与人生。其三,从中发现潜藏在人物身上的“存
在之澄明”,人性之光辉,并在人性透视中做深度反思。
《一代风流宋美龄:一生精致,三世传奇》中,截取
宋美龄最精彩的人生片段:抗战时期,她在美国国会向美
国参、众议院发表反日本军国主义的演讲。“当天,宋美
龄穿着黑色金丝绒旗袍,胸前别着镶有宝石的中国空军徽
章。她不卑不亢,语调铿锵,将中国亿万同胞勠力同心全
面抗战,并希望得到更广泛的支持与襄助的声音传达给了
全世界。”在美国国会的演讲表现出她在反法西斯侵略鏖
战中的人生壮举。
写赵四小姐:“人活一世,各有所执。赵四的八十八
载春秋,从情窦初开的少女到鬓发苍苍的老妪,从硝烟乱
世到升平岁月,民国天空的那一抹云霞,早已从焰红转为
靛紫,浮世三千,燃尽其余,只为一个少帅——张学良。
”赵四小姐一生为情,苦守终身,为情而死。
写刘索拉,表现她在音乐与感情上坚定信奉:女人一
定要独立。女人没有独立的精神,就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而书中的阮玲玉、周璇、周天娜等明星,虽风华绝代,
却是命运多舛,红颜薄命。三毛、张爱玲,毕生写尽人间
各种爱情,而自己的爱情却无法到永远……作者以其五彩
妙笔绘制出众多才女名媛风姿独特、命运迥异的人生风景
,值得读者细细品味与咀嚼。
其次是作者对人物品评中的“诗与思”。不同于虚构
文学,非虚构文学不仅可以叙说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亦
能议论、分析、评点。荠麦青青常在非虚构故事中表达对
艺术形象的审美感受与理性思考。所谓“诗与思”,“诗
”指审美、情感、感悟,而“思”指理性、思考、判断。
作者不单是在讲一个故事,她在叙事的开头、结尾或行文
中不时引用或穿插古诗词与中外文学名篇中的片段、警句
,借他人的文学文本为我所用,或烘托点染,或互为参照
,或对照比较,言简意赅,画龙点睛,挥洒自如,“诗与
思”渗透在叙事中,引领读者领悟作者的审美感受与价值
取向。如同音乐之和声,舞台之背景,画卷之题诗,带人
到一种特别的美学语境与氛围之中。
如本书第二十四篇《阮玲玉:在我最美最锋芒的时候
死去》的篇首写道:
《红楼梦》里,曹雪芹写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
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这句话用来形容一代影星阮玲玉也再合适不过。
……
再如第二十篇写“像女人一样爱,像男人一般活”的
杜拉斯,第二十三篇中写“世界第一女记者”法拉奇的文
字:
而杜拉斯,从来都是不肯凋谢的铿锵玫瑰,“零落成
泥碾作尘”这样的事是她做不来的,在爱情的枝头,她一
直都是怒放的姿态。即便到了耄耋之年,爱情仍是辉耀她
的万丈光芒。
在《情人》中,那种绝望无助的虐恋,无言悲怆的离
别,爱到穷途的孤独,不仅使人为其一掬清泪,更令人痴
迷不已。“迷恋是一科吞噬”,只有天才杜拉斯才能把爱
情的本质阐述得如此淋漓尽致。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法拉奇的采访呈现出原生态的坦
率与亮冽:表面上是犀利的提问,本质是在权威面前的平
等姿态和独立人格,是希望她生活的这个世界和人性更能
抵达真相和真诚。
她一生未婚,没有子女,她最后“嫁给”的,是独一
无二、震撼世人的记者生涯,还有桀骜不驯、鲜有同道的
孤独。
如果说书写安娜更多的是见到荠麦青青温婉动人的抒
情语言,那么这几段对法国女作家杜拉斯与意大利女记者
法拉奇的叙述文字,让人从中强烈地感受到她充溢全篇的
现代气息及语言文字的铿锵有力。
杜拉斯与法拉奇,是两个令世界瞩目、饱受争议的名
女人。如伺评价?作者对她俩的态度观点鲜明,毫不含糊
,对杜拉斯的爱情观与法拉奇的新闻观,作者一语中的,
“天才杜拉斯才能把爱情的本质阐述得如此淋漓尽致”,
法拉奇“她一生未婚,没有子女,她最后‘嫁给’的,是
独一无二、震撼世人的记者生涯”,何等精彩、精辟的概
括语言,痛快淋漓,掷地有声。荠麦青青语言中的冷峻、
尖锐、犀利,从中可见一斑。
当今社会已进入互联网、多元跨界的时代,进入视觉
的时代。文学亦如此。此书浑然天成地穿插了旧体诗词、
新诗、小说、散文片段等,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这种文
体跨界、互文、互体大大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张
力。
若问此书俗乎、雅乎,我想说:文学作品的俗与雅从
来都是相对的。这本书是雅俗共赏的佳作,值得品读。
江少川
2018年7月25日干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充满正能量的励志书,讲述了20世纪知名才女、名媛们的爱情励志传奇。全书精选了20多位知名的才女、名媛,展现她们的自我成长、自我治愈以及感天动地的人生传奇经历。作者的文风大气有深度,笔尖不会停止在生平的简单概括,而是提炼出与众不同的论调,既还原于当时,又立足于现在,深受读者喜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若在对岸我必定勇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荠麦青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274551
开本 32开
页数 2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96
CIP核字 2018167922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09
147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