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浮生忆语集(共3册)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所收五部佳作,均为明清以来文人悼念亡侣之作。述及人物身世、家常琐记,句句情真意切令人唏嘘。这些回忆性的绝美文字,今以“忆语体”称之。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的自传体散文。全书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叙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以及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
《影梅庵忆语》是明末清初学者、诗人冒襄(字辟疆)所撰的一部散文小品,词句清丽,感情真切,与沈复的《浮生六记》齐名。“影梅庵”是冒辟疆的书斋名,《忆语》所记,则是追忆他和其妾秦淮名姝董小宛的爱情故事。名士名媛,才情俱至,字里行间,哀感惋艳,虽琐碎记来,却情真语挚。
《寄心琐语》是余十眉先生为纪念其妻胡淑娟而撰写的,民国七年(1918)刊成。胡淑娟知书达理,颇善文墨。无奈天嫉红颜,英年早逝,余十眉悲痛至极,写下了这篇《寄心琐语》。
《秋灯琐忆》是清代文人蒋坦所作散文集,记述了他与爱妻秋芙的日常生活琐事。这是一对情深意笃、才情清绝、心性淡远的夫妻。他们意趣高雅,性情相契,尽管生活贫寒,却整日涵泳于琴棋书画中,陶然忘忧。全书文辞优美极美,叙事传情栩然哀切,催人泪下。
《香畹楼忆语》是清嘉庆年间陈裴之为悼念其亡妾王子兰而作。他的爱妾王子兰,所居为香畹楼,又字畹君,故《香畹楼忆语》得名于此。本书问世伊始,即获高度赞誉。
目录
第一册
浮生六记
第二册
影梅庵忆语
寄心琐语
第三册
秋灯琐忆
香畹楼忆语
序言
爱情是人类的永恒话题。但在中国古代,大胆表达爱
恋的文字不多,即使是在浪漫的诗歌中也并不多见。朱自
清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指出:中国的
诗歌“缺少情诗,有的只是‘忆内’‘寄内’,或者曲喻
隐指之作,坦率地告白恋爱者绝少,为爱情歌咏者更是没
有”。直到明清之际,冒襄追忆与爱妾董小宛的往事,撰
写了《影梅庵忆语》,其词句清丽,其感情真切,爱情故
事蕴藏于字里行间,就此成为“忆语体”古典散文小品的
发端之作。此后数百年间,《浮生六记》《秋灯琐忆》等
性质相同的“忆语体”佳作不断出现,吸引了大批憧憬美
好爱情的读者。
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忆语体”作品的作者主要来
自江浙一带。江南自古是人文之邦,加上那里风光秀丽、
气候宜人、经济发达,养育了众多性情雅致、思想通脱的
文人。他们受同一地域文化熏陶,当读到“忆语体”的典
范作品后,很容易产生共鸣,创作出同样缠绵悱恻且雅致
诗意的作品。这些相似的文学作品多以记录家庭生活为主
,大胆地歌唱爱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有爱之幸福
、无爱之痛苦,突显了爱情在生活中的不可或缺,也是对
女性地位的肯定和讴歌。
《浮生六记》《影梅庵忆语》《寄心琐语》《秋灯琐
忆》《香畹楼忆语》等五种,是历年来流传最广、影响最
大的“忆语体”作品。本次出版《浮生忆语集》,即将这
五种合为一套,分为三册,以飨读者。五种“忆语”流传
日久,编者均选择了流传中相对权威的版本作为底本进行
点校:《浮生六记》的底本为1915年文明书局《说库》本
,《影梅庵忆语》的底本为1923年如皋冒氏丛书本,《寄
心琐语》的底本为1917年余十眉自印本,《秋灯琐忆》的
底本为1934年大东书局本,《香畹楼忆语》的底本为1915
年文明书局本。点校过程中对底本中的错字和特别冷僻的
异体字,均径改。
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在点校原文的基础上,还进行
了注释和翻译,将与原文内容相关的诗词、文章、版画等
内容辑为附录,附于书中,并缀以中国古典名画插图,以
期全方位地为读者呈现这部明清挚爱散文经典。由于水平
所限,未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导语
60幅诗意国画插图,四色彩印图文并茂。
纯美全译,优雅流畅。
原文采用可靠的民国定本,精编祥注,简体横排。
收全历代序跋,深度赏析原文精髓。
《浮生忆语集(共3册)》所收《浮生六记》等五部作品,均为明清以来文人悼念亡侣之作,述及人物身世、家常琐记,情真意切,历历在目。
书评(媒体评论)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李白
精彩页
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居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
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妇于首卷,余以次递及焉。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矣。
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夭。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惰脯无缺。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余年一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此乾隆乙未七月十六日也。
是年冬,值其堂姊出阁,余又随母往。芸与余同齿而长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日淑姊。时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索观诗稿,有仅一联,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询其故,笑曰:“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余戏题其签日“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
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卞,腹饥索饵,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忽闻芸堂兄玉衡呼曰:“淑妹速来!”芸急闭门曰:“已疲乏,将卧矣。”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顷我索粥,汝日‘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白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至乾隆庚子正月二十二日花烛之夕,见瘦怯身材依然如昔,头巾既揭,相视嫣然。合卺后2并肩夜膳,余暗于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腻,胸中不觉怦怦作跳。让之食,适逢斋期,已数年矣。暗计吃斋之初,正余出痘之期,因笑谓曰:“今我光鲜无恙,姊可从此开戒否?”芸笑之以目,点之以首。
甘四日为余姊于归,廿三国忌不能作乐,故廿二之夜即为余姊款嫁,芸出堂陪宴。余在洞房与伴娘对酌,拇战辄北。,大醉而卧,醒则芸正晓妆未竟也。是日亲朋络绎,上灯后始作乐。廿四子正,余作新舅送嫁,丑末。归来,业已灯残人静,悄然入室,伴妪盹于床下,芸卸妆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因抚其肩曰:“姊连日辛苦,何犹孜孜不倦耶?”芸忙回首起立日:“顷正欲卧,开橱得此书,不觉阅之忘倦。《西厢》之名闻之熟矣,今始得见,真不愧才子之名,但未免形容尖薄耳。”余笑日:“唯其才子,笔墨方能尖薄。”伴妪在旁促卧,令其闭门先去。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日:“姊何心春乃尔耶?”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拥之入帐,不知东方之既白。
P13-1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浮生忆语集(共3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沈复//(明)冒襄//余十眉//(清)蒋坦//陈裴之
译者 译者:严丽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923339
开本 32开
页数 7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0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816
CIP核字 2019105624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0
140
4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5: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