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们都是被偷换的孩子(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为莫言演讲集之二,收录莫言自1996年至2014年的文学演讲36篇。其中,有在世界文学大家——如斯特林堡、阿摩司·奥兹、大江健三郎等——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有在中外文学和文化交流论坛上的演讲,也有在一些重要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辞,还有一些则是在中外大学讲堂、图书馆或书展上的演讲。
作者简介
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1955年2月生。著有《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长篇小说十一部,《透明的红萝卜》、《司令的女人》等中短篇小说一百余部,并著有剧作、散文多部;其中许多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法、德、意、日、西、俄、韩、荷兰、瑞典、挪威、波兰、阿拉伯、越南等多种语言,在国内外文坛上具有广泛影响。莫言和他的作品获得过“联合文学奖”(中国台湾),“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法国“Laure Bataillin(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NONINO(诺尼诺)国际文学奖”,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中国香港浸会大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以及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目录
第一辑
漫谈斯特林堡——在北京大学斯特林堡研讨会上的发言
一个人的“圣经”——在阿摩司·奥兹作品讨论会上的发言
大江健三郎先生给我们的启示——在大江文学研讨会上的发言
我是唯一一个报信人——在大江健三郎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保存和发展独特多样的亚洲文化——第十七届福冈亚洲文化奖得奖感言
两个与食物有关的童话——在福冈市饭仓小学的演讲
我的文学历程——在第十七届亚洲文化大奖福冈市民论坛的演讲
土行孙和安泰给我的启示——在韩中文学论坛上的演讲
离散与文学——在韩国全州亚非文学庆典上的演讲
让我受益匪浅的韩国小说——在首届“韩日中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
读书就是读自己——在“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微山湖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影响的焦虑——在中美文学论坛的演讲
第二辑
写出触摸人类灵魂的作品——在首届“大家·红河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的感言
高贵而孤独的灵魂——在第二届冯牧文学奖颁奖大会上的演讲
我与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在台北图书馆的演讲
用耳朵阅读——在悉尼大学的演讲
小说的气味——在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演讲
作为老百姓的写作——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的演讲
作家与他的创造——在山东大学文学院的演讲
个性化的写作和作品的个性化——在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仪式上的发言
中国小说传统:从我的三部长篇小说谈起——在鲁迅博物馆的演讲
关于小说的写作——在上海大学的演讲
检察题材电视剧创作刍议——在检察题材电视剧讨论会上的发言
试论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九大关系——在第七届深圳读书论坛上的演讲
第三辑
华文出版人的新角色与挑战——在台北出版节上的发言
城乡经验和写作者的位置——在台北出版节“作家之夜”的发言
书香人更香——在香港书展的发言
幸亏名落孙山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获奖感言
我的文学经验——在山东理工大学的演讲
翻译家功德无量——在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文学与世界——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
文学与我们的时代——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演讲
写作时应该忘记翻译家——在第二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致辞
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成立仪式上的发言
翻译家要做“信徒”——在第三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喧嚣与真实——在第三届南方国际文学周上的演讲
导语
《我们都是被偷换的孩子》是莫言演讲集系列其中的一部,收入了莫言自创作之初至今在不同地方、场合的36篇重要演讲。本演讲集主要收录了莫言在国外作家作品的研讨会,及中外文学论坛上的演讲。演讲内容主要涉及莫言对外国文学的认识,文学作品的翻译,外国文学对莫言创作道路的影响,文学与时代、文学与世界的关系等等。这部演讲集可以帮助我们以世界文学的眼光、多元文化交流的视角重新看待莫言的作品。
精彩页
漫谈斯特林堡——在北京大学斯特林堡研讨会上的发言
时间:2005年10月19日
能参加这样一次重要的会议并且得到在会议上发言的机会,我感到非常荣幸。
为了准备这篇发言稿,我特意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一下,有关斯特林堡的信息竟然有四万多条。信息之多,使许多当红作家都望尘莫及。可见,斯特林堡这团“瑞典最炽烈的火焰”,已经在中国熊熊燃烧起来了。
我在网上和报纸上多次看到,瑞典王国驻中国大使雍博瑞先生说:“斯特林堡是瑞典的鲁迅。”这个比喻,非常具有说服力,这让那些即便对斯特林堡的作品不甚了解的人,也会清楚地知道斯特林堡在瑞典的文学地位和他在世界文学大格局中的地位。
今天恰好是鲁迅逝世纪念日,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从某种意义上说,就不仅仅是对斯特林堡的纪念,也是对鲁迅的纪念。
我不是鲁迅研究专家,也不是斯特林堡研究专家,但我在多年之前,就感觉到这两个作家有一种遥相呼应的关系。鲁迅和斯特林堡,不仅仅是在中国和瑞典的文学地位相当,而且,他们二人的精神是相通的。
据鲁迅日记记载,他在1927年10月里,购买了斯特林堡的《一出梦的戏剧》《到大马士革去》《疯人自辩状》《岛的农民》《黑旗》等书。我们不能断定鲁迅的创作是否受过斯特林堡的影响,但鲁迅对斯特林堡的作品非常熟悉,这是可以肯定的。
鲁迅和斯特林堡的作品,都表现出一种不向黑暗势力妥协的顽强的战斗精神。他们都是孤独的战斗者,都是能够深刻地洞察人类灵魂的思想者。他们都有一颗骚动不安的灵魂,都是能够发出振聋发聩声音的呐喊者。他们都是旧的艺术形式的挑战者和新的艺术形式的创造者。他们都是对本民族的语言做出了贡献的大师。他们都是真正的现代派、先锋派,都是超越了他们的时代的预言家。他们作品中提出的许多问题,依然是我们现在面临着的问题。他们当年所做的工作,今天依然没有完成,他们的作品,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雍博瑞大使向中国读者介绍斯特林堡时说“斯特林堡是瑞典的鲁迅”,我想,中国驻瑞典的大使向瑞典读者介绍鲁迅时,也可以说:“鲁迅是中国的斯特林堡。”
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读过斯特林堡的长篇小说《红房间》,当时的感觉是他的小说比较枯燥,结构上有些类似中国的古典小说《儒林外史》,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过了不久,当我读了他的剧本《父亲》和《朱丽小姐》之后,才感到了他的深刻和伟大。回头重读《红房间》,也就读出了一种与传统小说大不一样的、不以故事情节吸引读者而以思辨的精辟紧紧抓住读者的精神力量。
最近,我通读了由我们优秀的翻译家李之义先生翻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卷本《斯特林堡文集》,被这团“炽烈的火焰”烧灼得很痛很痛;当然,他灼痛的不是我的肉体,而是我的灵魂。 1849年出生的斯特林堡,活到今天已经是156岁。按二十岁为一代人计算,他应该是我祖父的祖父,是真正的老祖宗,但我在读他的时候,却丝毫没有面对祖先的感觉。我感觉到,他就是一个与我同辈的人。他的痛苦、他的愤怒,都让我联想到自己的痛苦和愤怒,也就是说,他的作品,激起了我的强烈共鸣。
我感觉到他是一个团团旋转、隆隆作响的矛盾的综合体。他不仅仅是一团炽烈的火焰,他还是一条浊浪滚滚的大河。他的灵魂中,有许多对立的东西在摩擦、碰撞、瓦解、组合,犹如滚滚而下的河流中裹挟着泥沙、卵石、杂草、鱼虾、动物的尸体,犹如一个动物园的铁笼里同时关押着狮子、老虎、恶狼和绵羊。而且那些激流时刻都想冲决大河的堤坝,而且那些动物时刻都想冲破铁笼的羁绊,而写作,成了排泄这巨大能量的唯一渠道。所以,他的作品,是真正的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呐喊。
我感觉他是一个不但敢于拷问别人的灵魂,同时更敢于拷问自己灵魂的作家。他发出的火焰灼伤了许多人,但灼伤的最严重的还是他自己。我无端地感到斯特林堡是一个身穿黑衣、皮肤漆黑、犹如煤炭、犹如钢铁的人,就像鲁迅的小说《铸剑》里的人物“宴之敖者”。宴之敖者说:“我的灵魂上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这宴之敖者,正是鲁迅当时心境的写照。我觉得斯特林堡的晚年心境,与鲁迅的晚年心境十分相似:他也是饱受中伤和打击,他也是用“一个都不宽恕”的态度与他的敌人战斗,他也是在憎恨敌人的时候也憎恨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他对自己的憎恶,胜过了鲁迅对自己的憎恶。斯特林堡经常发出“刽子手比受刑者还要痛苦”的论调,他那些自命为“活体解剖”的作品,与其说是在解剖别人,不如说是在解剖自己。在没有比较全面地阅读斯特林堡之前,我的那部描写刽子手和酷刑的小说《檀香刑》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他们说我缺少“悲悯精神”,说我“展示残酷”,我不能接受这样的批判,因为我感到我很有悲悯精神,因为我感到掩盖残酷才是真正的残酷,但我找不到有力的武器反驳这些批评。现在,我从斯特林堡这里找到了武器——刽子手比受刑者更痛苦,刽子手为了减缓痛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们都是被偷换的孩子(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莫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57230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15
出版时间 2019-07-01
首版时间 2019-07-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620
CIP核字 2019109529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7
161
2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