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
内容
作者简介
胡苏珍,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
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
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浙江大学文学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访问学者,
在《文艺争鸣》《浙江学刊》等学术
期刊发表文章20篇,多篇被人大复
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先后主持浙
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和教育部人
文社会科学项目各1项。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现状
三 问题逻辑
四 章节观点
第一章 跨语际实践:中西诗学交汇中的“戏剧化”论说
第一节 新诗“戏剧化”论说的中西视域
一 古代诗歌中的戏剧化因子
二 新诗中自觉建构的“戏剧化”论说
三 现代跨语际实践的结果
第二节 近现代本源语中的“戏剧化”诗学
一 “戏剧”与“抒情”话语的此消彼长
二 从“非自我中心”到“戏剧化声音”
三 包含“冲突”“综合”取向的审美原则
第三节 借鉴、误读和内化:“戏剧化”诗学的“理论旅行”
一 抑制感伤之风的“戏剧化”借鉴
二 戏剧主义的诉求:综合矛盾经验
三 适用性考量:信息接受中的放大与误读
四 异域理论的本土化
第二章 新诗戏剧化写作的历时考察
第一节 “体式”建设意识下的戏剧化尝试
一 吸收一切可能:新诗体式建设意识的成形
二 结缘于维多利亚“戏剧化”诗歌
三 对称于表达的需要:新月诗人的“戏剧化”实践
第二节 现代化诉求下的戏剧化写作
一 在场的诱引: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戏剧性”
二 从意境化到冲突化:九叶诗人的现代审美转向
三 事件化抒情和机智修辞
第三节 知识型构变化中的戏剧化诗艺
一 跨文体写作大潮中的戏剧化“综合”
二 “介入”写作的有效性考量
三 和戏剧化交叉的“叙事性”
第三章 自我的隐遁或拓展:戏剧化角色的言说方式
第一节 戏剧化角色与戏剧化声音
一 不是诗人本人的声音——戏剧性独白、对白与旁白(引文)
二 自我的间离、隐藏与丰富
三 并未放逐的抒情
第二节 他即“我”:自我意识的“面具”化呈现
一 自我情感、意识的“面具
二 民间、神秘“面具”的特殊效应
三 “面具”言说人类普遍处境
第三节 “我”非我:突入他者的别一种意识世界
一 戏剧化口吻:“发明”他者的经验和意识
二 探幽虚拟角色“灵”的颤动
三 角色言说对修辞、语吻的丰富
第四章 异质冲突经验或戏剧性修辞
第一节 新诗综合矛盾经验的“繁复”追求
一 现代经验“综合”之必要
二 综合异质经验的个人化方式
三 智性和想象:化合矛盾经验的“白金丝”
第二节 新诗假叙述情境中的对立冲突
一 隐含的冲突:新诗“情境”建构的一种指向
二 可能的尖锐:假叙述中的事境冲突
三 必要的“戏剧化”:日常经验的情境化策略
第三节 言语与结构的反讽:戏剧性诗思的助动器
一 表层喜感与深层悲感的嵌合:反讽在新诗中的生成
二 克制陈述与悖论:新诗不断提升的话语反讽
三 悖论反讽和结构反讽:异质意义的并置
第五章 形式即意味:推动诗思和语言生成的戏剧化场景
第一节 进行时戏剧化场景的虚化与转换
一 “刻刻在眼前发生”的在场性场景
二 虚化戏剧化场景对诗思的建构
三 戏剧化场景转换中的“多声部”
第二节 戏剧化言说中口语的诗化途径
一 口语化、戏剧化、格律化的共震
二 交融于意境的戏剧化口语
三 口语语义的重新编码
结语 价值及限定
附录一 自我的分化:穿行于角色的戏剧化主体——穆旦的戏剧化写作
一 本体自我的分裂:穆旦对布莱克的接通
二 角色化言说与变形的自我
三 拟诗剧:自我与超验角色的交互与冲突
附录二 张枣元诗写作中的戏剧化技艺
一 自我化身或分身带来的奇妙调式
二 作诗意策源地的戏剧性处境
三 变换琳琅的戏剧化人称
参考文献
致谢
导语
本书列入2012年度浙江省后期资助项目。“戏剧化”是一个兼涉诗学倡导与写作策略双重领域的异质性概念,曾以不同的提法、内涵进入新诗不同阶段优秀诗人的诗学或文本实践当中。本书从文类融合、跨语际实践双重视域进行观照,在考证史实的基础上辨析中西诗学交汇过程中的借鉴、接受及内化,力求准确地把握新诗史上各种“戏剧化”话语的指涉内涵及信息价值。
内容推荐
本书整体探讨新诗发展中的“戏剧化”论说及诗艺效应。在考察跨语际影响和耙梳史料的基础上,从类似“小说诗化”等文类融合层面观照新诗发展中几个集中阶段的“戏剧化”诗学话语和诗人文本策略,厘清新月诗派、九叶诗派和20世纪90年代诗歌“戏剧化”的内涵形态、异域影响和诗学机制等方面的纵向关联或异同,并在保留性地提出“戏剧化”非诗歌本体追求的前提下,层析出“戏剧化主体”“冲突性诗思”“戏剧化场景”三种“化戏剧”诗艺内涵,以优秀诗人的代表性文本为依据,阐释新诗“戏剧化”写作在间离或延展主体意识、凝聚矛盾性情思体验、激活日常语言三个层面的诗性效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诗戏剧化论说兼诗艺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苏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44067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9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22
CIP核字 2019085106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