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恶的透明性--关于诸多极端现象的随笔(精)/精神译丛 |
内容 | 内容推荐 在后现代思想家鲍德里亚逝去十年多之后,人们仍在反思他的遗产。这本《恶的透明性》,基本补完了这位思想家的中文译作,成了这反思的一部分。它是鲍德里亚完成早期的理论奠基后的随笔作品,但比《冷记忆》系列更有组织。翻开这部书,读者首先注意到的还是作者从不缺少的话题性。以“恶”为题的本作,就像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一样无所忌惮,甚至将曾在68年风波后追逐各种意识形态的的法国一代人称作政治“易装癖”。如此比比皆是的惊世骇俗之论,却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首先关心的,是这个当代世界:上世纪80年代末,大的政治动荡已经过去,然而核事故与恐怖主义种种未有的极端现象屡屡发作。如果说鲍德里亚从早期的《消费社会》开始一直切中时代的脉搏,那就是因为他对世界的新变化始终保持着惊奇。诚然,他是后现代理论家,有多本专著集中探讨某个概念,但在这部随笔中,他更是易读的思想家。随笔,不意味着轻松随意,它首先摆脱了形式的束缚,也更加慷慨,给出作者在某个话题上所能思考的一切。我们看到,鲍德里亚是如何面对世界的新事态,运用、提炼他的概念。因此这本书不乏深刻性,也一直多被引用。其中对克隆技术、人工智能的反思,还是能给我们启发。而且这些随笔,也不让我们迷失在“主体”、“他者”等概念的推演中,因为鲍德里亚作为理论家不仅言之有“理”,也一直做到了言之有“物”。同样思考着时代的读者,应该可以从本著得到许多线索。 目录 在狂欢之后 跨美学变迁 跨性别变迁 跨经济变迁 超导性事件 可控式漂白 复印和无限 预防和毒性 冲动和反感 以恐怖主义为镜 “恶”之去向 逝者的名单 能量的命运 受诅咒部分的定理 根本的相异性 同一者即地狱 差异中的滥情剧 破裂的关系 根本的异域性 威尼斯随行曲 毒性的包容 意志的转化 客体作为奇异吸引子 术语索引 人名索引 译后 校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恶的透明性--关于诸多极端现象的随笔(精)/精神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让·鲍德里亚 |
译者 | 译者:王晴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西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44435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43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70 |
出版时间 | 2019-09-01 |
首版时间 | 2019-09-01 |
印刷时间 | 2019-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42 |
CIP核字 | 2019223305 |
中图分类号 | B565.6 |
丛书名 | |
印张 | 8.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陕西 |
长 | 216 |
宽 | 15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