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克隆人科幻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英语语言文学文丛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这一独特视角出发,探讨以“基因复制”的新型生命体为题材的科幻作品——克隆人科幻小说中的科技伦理问题,是一次科学与人文的对话。本书的研究对象为欧美和亚洲的十六部经典或畅销的克隆人科幻小说,以克隆人身份研究为主线,解读克隆人在三大伦理环境中的伦理身份诉求、伦理选择、伦理困境、伦理混乱等主要问题,发掘克隆人科幻小说所蕴含的伦理教诲功能及深刻的人文关怀。
作者简介
郭雯,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在A&HCI及CSSCI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美国后人类科幻小说人文思想研究”、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英美克隆人科幻小说的伦理批评研究”等项目。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克隆人科幻小说的发展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克隆人科幻小说与克隆人的身份
第一节 科技发展、科学幻想与“人造人”
一、科技与科幻的关系
二、《弗兰肯斯坦》和“人造人”题材的发展
三、生物技术与克隆人
第二节 克隆人的身份——一个斯芬克斯之谜
一、克隆人的先天身份:“科学选择”的产物
二、“我是谁”:“科学人”的伦理困惑
三、克隆人的目的性与工具性
四、克隆人的技术风险与伦理恐慌
第二章 克隆人与自然人共存:伦理混乱中的身份诉求
第一节 新型家庭模式:传统伦理的颠覆
一、造物主的克隆情结
二、模糊的人伦定位
三、新时代的乱伦禁忌
第二节 克隆人在自然人社会中的身份认同
一、克隆人在反叛中的同化
二、双重伦理准则下的选择
三、克隆人的身份转化与困境
第三节 身世之谜与解谜
一、犯罪与伦理混乱
二、伦理身份的变化与身份探查
三、破案与身份确立
第四节 克隆人与自然人的冲突与互动
一、二元对立:主奴关系和身份等级
二、克隆人与自然人的互涉:镜像与衍生
三、无法逾越的人类中心主义
第三章 克隆人个体与群体:复制与身份隐喻
第一节 类像与消失的多样性
一、克隆人群体的出现
二、千人一面的相似性
三、克隆人群体的伦理
第二节 克隆个体与克隆群体的对抗:对“自然人”的身份构建
一、人性的呐喊:解救人类
二、认识自我的动机:对身份的渴望
三、构建自然人的身份:回归人类
第三节 克隆人:作为“复制”的认知
一、寻找真实:原本与摹本的文化寓意
二、“科学选择”时代的身份危机
三、寻找平衡的伦理关系:集体与个人、整体与个体
第四章 克隆人与社会:乌托邦抑或反乌托邦
第一节 科技异化之下的“新世界”
一、陌生化的典型环境
二、典型人物与伦理主体的异化
三、生物学与消费社会:科学意识的未来呈现
第二节 反乌托邦主题对乌托邦的消解
一、感官电影:对“快感”文化的批判
二、文明与野蛮的对立:去异化的讽喻
三、政治与伦理的背离:对技术控制的反思
第三节 克隆人方案:批判式乌托邦
一、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科学选择
二、新社会、新身份:未知伦理模式的探索
三、充满悖论的科技乌托邦:伦理维度与秩序重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克隆人科幻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英语语言文学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083396
开本 32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7
出版时间 2019-11-01
首版时间 2019-11-01
印刷时间 201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78
CIP核字 2019217472
中图分类号 I106.4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1: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