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编年史(鲍勃·迪伦自传)/长江人文馆
内容
作者简介
鲍勃·迪伦(Bob Dylan,1941-),美国民谣歌手、音乐家、诗人,对当代流行文化影响深远,并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在20世纪60年代,迪伦以抗议歌手身份成名,被当时一代青年视为民权和反战的代言人;之后凭借饱含深刻寓意的歌词与突破性的音乐创作,其影响力横跨半个世纪一直延续至今。而他那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像一块滚石》《在风中飘荡》《手鼓先生》等,至今仍在广为传唱。
目录
记下得分
失落之地
新的早晨
喔,仁慈
冰河
精彩页
记下得分
路·莱维(Lou kvy),利兹音乐出版公司的头儿,带我乘出租车去西七十街的皮提亚庙,给我看那个袖珍录音室,“比尔·哈雷和他的彗星”乐队曾在这儿录制了《昼夜摇滚》。接着我们去了五十八街和百老汇街角杰克·邓普赛(Jack Dempsey)开的餐厅,挑面朝前窗的一个红皮沙发座坐下。
路把我介绍给杰克·邓普赛这个伟大的拳击手。杰克朝我挥了挥拳头。
“你看起来太轻了,不像搞重量级的,你得再长几磅肉。你还得穿得更像样,看上去更敏锐一点——当然到了拳击台上,你并不需要太多衣服——别怕下手太重。”
“他不是拳手,杰克,他是写歌的,我们就要出他的歌了。”
“噢,是吗,那我希望过不了多久就能听到它们。祝你好运,孩子。”
外面刮着风,散乱的云一缕缕地飘着,雪花在闪着红色灯光的街上打着转,城里人都穿得臃肿,急匆匆地来来回回走着——戴着兔毛耳套的销售员玩着沿街叫卖的把戏,还有卖栗子的小摊贩,水汽从窨井里冒出来。
所有这些都不重要。我刚和利兹音乐签了合同,授权出版我的歌,也不是什么值得推敲的大买卖。我还没写出很多歌。路从将来的版税中预支了我一百美元,让我签了合同,我对此没有意见。
是约翰·哈蒙德(John Hammond)带我去了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带我去见了路,叫他关照我。哈蒙德只听过我两首原创作品,但他预感到会有更多。
回到路的办公室,我打开琴盒,拿出吉他拨弄起琴弦。房间里杂乱不堪——一箱箱的乐谱堆得老高,不同音乐家的录音日期张贴在通告牌上。黑胶唱片和贴着白色标签的醋酯唱片挤在一块,还有那些娱乐明星的签名照,光鲜的人物照——杰瑞·维尔(Jerry Vale)、阿尔·马蒂诺(Al Martino)、安德鲁姐妹(The Andrews Sisters,路娶了她们中的一个)、纳·金·科尔(NatKing Cole)、帕蒂·佩奇(Patti Page)、板刷头乐队(The CrewCuts)——几台开盘录音机,一张深褐色的木质大书桌,上面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路把一个麦克风放到我面前的书桌上,把线接到一台卡带录音机上,他嘴里一直叼着一支外国大雪茄。
“约翰对你期望很高。”路说道。
约翰就是约翰·哈蒙德,伟大的星探,他发掘了无数重要的艺术家,许多唱片史上的伟大人物——比莉·霍利黛(Billie Holiday)、泰迪·威尔森(Teddy Wilson)、查理·克里斯蒂安(Charlie Christian)、凯布·卡罗维(Cab Calloway)、本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贝西伯爵(Count Basie)、莱昂奈尔·汉普顿(Lionel Hampton)。这些艺术家创作的音乐回响在美国人的生活里。他把所有这些带到了公众眼前。哈蒙德甚至主导了贝西·史密斯(Bessie Smith)的最后一场录音。他是个传奇,纯粹的美国贵族。他的母亲来自航运大亨范德比尔特家族,约翰在上层社会长大,生活舒适惬意,但他并不满足这些,而是追随了自己真正的所爱——音乐,特别是热爵士、灵歌和布鲁斯的铿锵节奏——他用一生支持并捍卫这些音乐。没人能阻挡他的路,他也没有时间来浪费。坐在他办公室时,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是清醒的,他将我签到哥伦比亚唱片公司这件事让人如此难以置信。这就像是个编出来的故事。
哥伦比亚是这个国家最早也是最好的音乐厂牌之一,而对我来说,即使站到它的门前都是一件大事情。作为一个刚刚兴起的音乐种类,民谣总被认为是蹩脚的,二流的,只有小厂牌才会出版。大唱片公司只严格地对精英开放,发行那些经过消毒净化处理的音乐。除非事属非常,否则像我这样的人是绝不会被允许进入的。但约翰正是个非常之人。他不会录制生手唱片,也不会给生手艺人录音。他有远见和先见之明,他见了我,听了我的音乐,感受到我的想法,并对将来很有信心。他解释说他认为我属于一种悠久的传统,布鲁斯、爵士和民谣的传统,而不是那种先锋、时髦的天才少年。倒不是有什么先锋可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美国乐坛有一点昏昏欲睡的气氛。流行音乐电台处于停滞状态,充斥着空洞的快乐小曲。甲壳虫(The Beatles)、谁人(The Who)和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的那些充满新生命力和激情的音乐要在好几年后才出现。我当时演奏的歌曲是难以上口的民谣,充满火药味道,你不用调查就知道这和电台里播的任何东西都不合拍,也和商业搭不上边,但约翰告诉我这些都不是他认为重要的东西,他理解我音乐背后的意义。
“我理解诚意。”他是这么说的。约翰说话的口气有些粗暴生硬,但他的眼里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
最近他让佩特·西格(Pete Seeger)加入了哥伦比亚。不过佩特·西格并不是他发掘的。佩特已经唱了有些年了。他曾经是流行民谣组合“织工”乐团(The Weavers)的成员,在麦卡锡时代他上了黑名单,过得很艰难,但他从没停止工作。哈蒙德谈起西格就满腔不忿,他谈起佩特的祖先是乘“五月花”号来美国的第一批移民,谈起他的家人曾参加过班克山战役,上帝啊。“你能想象那帮狗娘养的把他列上黑名单?他们
导语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歌革命先锋鲍勃·迪伦自传。
记录天才歌手高光时刻,重现20世纪美国黄金时代激情往昔。
该书是鲍勃·迪伦历时三年在手动打字机上敲出来的回忆录,记录了自己生命中种种非凡的时刻——初到纽约,签约哥伦比亚,遭遇创作瓶颈,家庭生活片段,点燃灵感火花,打破界限……这位民谣诗人用热情、怜悯和深邃的目光回顾了往昔岁月,将那逝去的黄金年代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该书揭开了这位大众文化偶像的神秘面纱,展现一代才子尽情释放生命的风采。英文原著被评选为《纽约时报》等全球数十家媒体2003年年度最佳图书。
内容推荐
历时三年,鲍勃·迪伦在打字机上亲手敲出了这部回忆录——《编年史》。日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鲍勃·迪伦把自己人生中种种非凡的经历录入其中:对音乐的痴迷与执着、对心灵的坚守与追寻、初到纽约时的迷惘、遭遇瓶颈时的求索,还有爱情、友谊……他用灵感的火花点燃生命,点燃时代,最终把民谣唱成一部不朽的传奇,他本人的创作历程也成为美国音乐发展史的缩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编年史(鲍勃·迪伦自传)/长江人文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鲍勃·迪伦
译者 译者:徐振锋//吴宏凯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70209972
开本 16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9-10-01
首版时间 2019-10-01
印刷时间 201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408
CIP核字 2019069345
中图分类号 K837.125.76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27
153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