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入戏/徐小斌经典书系
内容
作者简介
徐小斌,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画家、刻纸艺术家。自1981年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羽蛇》《敦煌遗梦》《德龄公主》《双鱼星座》等。在美国国家图书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均有藏书。2014年入选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著名女作家”。曾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全国首届、三届女性文学奖,第八届全国图书奖,加拿大第二届华语文学奖小说奖首奖,2015年度英国笔会文学奖等。代表作《羽蛇》成为首次列入世界著名出版社Simon & Schuster国际出版计划的中国作品。部分作品译成英、法、意、日、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巴西、希腊、阿拉伯等十余国文字,在海外出版发行。
后记
后记 受伤的翅膀依然能飞翔
——关于我的创作
1
霍金离世的时候,我正在海南岛仰望星空。那一颗颗
热悉的星里,如此清晰明班,可以看到我童年时在北京天
文馆的天文望远镜里看到的所有星星……我在想,我热爱
的霍金是哪一颗星呢”使一生都在仰望星空——仰望星空
的人,最终一定会成为星里。达·芬奇便是如此,我们看
到的小行星3000,便是达·芬奇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带
着青铜像般的永恒微笑。
迷恋霍金是从看了奥斯卡获奖片《万物理论》开始的
。那部片子引我数度落泪。2016年4月我应邀参加伦数书展
,书展的间歇,英国Balestier Press出版社社长Tong先
生亲自开车拉我去了剑桥,我当时心怀幻想——想在那里
偶遇霍金,当然那并非纯粹的幻想,据说,好运气的剑桥
人偶尔是会在校园里见到这位坐电动轮椅的奇人的。
当然未遂。但我仍不死心,签了一本当时新出的书《
任性的尘埃》,托社长寄给霍金。社长也是学天体物理出
身,早年与霍金有过交道。书是插画本,里面四十五幅画
均是我的原创。我有意用了中文:送给霍金先生,徐小斌
,丙申年4月。
这本书,据说真的到了霍大师的手中——这是我出版
的第三十六本书(当然不包括那些再版或者重版的)。
2
转眼间,我的写作已经整整三十八年了(处女作发于
1981年《北京文学》第二期),三十八年,好恐怖啊!—
—回望三十八年:风云奇诡,沧海桑田。坚守内心世界实
在是太难太难了,尽管我不断地转换风格和进行各种文本
实验(也由此失去了不少读者),但有三点似乎是始终坚
守的。
一是原创写作。
我属于“自虐型”作者,对自己要求特别严苛,既不
愿重复别人,更不愿重复自己,希望每一次都想把自己最
新鲜最深刻的感悟带给读者。也因此,在我的作品中,基
本看不到互文关系。在1985年写《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
查》,1987年写《海火》,1993年写《迷幻花园》《末日
的阳光》的时候,还没有看到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或者安
吉拉·卡特的译本。但是却和他们的趣味相合,如果在一
个清洁的环境,我一定会成长为他们的模样。我拒绝复制
,尽管现在基本就是一个复制的时代、一个高仿真的时代
,并不那么尊重原创。
有的西方国家非常尊重原创。用最俗的金钱标准来衡
量亦如此。譬如好莱坞像一个大工厂,原创的东西只有A4
纸一页,第二道工序是情节,第三道工序是对话,第四道
是幽默等等,但是最值钱的是那张A4纸——简直可以说是
价值连城。
原创写作实际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对于我来
说,写作的秘密首先当然来源于生活阅历;更重要的是,
经常从看似与文学无关的领域获取营养。我的阅读从很小
就开始了。阅读的范围很杂,中国的紫薇斗术、奇门近甲
、易经、考古、绘画、话本、西方的哲学、玄学、心理学
、占星术、塔罗牌、炼金术甚至博弃论控制论等等都使我
从中体会到一种乐趣和快感。尤其喜欢追问历史真相。还
曾经比较过紫被斗数与西方占星术,当你找到他们异同之
后会有一种发现式的快乐——如霍金说的那种“发现”。
最好的小说会有一种混沌、多义之美。王家卫四五年
拍一部电影,所有的人都不知他在拍什么。包括他的男女
一号。摄级前用来,大家却突然惊奇地发现,他用的是每
次剪出来不要的边角料。限多人对此颇不以为然,我却恰
恰对此拍案叫绝。我不明白文学中的“准确性”指的什么
?如果是通过什么说明了什么,那恰恰证明这作品不够高
级。真正好的小说就像是那些被剪裁下来的边角料。貌似
游离无用,却在不经意间,呈现出一种高级的美。这是极
难金捏的。如同小说的闲笔,国画的留白,丝绸陈旧的质
感,于微妙中可以感知难以传达的美丽。
很不喜欢那种把神秘与迷信对立的说法。其实神秘与
科学只有一步之遥,一旦神秘被科学解释了,神秘就成为
了科学。但是,科学是无法穷尽这个世界的,尚未被穷尽
的那部分,我们可能称它做神秘。但是也有别一种情况,
即:在一些人眼里的现实在我眼里可能就是神秘,在另外
一些人眼里的神秘在我眼里可能就是现实。爱幻想的孩子
爱做梦,我的梦有时像巴洛克艺术般绚丽,有时又充满黑
暗与恐怖。各种怪梦组成了我童年与青少年时代的记忆。
即使是在最苦最累的黑龙江,我也会幻想那些碧蓝碧蓝的
水泡子下边住着水妖。水妖滴滴答答披着水母般的披风,
生着灰色的脸,鲜艳红唇,碧绿眼睛。我心里关于水妖的
形象不知如何来的,肯定不是从小时候看过的童话书里来
的,那时的童话书,没有那么鲜艳的颜色。——在一个暗
夜里,或许可以遇见水妖,那时的我这样想。
给我营养的还有电影和绘画,譬如在70年代初万马齐
喑的时代,我在故宫博物院一个朋友那看到了一本西方的
画册,当时我极为震撼,特别是莫罗的《幽灵出现》,是
一个有关莎乐美和施洗者约翰的故事,莫罗是那种作品色
彩非常绚丽的画家,他生前是个隐士,后来我发现我喜欢
的人基本都是隐士,我自己也
目录
入戏
河两岸是生命之树
这是一片宁静的海滩
歌星的秘密武器
非常秋天
在过去与现在之间(代跋)
后记受伤的翅膀依然能飞翔
徐小斌作品系年
徐小斌文学活动年表
精彩页
入戏
1
梅清风调到鸿毛影视公司不到一个月,艺术处主任就下台了。上面派来了一个新主任,据说是留学海外的博士,学电影制作的。
新官上任并没有三把火,只是召集大家开了个会。他比她想象的还要年轻,只比她大一岁。他叫韦强,个子高高的,大概一米七八、七九的样子,身体瘦削而结实,双肩又宽又平。他梳寸头,穿一件宽宽大大的本色白纯棉衬衫,眉目清秀而又刚毅,正巧是她喜欢的那种类型。
两个月之后,已经不是新官的艺术处主任韦强给清风派了个任务,韦强说梅清风你写个单本剧吧,你不是80年代就写过《智慧树》么?很棒啊!写个比《智慧树》更好的爱情故事,好不好?清风看了看他,说好。
她明知道编剧是个饱受蹂躏的活儿还是把自己献了出去,完全是因为韦强看她时的那种目光。
自那一刻始,她就夜以继日地写,实在太累了,她就会想到韦强看她的那双眼睛,里面有一种信任,更有一种温柔。那双眼睛甚至让她在瞬间喜欢了他。她自己也觉得自己怪得很,假如想着为自己,就会没什么激情,可如果是为了一个她钦佩或者喜欢的别人,哪怕是个假想的别人,她都会超负荷地做,直到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
因为在一起工作,接触的机会还是很多的,何况,韦强也的确对她很有兴趣,他总能找到合适的机会和她在一起。譬如,他们有个共同的朋友——《强人》的作者任东。
她在一个朋友那里第一次见到任东,并没有留下什么太深的印象,后来又断断续续地接触了几次,发现任东并不是像表面上那么披着长发张张狂狂装作雅皮士的样子,实际上他内心胆小而怯懦。但是人很好玩,总能说出一些貌似深刻的格言警句。最好玩的是,他总以为全国人民都在注视着他,包括决策层的人物。有一回他极为认真地说:“某某某说,任东的事情一是要冷处理,二是要给出路。你看,某某某都说话了,我还怕什么?”梅清风和韦强就互相看了一眼,然后笑翻在地,连一向严肃的书强也忍不住笑出了声。可即使是在这种时候,任东还是极其认真地说:“笑什么笑什么,这是真的!你们可以到某办去查!某办主任亲口告诉我的!”清风就笑得打跌说:“任东啊任东,天底下真找不出一个比你更自作多情的人来了!”
有了任东的插科打译,清风和韦强一下子亲近了许多。韦强出去约稿,总是拉着清风,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清风与文学界的人熟。可实际上,两人心照不宣。
一个春天的夜晚,任东请客,三个人在动物园斜对面的得莫利炖鱼那儿吃了一餐很有情调的饭。说有情调,是因为那餐饭是在外面吃的,那时,在餐馆外面摆饭还刚刚兴起。餐馆刚买的白色树脂雕花桌椅显得很有档次。深春的风已有些暖意,清风觉得自己久已添僵的心也活过来了似的,加上喝了一点点红酒,有一股热力就突突地往外冒,抑制不住。原来近四十岁的女人也可以这样春意盎然啊?她在心里嘲笑着自己,小时候,本认为活过了三十岁都是耻辱。
悄悄瞥一眼坐在对面的韦强,他的一双黑眼睛也在默默地看着她,那双平常总是含着讥讽的眼睛里,此刻充满了温柔。
过了几天,他把她叫到办公室。
P1-2
导语
鲁迅文学奖、女性文学奖、全国图书奖、加拿大华语文学奖、英国笔会文学奖得主。
莫言、李敬泽、陈晓明、戴锦华、联袂推荐!
她被誉为“后社会主义中国最出色的小说家”(澳大利亚著名女性文学研究学者Kay Schaffer);
她是“高度技巧化地传达被遮敝的声音”的小说家(世界著名出版社西蒙舒斯特Atria Books副总裁Judith Curr语);
她是“飞翔的姿态越来越优雅”的小说家(莫言语);
她是“守护着超验的神性的迷幻花园”的小说家(李敬泽语);
她是“把语言之美发挥到极致”的小说家(陈晓明语);
她是“站在中国文坛金字塔顶尖上”的小说家(戴锦华语)。
序言
自序 我对世界有话说
我对世界有话要说,可惜,这世上没有几位真正的聆
听者。于是只好用笔说。
十七岁,我曾经试图写一个长篇,叫做《雏鹰奋翮》
,写一个女孩凌小虹和一个男孩任宇的故事,写得非常投
入,写了大约有将近十万字,写不下去了。多年之后我重
看这篇小说,真是奇怪我当时怎么竟会有这样的耐心,写
出这样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出身于高级知识
分子家庭的凌小虹与出身于干部家庭的任宇,有一种非常
纯洁也非常特殊的感情。由于出身的不同,在那个特殊年
代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误会。小虹的父亲被殴打致死
后,她生活无着,被赶出自己的房子,到过去保姆住的地
方垫伏,却遭到保姆儿子王志义的性骚扰。性格刚烈的她
在反抗中杀了王志义,只身潜逃。任宇寻找未果,痛彻心
肺。后来任宇与几个好友一起囚渡红河,到越南参加抗美
援越,遇到了一个酷似小虹的女子。写到这里,我不知如
何往下写了,就停了笔。这沓子片叶纸,在交通大学院里
的小伙伴中间传来传去。每个人见了我都会问:后来他们
俩怎么样了?
多年之后《东方时空》总策划、我的好友杨东平把《
维鹰奋翻》作为“文革”中的地下作品写入了他的一本书
里。
真正的写作其实是从大学时代开始的。
怪得很,也许因为那时是全民文学热,学经济的学生
照样对文学爱得一塌糊涂,并且常不自觉地用一种文学品
位与标准来衡量人。大学二年级,开了一门基础课叫做“
汉语写作”,让大家每人写篇作文。我写的是杭州孤山放
鹤亭,有关梅妻鹤子的故事,只有千余字,只是选了一个
特殊的角度。(后来此文全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
老师对我说:“你为什么不写小说?你是个潜在的作家。

事隔不久,汉语教研组杜黎均老师找到我,向我索要
一篇小说。这位杜老师“文革”前曾做过《人民文学》的
编辑。我拿了一篇四千字的习作给他,事后再不敢问起。
谁知这篇习作后来竟登上了《北京文学》1981年第二期新
人新作栏的头条,还配了很精美的插图。我惊喜之余又写
了第二个短篇《请收下这束鲜花》,作为自然来稿投给我
当时最喜爱的刊物《十月》。小说情节很简单,写一个情
窦初开的小女孩爱上了一个青年医生,后来医生得了绝症
,在弥留之际,小女孩冒着大雨赶去看他,那医生却早已
不认识她了。完全写小女孩的内心秘密,无疑在当时的社
会语境下是独特的。这篇小说后来获得了《十月》首届文
学奖。记得发奖大会那天,《十月》当时的主编苏予特别
向大家介绍了我——获奖作家中最年轻的一位,周围坐的
都是当时的文学大家们,对我说了些鼓励的话,令我诚惶
诚恐——从此,便穿上红舞鞋,再也脱不下来了。
80年代我的经历充满了戏剧性,其中之一便是与《收
获》的相遇。1983年我写了生平第一个中篇《河两岸是生
命之树》,那时,对外开放的大门刚刚开了一道缝,正因
如此,门外的景色看起来如此新鲜。我被一种写作的激情
啮咬住,它使我整天处于一种癫狂状态,我每天都和小说
人物生活在一起,忘了我属于他们还是他们属于我,写到
动情处,趴在桌上大哭一场,此小说应当是我情感最投入
的一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有读者在问:“这本书
在哪里有卖?”
《河两岸是生命之树》是《圣经》中的一句话,全句
为“河两岸均有生命之树,所产果实十有二种,月月结果
,其叶可治万邦之疾”。——在一个伤痕、寻根的年代引
用《圣经》的话,也算是比较特别了。
在宗璞的鼓励下,我把此小说作为自然来稿寄给了《
收获》竟然在一周之内就得到了请我去上海改稿的电报。
最有趣的是当时的《收获》编辑郭卓老师手持《收获》为
接头暗号在车站接我,上了编辑部的木楼梯她就边走边贼
:“接来了,是女的!”——后来她告诉我因为我的名字
编辑部产生了歧义。后来就是李小林老师把我约到武康路
她家里谈小说。当时小林老师对小说人物关系的分析深深
打动了我——一个无名作者竞得到如此认真的对待,固执
如我,也不能不彻底折服。那一天的大事是见到了巴金。
当时巴老从一个房间慢慢走向另一个房间,我看着他和蔼
的笑容,尽管内心充满崇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甚至连
一句通常的问候也说不出来——不知为什么那时我觉得凡
心里的话表达出来就会变味儿——我的心理年龄始终缺乏
一个成长期,人情事故方面基本是白纸一张。
此中篇发在了1983年第五期《收获》的头条,并选入
了《收获》丛书,那是我出版的第一本书。
收到了很多读者来信。许多人为它一鞠感动之泪,许
多人把自己的经历细细地告诉我,甚至是秘密和隐私。我
相信巴尔扎克那句话了:“只有出自内心的,才能真正进
入内心。”
1985年发表《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那时常有
些古怪的念头缠绕着我—我常常惊诧于人类的甲胃或曰保
护色。人类把自己包裹得那么严,以致许许多多的人活了
一生,并没有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渐渐地,连本来面目
也忘却了。甲胃与人合为一体,这不能不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中篇小说集。作家出版社徐小斌经典书系之一种。著名作家徐小斌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奖项,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国文字,在海外发行。这本书是她的中篇小说集。包括《入戏》、《河两岸是生命之树》、《这是一片宁静的海滩》、《歌星的秘密武器》、《非常秋天》等五篇作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入戏/徐小斌经典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小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206678
开本 16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2
出版时间 2020-01-01
首版时间 2020-01-01
印刷时间 202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40
CIP核字 2019173132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3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9: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