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先生归来兮(夏丏尊用心教育用爱感化)/百年中国记忆教育家丛书
内容
书评(媒体评论)
丐尊先生去世之后,有一次,周予同老先生和我
说:丐翁的一生,可以用“爱国、爱人民、爱青年”
这三句话来概括。我说,读他的文章,看他的待人和
处世,他的爱心之深,真可以说是“菩萨心肠”。
——夏衍
夏先生的一生,是淳朴、谦逊而又切实的一生。
淳朴中蕴藏厚重,谦逊中包含冲和,而切实使他执着
和坚强。他是教育家、文学家和出版家,三者浑然一
体,互相映发,互相渗透,共同的基础是对祖国和人
民的热爱。他的生活准则,工作和事业,都贯串着这
种特质。
——柯灵
目录
第一章 朝花夕拾:成长与见闻
夏丐尊先生传略
我的中学生时代
光复杂忆
第二章 杭城岁月:文教新风潮
教育的背景
紧张气氛的回忆
我们的舍监夏丐尊
鲁迅翁杂忆
一九一九年的回顾
施存统的《非孝》与“浙一师风潮”
“浙一师学潮”的影响
浙一师国文教员为辞职事致学生书
第三章 白马湖畔:寸草沐春晖
春晖的使命
近事杂感
中国的实用主义
一年间教育界的回顾和将来的希望
夏丐尊先生与《春晖》
纪念之外的纪念
回忆夏师执教在春晖
一位我所热爱的老师
对授业老师夏丐尊先生的片断回忆
我所见到的夏先生
夏丐尊与白马湖
第四章 沪上风雷:奉献与坚守
白马湖之冬
悼一个自杀的中学生
“你须知道自己”
受教育与受教材
关于职业
阅读什么
怎样阅读
“自学”和“自己教育”
弘一法师之出家
夏丐尊先生在南屏女中
孤岛时期的夏丐尊
忆丐尊先生
“期文化之交互”
第五章 开明事业:文学与出版
文学的力量
致文学青年
夏丐尊
忆开明怀夏师
丐翁和叶老
丐尊师和开明书店的科学读物
怀念丐尊先生
第六章 忆往追昔:永远的先生
怀念祖父
捧着一颗心而来不带半根草归去
长者丐翁
教育家的夏丐尊先生
读丐师遗札
夏丐尊先生
悼夏丐尊先生
纪念夏丐尊先生
我所知道的夏丐尊先生
忆夏丐尊先生
“欲造平淡难”
怀念夏丐尊先生
丐尊先生故后追忆
附录 夏丐尊先生生平
精彩页
夏丐尊先生传略
姜丹书
夏先生名铸,字勉旃,别号丐尊。浙江上虞崧厦乡人也。曾小筑于白马湖边,未遑久居。清光绪十二年生,十九岁留学日京,二十二岁归。初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译教,旋任学舍监,司训育,合兼授国文、日文。余与先生订交于宣统三年秋,同事者十年。民国元二年之际,是校遵令改制,易名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故友经亨颐先生为校长。元年秋,李先生叔同亦来任教习。李与夏,故为留东学友,相交尤契。经先生善治印,先生效之,亦颇可观。尝自刻一印,日无闷居士。是时,时和年少,不应有闷,而自勉日无闷,盖其内心已闷闷矣。校中诸师,皆一时俊彦,学子亦多纯良,故学风甚盛。先生为人率真,日与诸生同舍处,身教之功颇著。舍中尝患失物,颇难稽。先生问策于李,李先生曰:若欲以人格感化人,君当自杀。先生韪之,乃绝食。窃物生卒自白,后无此患。民国五六年间,李先生以试验断食故,始与佛为缘,卒至披薤入山。其试验断食之机,乃先生动之也。李人山后,易僧名,日弘一。先生义切生死,诸事为之护持,而亦自染佛化,但不茹素,不为僧,尝日学佛在心不在形,故至晚年虽亦皈依佛法,而以居士终其生。民国八九年间,教育趋向随世界思潮而变革,由静而动,由柔而刚,由内而外,标榜之日新教育。其实教育为时代之先驱,无来不新,无往不旧,而彼顽固之徒,执持成见,辄加阻梗,于是引起新旧之争,而学风亦骤趋激荡,此非一校为然也。其风来自北京,而斯校先迎之,乃遭时忌。先生为教,素重学生个性,并主思想自由,盖以青年思想,若不任其自由表露,即无从是其是而非其非。昔宰我欲短丧,孔子非惟不斥其不孝,且不禁其发言,俟其倾吐而喻之以理,自然感化,此即启愤发悱之道,宰我所以卒成大贤。民国八年冬,学生自治会出刊物,每编竣,须送稿受审于先生。某次,学生施某属一文,题日《非孝》,其文多作批评语,原冀与人切磋者,先生未之删,及印行,社会哗然,至訾先生与刘大白、陈望道、李次九三国文教师日四大金刚。大吏以耳代目,斥为洪水猛兽,一若此文为全校教师代表作者,乃张大其事,借故责成校长革教师。经校长素刚正,不受无理之命,乃激起绝大学潮。其事另详经先生传。既而经校长卒得合理去职,先生亦去。今先生已盖棺,可以定论。试问一生端正如先生者,果若洪水猛兽否耶?自是以后,历任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上虞私立春晖中学、上海私立南屏女子中学等校教职,所至悦服。又在上海与诸同志创办立达学园,并任开明书店编辑主任十数年,间尝为法藏寺译藏经,贡献于文化与教育界者实多。先生之于文学,最注重研析字义及词类性质、作文法则等,义理务合逻辑,修辞不尚浮华,其为语体文也,简当明畅,绝无一般疵累之习,善于描写及表情,故其所译世界名著如《爱的教育》《绵被》及自撰之《平屋杂文》等,读之令人心神豁然,饶有余味,如见其人,如见其事也。丁丑以后,八年国难,先生与余同陷于沪,乃同誓以守约工夫,克服困厄。往日同声相应,此日同病相怜,故过从益密。先生局处蜗室,与夫人相对,晏如也。节衣,缩食,渴饮,饿餐,初尚勉强而行之,后竟困而行之,以至于死。敌人屡以利诱之,不动,乃加威胁,羁囚十余日,不屈,无如之何,乃释出,坦然如故,其坚贞如此。初闻寇降,大喜,既而渐不如望,乃复闷闷矣。先生性耿介,一生无请托,且戆直,能为人之畏友。体素健硕,今才周甲,宜不至遽萎,然自中年后,凡事皆悲观,以悲观之人,生衰乱之世,自必心常郁结,易致疾病,且生平嗜酒成癖,老来借酒浇愁,更易伤生。此适与余相反,余素乐天,兴至方饮,可大饮,亦可不饮,故不为酒困。此先生之所以少我一岁,而先我而逝也。呜呼!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国历四月二十三日即旧历三月二十二日,先生以痨卒于沪,享寿六十有一。临终时,只以弘一大师遗物保存事相付托,无他语。卒后二十一日,其子若孙遵遗嘱举行火化于法藏寺。
赞曰:士穷见节义,岁寒知后凋。夏先生曩曾不见谅于俗人,而今当无间言矣。若能以先生清介之风,推之于人人,则举世非人之事,皆可廓而清之矣。今也,长松(经)先折,晚晴(李)继寂,而先生又已逝矣!高山无语,流水不回,人往风微,吾谁与归?(经亨颐先生长松山房及弘一大师晚晴院皆在上虞白马湖边与先生平屋为邻)
P2-4
导语
贫弱的中国曾有这样一类人:生于封建时代,却有进步思想与崇高精神,从幼稚园、中小学到大学,从最高学府到田间地头,他们在教与学中耕耘,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他们是百年来的中国教育家!
本书讲述了夏丏尊淳朴、谦逊而又切实的一生。
内容推荐
夏丏尊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语文学家、出版家和翻译家,其教育思想和创办的刊物等对中国近代文化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本书汇集夏丏尊本人及其亲属、朋友、学生的亲历文章50余篇,划分为六个章节,系统梳理了夏丏尊的人生经历及其文化教育思想,对于了解夏丏尊的一生及思想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先生归来兮(夏丏尊用心教育用爱感化)/百年中国记忆教育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夏丏尊//姜丹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513050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6
出版时间 2020-01-01
首版时间 2020-01-01
印刷时间 202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468
CIP核字 2019204524
中图分类号 K825.6=6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5: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