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汪胡桢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淮河治理
张含英的治黄理论
王化云与黄河治本之策的探索
林一山的辩证治江思想
张光斗的高等水利工程教育思想
张光斗与三峡工程建设
严恺治理天津新港和培育治水英才
姚汉源与黄河水利史研究
朱显谟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张瑞瑾治理长江泥沙和培育水利英才
林秉南与长江治理
钱宁与黄河治水治沙
罗西北与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
潘家铮与新中国水利事业
| 图书 | 新中国70年水利科技大家学行研究 |
| 内容 |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汪胡桢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淮河治理 张含英的治黄理论 王化云与黄河治本之策的探索 林一山的辩证治江思想 张光斗的高等水利工程教育思想 张光斗与三峡工程建设 严恺治理天津新港和培育治水英才 姚汉源与黄河水利史研究 朱显谟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张瑞瑾治理长江泥沙和培育水利英才 林秉南与长江治理 钱宁与黄河治水治沙 罗西北与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 潘家铮与新中国水利事业 内容推荐 本书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13位水利科技大家的学行进行了系统研究与深入探讨,再现了张光斗、严恺、林一山、林秉南、张瑞瑾、潘家铮、张含英、王化云、钱宁、朱显谟、姚汉源、汪胡桢、罗西北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勇攀高峰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他们科技报国创新成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和学行修明、德行可风、奋斗成功中蕴含的哲理和启示,是对新中国水利事业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最生动、最深刻的诠释。 本书是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可供希望了解新中国水利发展历程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尤其可供水利工程、生态环保、地理气象、科学技术史和国史研究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新中国70年水利科技大家学行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高峻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707970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71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007 |
| 出版时间 | 2019-09-01 |
| 首版时间 | 2019-09-01 |
| 印刷时间 | 2019-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高职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1588 |
| CIP核字 | 2019191086 |
| 中图分类号 | K826.16=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46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86 |
| 宽 | 211 |
| 高 | 33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