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暗杀(精)
内容
目录
《暗杀(精)》无目录
精彩页
很久以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一个叫安东·斯坦维克的人与他哥哥和父母一起住在哈勒姆城边。在一条运河岸边,一百多米长的码头在拐了个小弯后变成了普通的马路。码头上盖了四幢房子,彼此相距不远。虽然它们都不大,但是小阳台、凸肚窗、尖屋顶以及每幢房子前的小花园都给它们增添了一种别墅的气派。每幢房子楼上的房间墙壁都是斜的。这些房子都显得有些破旧和斑驳,因为即使在三十年代,房主也没有维修过他们。每幢房子在太平盛世时期都被主人起了个老实的、带有小资情调的名字:
好地方 别有情趣 想不到 安宁斋
安东家住在左边第二幢房子里,也就是盖着草顶的那幢。安东的父母在大战爆发前不久租下这幢房子时,它已经有了这个名字。安东的父亲本想给它起“埃雷德里亚”或者类似风格的名字,但要用希腊字母写在墙壁上。即使在大灾难之前,安东也从来没有把“别有情趣”这个名字理解为对乡村安宁生活的那一种情趣追求,却把它理解为让人们不要在这里追求任何情趣,正如“别住乡下”并不意味着叫人到乡下去度过一段不同寻常的日子,却正好相反,叫人不要到乡下去。
“好地方”里住的是博默尔一家,他们是一个年老多病的退休银行代理人和他的妻子。安东有时去他们那儿坐坐。他们总是给他端来一杯茶和小点心,他们总是把点心说成“点心儿”——当还有茶叶和点心卖的时候,也就是在这个故事开始很久之前,情况是这样的。有时博默尔先生给他读《三个火枪手》的一章。另一个邻居科特维赫先生,即“想不到”的房主,是一艘远洋商船的大副,由于战争爆发他被迫赋闲,做护士的女儿卡琳在他妻子去世后重新搬回来住了。安东有时通过房后花园篱笆里的一个洞爬到他们那儿去。卡琳总是对他很热情,但她的父亲却不理睬他。码头上的几户人家不常串门,不过最孤僻的要数阿尔兹夫妇了,这对夫妻从大战初期就住在“安宁斋”,阿尔兹先生好像在一个保险公司里工作,即使这点人们也不敢肯定。
这四幢房子好像是一个新住宅区的前期工程,但是工程一直停滞在这个阶段。在房子的两旁和后面是用从运河里挖出来的泥土填高了的一块地,那儿杂草丛生,还有灌木和一些大树。安东经常在这块地方上玩,住在附近住宅区的孩子也在那儿玩。有时当夜幕降临时,他母亲忘记叫他回家,一种芬芳的寂静笼罩着那块地方,这使他充满希望,他却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希望。这同将来他长大了以后将发生的事情有关系。大地和树叶都静止不动。两只小麻雀突然叽叽喳喳叫着跳跃起来了。生活也如同这些他被人们遗忘了的夜晚,神秘而无止境。
房前马路上的砖铺成了鱼刺图案。马路两旁没有人行横道,是一片草地,一直延伸到纤道那儿,草地略微倾斜,所以仰面躺在那儿很舒服。在宽阔的运河的另一岸——只有从运河的蜿蜒曲折才能看出它以前是一条河——有几家小农场和几间农场工人住的小房子;农场后面是一直延伸到地平线的草田。再远一些就是阿姆斯特丹市。安东的父亲告诉过他,战前,晚上可以看到云彩反射的城市灯光。安东去过阿姆斯特丹几次,参观了动物园和国家博物馆,还在他舅舅家住过一夜。右边河湾处,有一架从未转动过的风车。
当他躺在那块路旁草地上凝视远方时,有时不得不把两条腿弯曲起来。有时一个船夫沿着踩平了的纤道走过来,他好像是穿越几个世纪而来:腹部顶在好几米长的一根木杆上,上身向前弯曲九十度,木杆的另一头固定在一艘平底驳船的艏柱上,他慢慢地推着驳船在水里前进。掌舵的常常是系着围裙和梳着发髻的妇女,一个孩子在甲板上玩耍。有时船夫用另一种办法操纵木杆:站在船上,顺着船舷朝船头走,同时把木杆拖在身后的水里,到了船头后,他把木杆斜插入河底,然后用力握住它往回走,从而把脚下的驳船推向前。这是最让安东着迷的事情:一个男人为了把一个东西推向前却向后走,但同时又停留在某一个地方。真是个奇怪的现象,但他没有对任何人说过此事。这是他的一个秘密。只是当他后来向自己的孩子讲述这一场面时,他才意识到自己都经历过一些什么样的时代。只有在关于非洲和亚洲的电影里,还能见到类似情节。
每天有几艘载货帆船从这儿通过,这些装满了货物的庞然大物张着深褐色的风帆,静悄悄地在运河拐弯处出现,然后在看不见的风的推动下在下一个拐弯处消失。机轮的情况却与此不同。它们发着“突突突”的声音用船艏把水分成两半,在水里划了一个英文的“V”字,不断扩展,直至到达了两岸;那儿的水忽然上下振荡,此时船却已走了好远。随后水波反射回来,并且形成了一个颠倒过来的“V”字,即希腊文的“λ”字,它越来越大,但现在它同原来的“V”字水波互相碰撞,变形后到达了对岸,又从那儿反射回来,直到复杂的水波网覆盖了运河两岸之间的水面。此后,在水面恢复平静之前,它继续在长达几分钟的时间内经历各种形状变化。
安东每次都试图抓住这个景象确切的发展过程,但每次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水波变幻成他无法归纳的图案。P3-
导语
故事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前夕,在一个冬日的忍饥挨饿的夜晚,枪响了,一个为德国人服务的警督被暗杀了,一夜之间,安东的父母和哥哥被屠杀,房子被烧毁,而此时,安东只有12岁。逃过一劫的安东,一生都在寻找答案,亲人为什么被杀害?直至几十年后,在经历了很多很多事情之后,他才找到了答案,而这个答案,却无比荒谬与可笑。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荷兰国宝级作家哈里·穆里施写的批判战争、反思二战的经典小说。故事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个12岁的孩子安东·斯滕韦克(Anton Steenwijk)失去了父母和兄弟。他家门口有一个死于荷兰抵抗运动的为德国占领者服务的警官的尸体。德国人杀死了这所房子的住户,尽管这个警察不是在他家房子门前而是在邻居家门前被枪杀的,但邻居把尸体拖了过去。只有那个小男孩幸免于难。即使是这样,德国人的复仇决定了他的生活,因为他一直在思索谁是有罪的:是谋杀了其父母的德国人,还是枪杀警官的抵抗运动,抑或是把警官尸体移到其家门前的邻居。安东用了几十年才经历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净化,他最终得知,尸体被拖走是因为有犹太居民被秘密藏在邻居家中。他是在反对美国军事干预越南的一场盛大的政治游行中被告知的,这场游行与变化的时代直接相关,旧世界与新世界似乎迎头相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暗杀(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荷)哈里·穆里施
译者 译者:施辉业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205672
开本 32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9-09-01
首版时间 2019-09-01
印刷时间 201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86
CIP核字 2019201718
中图分类号 I563.45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55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