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中国历代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田赋(土地税),但在田赋的实际征解过程中,常伴随着不能及时足量缴纳的客观情况,以及拖欠、逃避田赋的主观行为,大致相当于现代财政学中“滞税”与“逃税”的综合体,此即常见于古代典籍中的一个专有名词——“逋赋”。大量史实证明,遁赋与国家财政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息息相关,逋赋治理是财政管理体制变迁的重要动力之一。本书主要从明代国家财政管理的视角切入,选取最具典型意义的江南地区为考察范围,围绕永乐北迁与明代货币财政体制变迁两条线索,探索明朝不同时期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对江南等地出现的逋赋问题的基本认识、应对措施、治理办法、实施效果,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制度变迁。 本书可供历史学、财政学、法学等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与参考。 作者简介 胡克诚,男,1981年生,辽宁沈阳人。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运河史研究中心主任、《运河学研究》(集刊)执行编辑,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中国明史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区域社会史。近年来,在《古代文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浙江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2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著作一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等各类课题多项。 目录 序 绪论 第一章 江南逋赋与明代财政 第一节 江南重赋与明代财政 第二节 江南重赋与逋赋的关系 第三节 有明一代江南逋赋的总趋势 第二章 明前期实物财政体制下的江南逋赋 第一节 “永宣逋赋高峰”的时间断限与主要特征 第二节 “永宣逋赋高峰”的原因 小结 第三章 明前期江南的逋赋治理 第一节 明前期的官田减赋与税粮蠲免 第二节 改折清逋与田赋货币化的推进 第三节 降低民间纳税成本的漕运改革 小结 第四章 明前期江南财赋管理体制的调整 第一节 从治水到督粮:明代应天巡抚创设轨迹考 第二节 从治农到管粮:明前期江南基层赋税征解体系的重构 小结 第五章 晚明货币财政体制时期江南逋赋的新情况 第一节 “逋赋”社会特征的形成与为官江南之“难” 第二节 晚明江南逋赋的行为主体之转变 第三节 从逋赋折银到折银逋欠:晚明金花银逋欠 第四节 万历朝矿税监之派与江南逋赋 小结 第六章 晚明江南逋赋治理与制度变迁 第一节 晚明逋赋蠲免与改折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苏松督粮道:晚明江南赋税征解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第三节 从督逋使到监兑官:晚明户部逋赋催征机制的制度调整 第四节 晚明士大夫的“逋赋观”——以张居正、毕自严为例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