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绿色档案--当代中国著名的环保先锋/绿色未来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些企业为了个人或小集体利益千方百计地把没有经过环保处理的废水排向江河;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因为畏惧而不敢抵制地方政府官员错误的发展观,对大肆的污染视而不见;一些百姓尚不知为何要保护环境……中国环境问题的彻底解决,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监督,而需要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我国涌现出大批的环保先锋。本书介绍的就是这么一群人。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了这么一群人:

他们其中有环保领域的演说家和活动家;有野生动物的讴歌者;有致力于环保技术研究的创新者;有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卓越的劳动模范;有社会与政府良性互动的推进者;有几十年如一日为环保呼吁的新闻工作者;有为了改变生存环境;自强不息的普通农民;有投身环保事业的教育家;也有承担中国绿色希望的环保少年。

这群人,他们可能没有豪言壮语,却在环保事业中作出杰出贡献;他们可能没有惊人之举,却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进行了宝贵探索;他们可能不是社会名人,却在平凡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他们用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实现了个人价值;他们为了引起社会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呼吁着、奔走着;他们为了保护大自然,不管是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遭受排挤,在经济上面临困难,饱受周围人的冷嘲热讽,还是在精神上忍受寂寞,他们从不退缩,从不放弃;他们最初的冲动,可能是热爱,然后变成责任;他们从弘扬绿色理念,到倡导绿色事业,再到影响公共政策,他们感召了一批又一批人加入到中国民间的环保队伍中来;他们所关心的,并非只是单纯的环境保护,而是全人类的未来;他们的环保历程里折射出的“公共精神”,见证了中国环保史和他们已然坚定的人生道路;他们凭着“忧国忧民”的责任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发了社会公众的力量,推动了我国绿色事业的不断向前;他们都是不同地方的不同身份的人,然而,这群人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从事着一项不平凡的事业,那就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下面让我们翻开这本书,一起来认识这一群人吧!

目录

引言:有这么一群人

中国“环保之父”——曲格平

“自然之友”发起人——梁从诫

“大学生绿色营”发起人——唐锡阳

“地球村”里的“中国苏菲”——廖晓义

保护长江源第一人——杨欣

“绿家园志愿者”发起人——汪永晨

黑嘴鸥的保护神——刘德天

“为沉默者代言”——方明和

用影像保护自然——奚志农

公共环保教育专家——李皓

民间环保“执法”者——陈法庆

“四不像”的环保人士——郭耕

汉江守望者——运建立

淮河卫士——霍岱珊

藏羚羊守护者——才嘎

沙漠植树人——米启旺

创建鸟类自然保护区——邢诒前

为荒山披上绿衣——贾晓淳

节纸将军——袁日涉

创建中国首个无塑料袋村——陈飞

搬走渣山的“当代愚公”——李双良

致力于垃圾焚烧和污水处理技术——陈泽峰

试读章节

中国“环保之父”——曲格平

先锋档案

曲格平,1930年6月生于山东肥城,现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名誉院长。

1972年,曲格平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出席了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从此献身于环境保护事业。由于他在制定、指导和执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政策方面的献身精神和卓越成就,198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质奖章”。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他荣获“联合国环境大奖”,这是目前世界上在环境领域里的最高荣誉。1993年,获中国首届“绿色科技特别奖”。1995年,获荷兰王储颁发的“金方舟”大奖。1999年,获日本国际环境奖“蓝色星球奖”,该奖是目前国际上与“联合国环境大奖”齐名的最高奖项之一。2007年,获第三届“中国发展百人奖终身成就奖”。著有《中国环境管理》、《论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等。

曲格平参与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环境政策体系的制定。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大胆地提出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国情制定了八项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并在全国普遍实施,从而避免了中国在经济倍增的80年代环境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曲格平从事环保事业30多年,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创建者和最初领导人之一。他为我国环境科学理论的建立、环境发展战略目标和方针的制定、环境立法建设、环境大政方针和环境管理体制的建立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相继获得多项国际环境大奖。他的环保生涯见证了中国环保的发展历程,积极推动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他被称为中国“环保之父”。到目前为止,曲格平分别在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设立“曲格平奖学金”,以鼓励高校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等相关研究,鼓励莘莘学子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努力奋斗。

先锋事迹

提出一个新词——“环境保护”

1972年,周恩来总理派出了中国政府代表团去参加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曲格平也参加了那次会议。回国后,他与代表们把大会列举的环境问题与中国的环境现状进行对照。结果发现在很多方面,中国的环境问题并不亚于资本主义国家,原来认为没有问题的领域,比如海洋、森林和天空……却在一夜之间成了大问题;原来认为只是局部的问题,却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全国性的、必须从发展战略和总体全局上采取措施才能解决的问题。在对会议情况进行总结时,代表们才发现,当时的中国连环境问题的科学定义都搞不清,当时中国所理解的环境问题和世界所谈论的环境问题并不一样——中国认为环境问题只是局部的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而世界谈论得更多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生物圈、水圈、大气圈、森林生态系统等“大问题”。在对环境问题严重程度的认识上,斯德哥尔摩大会也让中国人出了一身冷汗。

这次会议改变了曲格平一生的命运,从此他加入了一个全新而神圣的事业——开创和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之路,并且在这一条路上一走就是几十年。

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中国,人们只知道“环境卫生”和“环卫工人”,却并不知道还有“环境保护”这一概念。对环境问题进行预防和治理,到底应该怎么称呼,专家们的意见很不一致。最后,曲格平在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建议就照英文直译过来,叫“环境保护”。这是中国人在历史上第一次把“环境”和“保护”这两个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词组合在一起。  1973年8月5日,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中国首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了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从此,环境保护在中国被正式列入议事日程,中国的环保事业终于蹒跚起步了。

……

P3-6

序言

引言:

有这么一群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释放出前所未有的能量,但同时也透支了环境。1/3国土遭酸雨侵害;50多个湖泊由于环境被破坏而干涸;水土流失面积多达356万平方公里;90%的天然草原退化;沙化土地面积达174万平方公里;黄河每年平均有1/3的时间处于断流状态。这一系列问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到底是不顾子孙后代一味发展经济,还是做到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党中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境和谐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可是,一些企业为了个人或小集体利益千方百计地把没有经过环保处理的废水排向江河;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因为畏惧而不敢抵制地方政府官员错误的发展观,对大肆的污染视而不见;一些百姓尚不知为何要保护环境……中国环境问题的彻底解决,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监督,而需要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我国涌现出大批的环保先锋。

本书介绍的就是这么一群人:

他们其中有环保领域的演说家和活动家;有野生动物的讴歌者;有致力于环保技术研究的创新者;有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卓越的劳动模范;有社会与政府良性互动的推进者;有几十年如一日为环保呼吁的新闻工作者;有为了改变生存环境;自强不息的普通农民;有投身环保事业的教育家;也有承担中国绿色希望的环保少年。

这群人,他们可能没有豪言壮语,却在环保事业中作出杰出贡献;他们可能没有惊人之举,却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进行了宝贵探索;他们可能不是社会名人,却在平凡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他们用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实现了个人价值;他们为了引起社会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呼吁着、奔走着;他们为了保护大自然,不管是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遭受排挤,在经济上面临困难,饱受周围人的冷嘲热讽,还是在精神上忍受寂寞,他们从不退缩,从不放弃;他们最初的冲动,可能是热爱,然后变成责任;他们从弘扬绿色理念,到倡导绿色事业,再到影响公共政策,他们感召了一批又一批人加入到中国民间的环保队伍中来;他们所关心的,并非只是单纯的环境保护,而是全人类的未来;他们的环保历程里折射出的“公共精神”,见证了中国环保史和他们已然坚定的人生道路;他们凭着“忧国忧民”的责任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发了社会公众的力量,推动了我国绿色事业的不断向前;他们都是不同地方的不同身份的人,然而,这群人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从事着一项不平凡的事业,那就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下面让我们翻开这本书,一起来认识这一群人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绿色档案--当代中国著名的环保先锋/绿色未来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代滢//李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012716
开本 16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6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