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列克星敦的幽灵
内容
内容推荐
独处于郊外旧宅给人看家,夜半客厅里居然响起了恐怖的说笑声,捱到天亮去窥看却无人迹可觅(《列克星敦的幽灵》);肌肉冰冷的手指挂霜的“冰男”娶到了娇妻已是大幸,当上了冷库保管员也算是人尽其才,可他还不安分偏要去南极生活定居(《冰男》);近乎完美的妻子偏生有购衣癖,一个房间整个改建成了衣装室,待她死后那密密麻麻的衣服真叫他愁死(《托尼瀑谷》);“我”的好友刚被台风卷走,却又横浮在第二波巨浪的浪尖上冲“我”咧嘴一笑,这一笑吓得“我”四十年连游泳都怕见(《第七位男士》)……
每一篇都是不可思议的世界,每一篇都秘藏着无底的恐惧。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日本作家。生于1949年。29岁开始写作,处女作《且听风吟》获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出版《挪威的森林》。2009年出版《1Q84》,被誉为“新千年日本文学的里程碑”,获每日出版文化奖、新风奖。写作之余,热衷翻译英语文学、跑步、爵士乐等。
目录
列克星敦的幽灵
绿兽
冰男
托尼瀑谷
第七位男士
盲柳,及睡女
后记
村上春树年谱
序言
孤独并不总是可以把玩
林少华
这部短篇集尤其关乎孤独。
孤独,一如爱情与死亡,是人这一存在的本质和常态
,也是文学作品一个永恒的主题。“月明星稀,鸟雀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一种孤独;“前不见古人,后
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一种孤独;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是一种孤独;“悄悄的我走
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也是一种孤独。“我现在哪里?……我在哪里也不是的场
所的正中央连连呼唤绿子”同样是一种孤独,是村上春树
笔下的孤独。
2003年初我在东京第一次见村上春树时,当面问及孤
独,问及孤独和沟通的关系。他以一段颇为独特的表述作
了回答,让我完整地写在这里:
是的,我是认为人生基本是孤独的。人们总是进入自
己一个人的世界,进得很深很深。而在进得最深的地方就
会产生“连带感”。就是说,在人人都是孤独的这一层面
上产生人人相连的“连带感”。只要明确认识到自己是孤
独的,那么就能与别人分享这一认识。也就是说,只要我
把它作为故事完整地写出来,就能在自己和读者之间产生
“连带感”。其实这也就是创作欲。不错,人人都是孤独
的。但不能因为孤独切断同众人的联系,彻底把自己孤立
起来,而应该深深挖洞。只要一个劲儿往下深挖,就会在
某处同别人连在一起。一味沉浸于孤独之中用墙把自己围
起来是不行的。这是我的基本想法。
的确,村上三十年来一直在程度不同地挖这样的洞,
一直把挖洞的过程、感受和认识写成各种各样的故事,也
的确因此同无数读者连在了一起,产生了“连带感”——
通过《挪威的森林》中的渡边、直子、绿子,通过《且听
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和《寻羊冒险记》中的“我
”、“鼠”以及杰氏酒吧的杰,通过《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中的初君和《斯普特尼克恋人》中的“我”、堇和斯普
特尼克号人造卫星上搭载的莱卡狗那一对黑亮黑亮的眸子
,通过若明若暗的酒吧,通过老式音箱中流淌的爵士乐,
通过傍晚以淋湿地面为唯一目的的霏霏细雨,通过远处窗
口犹如风中残烛的灵魂的最后忽闪的灯光……秦皇岛一位
读者在来信中动情地诉说了由这样的孤独引起了“连带感
”:“(我)喝着咖啡,伴着夜色,一页页细细品读。那时
还是夏天,凉凉的晚风透过纱窗,舞起窗帘,吹散咖啡杯
上袅袅雾气……我的感觉好极了。细腻的笔触,孤独的生
活,似乎就像写我自己。”这就是说,尽管村上故事中的
孤独似乎大多是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边缘人的孤独,但
又奇异地属于主流和非主流中的每一个人,属于喧嚣暂且
告一段落的都市的每一个夜晚。那是安静、平和而又富有
质感的孤独。是的,你我是很孤独。孤独,却又隐约觉得
自己同远方某个人、同茫茫宇宙中的某个未知物相亲相连

……
这部短篇集此外还有三篇。较之上述四篇主要诉说孤
独,这三篇触及的多是恐怖与暴力。《绿兽》前面已经略
略提及,是个“相当暴力”的短篇。作为家庭主妇的“我
”忽然发现院子土中冒出一头绿兽向她求婚,而她用心中
的意念将绿兽折磨得痛苦不堪,满地打滚,场景I参不忍睹
。《第七位男士》中“我”因在海浪袭来时没有把朋友K救
出而长期自责,一闭眼睛,就看见“K那张横在浪尖朝我冷
笑的脸”,每晚都做噩梦,惊恐得透不过气。村上说他觉
得这个短篇写的是“人的意识中存在的黑暗的深度”。这
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夏目漱石《心》中的K,主人公同样因为
K而终生遭受自责的痛楚,最后也自杀而死。《盲柳,及睡
女》2006年获法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其中苍蝇
噬咬少女五脏六腑的描绘同样令人不寒而栗。这三个短篇
可以让我们进一步看到村上作为作家的另一面:他不仅关
注城市中孤独的灵魂所能取得的自由的可能性,而且关注
黑暗、恐怖与暴力及其产生的根源,这最终使得他走出个
人心灵后花园,对社会与历史负起责任。
2009年2月9日(己丑元宵)于窥海斋
时青岛春雨初至万象更新
导语
本书系作者1991—1996年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共7篇。其中有特色的是幻想鬼怪之作和游戏夸张之作,有写深夜的幽灵,地底的怪兽,以及浑身结冰的“冰男”的结婚和定居南极的故事。有写娶了购衣癖妻子的烦恼,朋友被台风卷走后的心灵震憾。这7篇都构思新颖奇特、诡异,充满神秘恐怖色彩,可读性强,与作者其它作品风格上较有区别,是他受美国文学影响的产物。
后记
这里收的作品的创作时间,除了《盲柳,及睡女》,
可以分为两段。《第七位男士》和《列克星敦的幽灵》两
篇写于《奇鸟行状录》之后(一九九六年),其他作品则
是在《舞!舞!舞!》、《电视人》之后写的(一九九〇
年、一九九一年),其间相隔五年。那期间我一直住在美
国,执笔创作了《奇鸟行状录》和《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两部长篇,短篇小说一篇也没写,或者说挤不出时间写。
前面说明中也提了,《盲柳,及睡女》是将一九八三
年写的那篇压缩成的。此外这本书里也有几篇或抻长或缩
短的作品,这点我想交代一下。如此拖泥带水的确抱歉,
这是我个人执着于将短篇小说或缩短或抻长的结果。
收在这里的《托尼瀑谷》是长的,短的收在《文艺春
秋短篇小说馆》那本选集之中。《列克星敦的幽灵》也是
长的,短的(大约短一半)发表在十月号《群像》上。
写的时候没往深处考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了。如今
这么按年月顺序排列起来集中读一遍,自以为“还过得去
”的东西也还是有的。我想大概是一种心情流程的反映—
—当然终究出于自以为。
出单行本之际,做了修改。
村上春树
精彩页
列克星敦的幽灵
已是几年前的事了。只是名字因故做了改动,此外全部实有其事。
我曾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城住过大约两年,那期间结识了一位建筑师。他五十刚过,个头不高,花白头发,但很有风度。喜欢游泳,天天去游泳池,身体甚是结实,有时也打打网球。名字姑且叫作凯锡。他是独身,同一个非常寡言少语且脸色欠佳的钢琴调音师一起住在列克星敦一座旧宅里。调音师名字叫杰里米——三十五六岁,身材细长,柳树一般细长,头发已开始略略见稀。此人不光调音,钢琴也弹得相当了得。
我有几个短篇被译成英语,刊登在美国一家杂志上。凯锡读后,通过编辑部写信到我这里。信上说对我的作品及我本人特有兴趣,如果方便,想见面一谈。一般我是不这样和人见面的(经验上不曾有过愉快的感受),但对凯锡,觉得不妨一见。他的信写得书卷气十足,且充满幽默感。加之我身居国外别无顾虑,住处也碰巧离得近。但这些情况终究不过是外围性理由。说到底,我对凯锡其人怀有个人兴趣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拥有极其可观的旧爵士乐唱片。
他信中写道:“作为个人收藏,恐怕找遍整个美国也没有如此充实的藏品。听说您喜欢爵士乐,那么很可能使您产生兴趣。”不错,我的确产生了兴趣,看完信恨不得马上一睹为快。大凡一有旧爵士乐唱片介入,我就像被特殊的树味儿迷住的马一样,精神上彻底束手就擒。
凯锡家在列克星敦,从我住的剑桥城去大约三十分钟车程。打去电话,他用传真发来一份详细的路线图。四月的一个午后,我钻进绿色“大众”,一个人往他家开去,很快就找到了。那是一座蛮大的三层旧楼,建成后估计至少有一百年过去了。即使位于波士顿郊外高级住宅区——那里尽是顾盼自雄的豪宅——并且位于颇有来头的地段,它也十分引人注目,印在明信片上都未必逊色。
院子简直是一大片树林,四只青色的松鸦一边花哨地尖叫着,一边在树枝问飞来飞去。车道上停着一辆“宝马”商务车。我刚把车在“宝马”后面停定,躺在门前擦脚毯上一条大大的Mastiff狗便慢吞吞地爬起,半是义务性地叫了两三声,意思像是说不是自己想叫,而是大体有这么一种规定。
凯锡出来同我握手,握得很有力,像要核实什么似的。另一只手“橐橐”地轻拍我的肩膀,这是凯锡的习惯性动作。“噢,来得好来得好,能见到您真让人高兴!”他说。凯锡穿一件时髦的意大利式白衬衣,扣子一直扣到最上边,外面套一件开司米对襟毛衣,下身是一条质地柔软的棉布裤,架一副乔尔吉奥·阿玛尼式样的小眼镜,样子潇洒得很。
凯锡把我引到里边,让我坐在客厅沙发上,端出刚做好的香喷喷的咖啡。
凯锡这个人没有强加于人的味道,有教养,有文化。年轻时周游了全世界,很善于谈话。于是我和他要好起来,每个月去他家一次,也得以分享那些绝妙的唱片藏品的恩惠。在那里,我可以听到别处基本不可能听到的珍贵乐章。较之唱片收藏,音响装置固然不甚起眼,但那大大的老式真空管增音器里流出的旋律却给人以温馨怀旧之感。
凯锡把工作室设在自家书房,在那里用大型电脑搞建筑设计。但他对我几乎绝口不提自己工作上的事。“又不是做什么特别风光的大事。”他像是辩解似的笑道。我不晓得他从事何种建筑物的设计,也从未见到他显得忙忙碌碌的样子。我所知道的凯锡是常常坐在客厅沙发上手势优雅地斜举着葡萄酒杯看书、听杰里米的钢琴,或者坐在园椅上逗狗。看上去他对工作不甚投入——当然这完全是我的感觉。
他已去世的父亲是全国有名的精神科医生,写了五六本书,如今都差不多成了经典。同时他又是个热情的爵士乐迷,同Prestige唱片创始人、监制人鲍布·霍斯托克亦有私交。也是由于这种关系,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唱片的收集,一如凯锡信中所说,实在齐全得令人咂舌,不仅数量非同一般,质量也无可挑剔。几乎所有唱片都是原始版,保存情况也好。唱片无一伤痕,套封完好无损,简直近乎奇迹。大概对每一张唱片都像给婴儿洗澡那样呵护备至。(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列克星敦的幽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村上春树
译者 译者:林少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48488
开本 32开
页数 1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6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88
CIP核字 2009097218
中图分类号 I313.45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5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1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42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8: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