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童年(6年级必读名师导读版)/快乐读书吧同步阅读书系
内容
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苏联著名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以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享誉世界。
高尔基出身贫穷,11岁开始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高尔基早年的经历在他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完美演绎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生态。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精彩页
第一章
狭小昏暗的房间里,父亲身穿一件过长的白色袍子,躺在窗下的地板上。他光着脚,脚趾奇怪地伸着,双手静静地放在胸口,手指弯曲。往日充满笑意的双眼紧闭,就像是两枚圆圆的黑铜币;脸部僵硬,毫无血色,骇人地龇着牙,我害怕不已。
母亲只穿着一条红裙子,衣衫单薄,跪在父亲身旁,拿我常用来锯西瓜皮的梳子梳理他柔软的长发,一下下地.从前额梳到颈背。她一边梳,一边喃喃自语,声音嘶哑,泪水不停地往下流,似乎快把红肿的双眼淹没。
外婆紧握着我的手。她脑袋颇大,头形颇圆,浓眉大眼,鼻子皮肉松弛,肤色黝黑,是个温柔风趣的人。此刻她也在哭,同妈妈一样悲伤不已,哭得浑身颤抖。突然,外婆一把将我推向父亲。我惊恐不安,一个劲儿地往她身后躲。我没见过大人哭,也不懂外婆反复念叨的话:“跟爸爸告别吧。你再也看不到他了。他不该这么早就离开啊。”
我大病初愈,刚能下地。我仍清晰地记得,最初是爸爸乐呵呵地照顾我,可后来他不见了,外婆就代为照料。那是我第一次见外婆。
“你是从哪儿来的?”我问。
“从尼日尼来,”外婆答道,“但是,小鬼,我是坐船来的,不是走来的。水上走不了。”
这也太可笑了!真是不可思议!绝对不可能!我家楼上住着一个大胡子波斯人,地下室住着一个贩卖羊皮的加尔梅克老人。我知道人可以沿楼梯爬上楼,摔倒了就会滚下来。这是经验之谈,但这里哪儿来的水呢?真是一派胡言,绝对不可能。
“我怎么就是小鬼了?”
“因为你话太多了。”她笑着答道。
外婆说话温柔、欢快,声音动听,从见面的第一天起我就和她特别亲。现在我只盼着她赶紧带我离开这里。
我觉得十分压抑。母亲一直在哭,低声抽噎,让人莫名恐慌。我第一次见母亲这样。印象中的母亲严厉少语.打扮得干净利落,人高马大,身体健壮,四肢有力;可现在,母亲眼睛红肿,哭得浑身发抖,看上去十分落寞。昔日里她头发梳得一丝不乱,整齐地盘在头上,像顶华丽的大帽子,可如今都散落在她裸露的肩头,散落到脸上。她跪在父亲身旁,有些还未散开的头发便扫过父亲熟睡不醒的脸庞。我在房间待了很久,母亲一眼也没看我,只是一边为父亲梳理头发,一边抽泣哽咽。
门口站着几个身穿黑衣的乡亲,还有一位巡警。
巡警厉声喊:“快点抬走!”
窗户上蒙着黑色的披巾,风一吹,披巾就像船帆一样鼓起来。我知道船帆也是因为父亲。有次他带我去划船,突然一声惊雷,我吓得大叫。父亲大笑不已,用膝盖紧紧夹住我,喊道:“卢克(父亲对主人公阿列克谢的昵称),没事,别怕!”
忽然,母亲一头栽倒在地,可几乎立马就翻过身来,头发散在尘土里。此时,母亲毫无表情,面色更加惨白,如我父亲一般咧着嘴,叫道:“把门关上!阿列克谢,快走开!”
外婆把我推到一旁,冲到门边喊:“乡亲们!别害怕.也别守在这儿了。求求你们走吧。这不是霍乱病,这是女人要生孩子啊……好心人,求求你们,走吧!”
我藏在漆黑角落的箱子后面,看见母亲在地上打着滚,喘着粗气,咬着牙。外婆跪在母亲身边,轻声地安慰她:“以圣父圣子之名……瓦留莎,挺住啊!圣母保佑!”
这情景让我惊恐不安。母亲爬向父亲,一边抚摸父亲,一边尖声哭喊,可父亲一动不动,似乎面带笑意。她们就这样在父亲身旁的地板上忙乎着。母亲几次站起身又倒下,外婆像只又黑又软的大球,在房间忙进忙出。忽然,黑暗中传来一声小孩的啼哭。
“天哪,是个男孩!”外婆一边说,一边点着蜡烛。
我一定是在角落睡着了,后面的事情一点也不记得。
接下来的记忆便是一个雨天,在墓地荒凉的一角,我站在打滑的黏土堆上,看着放置父亲棺木的墓穴,墓穴底下有些积水,还有几只青蛙,有两只跳到了黄色的棺木盖上。
除了我、外婆,还有一位衣衫湿透的教堂司事和两个手拿铁铲的乡亲也站在墓穴旁。充满暖意的雨滴如同珍珠般滴落在我们身上。
“埋吧。”司事说完,便走开了。
外婆用头巾一角捂着脸哭了起来。乡亲们弯着身子快速地往墓穴里填土,顺手把穴边跳着的几只青蛙打到穴底。
“廖尼亚(阿列克谢的小名),站远点。”外婆握着我的肩头说道。可我不愿走,用力挣开了她。
“上帝啊,你还想干吗?”外婆不知是在埋怨我还是在埋怨上帝,之后便悲伤地低下头,沉默不语。
墓填好了,外婆仍站在那儿。两位乡亲把铁铲扔在地上,哐当直响。突然,刮起了风,随后风停了,又下起雨来。这时,外婆才牵着我走向远处的教堂,沿路都是黑色的十字架。
……
P1-4
导语
《童年》是一本独特的自传。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世界文学史上战友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价值。
它内涵丰厚,耐人寻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这部世界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通过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阿廖沙的生活,以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和了解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以及他在成长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所经受的各种心理考验。
序言
从苦难童年中探寻人性之光
段蕾
四川省乐山市外国语小学高级教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都说“童年是最宝贵的”,
因为它是人生的基石,是成长的摇篮,是最美好、最纯真
、最闪亮的一段日子。今天,就让《童年》这本书,带领
我们走进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的童年世界,去了解当时俄
国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去认识作者身边那些
平凡的人。他们像黑夜里的星星,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一、真实取材——回忆童年的点点滴滴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高尔
基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具有极强的代表性。三部曲的另外
两部分别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高尔基
的青少年生活。这三部作品均取材于高尔基本人的亲身经
历,书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现实原型也就是高尔基自己。
《童年》这部作品讲述的是高尔基从三岁到十岁期间
的童年往事。阿廖沙三岁丧父,然后随母亲寄居在外公家
,他在新的家庭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让人痛心
疾首、悲叹不已,有的却也让人心生暖意、倍感温馨。从
他的童年生活中,我们看到辛酸与甜蜜并存,苦难与温暖
交织,从人到物,从事到景,高尔基都一一向我们娓娓道
来。他在书中这样写道:“新生活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拉开
了序幕,光怪陆离而又变幻莫测。这就如同一位善良又真
诚的天才用美丽的语言讲述一个悲惨的故事。”高尔基不
回避曾经艰辛屈辱的童年生活,在曲折的时光隧道中探寻
生活的多面性,用极具感染力的文字在世界文学史上建立
起一座熠熠发光的丰碑。
二、世态炎凉——以个体影射社会现实
在这本书里,高尔基向我们描绘了许许多多让人唏嘘
不已、愤懑不平的生活场景,比如两个自私愚蠢的舅舅为
争夺家产大打出手,脾气暴躁的外公狠毒地殴打外婆,母
亲的离家出走和她悲惨的境遇等等,这些都给年幼的阿廖
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痛苦回忆。
然而高尔基向我们展示的,绝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生活
切面,而是千千万万个俄罗斯普通民众的共同命运。因此
这部作品不只具有“个体性”,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普
遍性”。在问到自己究竟有没有必要写这部充斥着痛苦与
屈辱的作品时,高尔基这样回答:“有必要。因为这就是
真实而肮脏的现实,它永远不会消逝。要想从人们的记忆
和心灵、我们狭隘而丑陋的生活中规避这种现实,就必须
追根溯源,将其连根拔起。”
真实而肮脏的现实永远不会消逝,在高尔基看来,只
有直面它、揭露它、批判它,才能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
烙印,才能激起人们的勇气与力量,敢于去反抗这水深火
热的丑陋生活,向着光明辉煌的未来前行。
三、苦中作乐——以人性之光温暖心灵
虽然悲惨的生活像一片厚厚的乌云,笼罩着阿廖沙的
童年,但是文中那些充满童真、温暖人心的瞬间却更不能
为我们所忽视。事实上,高尔基写作的意图,不仅仅是向
我们揭露、批判生活中的那些阴暗面,而是要告诉我们,
纵然社会现实丑陋不堪,但善良、光明的人道主义情怀和
生生不息的美好希望却始终会伴我们左右。
在高尔基的回忆里,他的外婆就如同一位圣徒,给予
他精神上的指引,让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外婆善良
仁慈,能歌善舞,会讲各种各样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
。她与自私残暴的外公截然相反,以至于小阿廖沙认为外
公和外婆各有一个上帝:外公的上帝只看到人类中丑陋不
堪的邪恶罪行,他惩罚人,让人心生恐惧;而外婆的上帝
则是一个心系万物、善解人意的好上帝,他会看到人类中
好的一面,福佑众生。
高尔基在书中这样描述外婆:“外婆的腰有点弯,近
乎驼背,可身体仍灵活轻盈,像只温和的大猫咪。”细水
长流的文字中,高尔基对于外婆深沉的爱可见一斑。无论
生活有多么艰难,外婆始终热爱着生命中的一切,并且将
温暖与快乐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除此之外,阿廖沙还和许多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比
如外公家的雇工——小茨冈,他机智灵敏,在阿廖沙挨打
的时候,总会挺身而出,为阿廖沙挡住外公的鞭子;还有
外公家的房客——“好事”,也让阿廖沙的童年变得美好
。“好事”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知识青年,对于身边发
生的事情,他总是有着独到、透彻的理解。他教导阿廖沙
要认真读书,学习写字,细心观察生活,并且热爱生活。
在外婆、小茨冈和“好事”等人的呵护下,阿廖沙获
得了极大的慰藉,生活的光亮终于穿过乌云照在了这个苦
难的孩子身上。
亲爱的孩子们,翻开这本书,你会看见作家高尔基用
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举步维艰
,处境多么令人绝望痛苦,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给予温
暖与帮助;只要怀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即便生活的土壤
再贫瘠,也能孕育出健康、正直的心灵之花。
正如高尔基自己所言:“我把自己的童年想象成一个
蜂巢,形形色色的普通之人就如同蜜蜂,慷慨地向我灌溉
他们采来的蜜汁——那些人生的道理与思索,滋养我的心
灵。”
内容推荐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之一,被誉为苏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阿廖沙三岁丧父,与母亲寄居在外祖父家。在那个充满仇恨、小市民气息浓厚、令人窒息的家庭里,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与外祖父大打出手,母亲因忍受不了压迫而离家出走。外祖父时而善良仁慈,时而暴力冷血,经常殴打家人,外祖母的发卡被他一拳打得插进了头皮,阿廖沙被他打得双腿失去知觉。
该作真实再现了十九世纪俄国底层人民的艰难生活,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童年(6年级必读名师导读版)/快乐读书吧同步阅读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马克西姆·高尔基
译者 译者:潘雅慧
编者
绘者 绘画:漫漫猪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8614651
开本 16开
页数 2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9-12-01
首版时间 2019-12-01
印刷时间 201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60
CIP核字 2019240539
中图分类号 I287.7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5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