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基辛格传(他为美国利益代言)
内容
编辑推荐

想要了解中美关系,必须了解基辛格!

基辛格,是为数不多的见过新中国五代领导人的外国人,在美苏冷战的关键时刻,正是基辛格提出的外交政策,打开了中美关系的新局面;

他所代表的,绝不仅仅是他的个人意志,更是当代美国的最高利益,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的其他各国,基辛格都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手段赢得了最大的筹码,不仅帮助美国从越战的泥沼中挣脱出来,还赢得了美苏冷战的最大胜利。

《基辛格传(他为美国利益代言)》中作者沈剑锋将基辛格比作美国版的“诸葛亮”,他是美国最称职的利益代言人,即便在他下野的光阴里,基辛格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中美之间的大国博弈,读懂他的一生,才能读懂中美关系的暗流涌动,才能真正理解何为最大的棋盘!

内容推荐

沈剑锋编著的《基辛格传(他为美国利益代言)》讲述了基辛格的人生经历,重点讲述基辛格怎样由一个犹太难民登上美国国务卿宝座,是一个励志故事。可以说,他是美国版的诸葛亮,是美国历史上立功立言的伟人。他来自最底层的、文武兼备的、为政治而生的全球战略家。

目录

序——时延春

卷首语 基辛格:为政治而生

第一章 犹太难民避难华盛顿

 成长于德国犹太之家

 基辛格诞生了

 幸福家庭与动荡国家

 另类而刻苦的少年基辛格

 成为难民中的“美国梦”

 业余生活:挣钱、兴趣、恋爱三不误

第二章 美国大兵血战纳粹

 应召入伍当大兵

 出类拔萃的士兵

 抓住机遇,从士兵荣升中士

 战场屡建奇功

 升任反间谍小领导

 弃“武”从“文”,求学哈佛

第三章 “老男孩”的哈佛学生时代

 哈佛大学学霸

 机智圆滑获得导师赏识

 毕业论文创造哈佛历史

 学生基辛格的“攻”博之路

 博士论文透视基辛格外交观

 受挫的“教授梦”

第四章 初涉政界的“哈佛政治家”

 借助“国际研习班”打造人脉网

 搞季刊结交名流

 因“核战略”思想而小有名气

 哈佛教授赢得白宫关注

 并不成功的首次华盛顿“兼职”

 学长肯尼迪遇刺迷案

 成为约翰逊总统的顾问

 “见习”约翰逊总统的秘密外交

第五章 空降白宫:基尼组合

 财帝洛克菲勒无缘总统梦

 洛克菲勒阵营的“背叛者”

 尼克松“约会”基辛格

 基辛格的理想与尼克松的美国梦

 成功重组国家安全委员会

 迎接挑战,旗开得胜

第六章 期望帮助美国走出困境——初涉越南战事

 就职与烂摊子

 基尼组合有默契

 启动“双轨制”外交政策

 发动“菜单行动”,促使越南北方和谈

 勇敢实践“秘密外交”

 制造“绯闻”,缓解舆论压力

 赢得越南北方的“示好”

第七章 坦然面对日益胶着的越战态势

 遭遇来“搅局”者——柬埔寨

 配合尼克松实施“鹦鹉嘴计划”

 义无反顾支持开战

 缓和国内的反战情绪

 提出“就地停火”新方案

 笑对麦卡锡的指责

 以退为进,利诱越南北方

第八章 帮助美国摆脱越战泥沼

 运筹帷幄,默许轰炸方案

 军事、政治双管齐下

 军事赌博:布雷越南北方港口

 远交近攻,求助苏联

 巴黎和谈“智斗”越南北方

 舌战“困兽犹斗”的阮文绍

 发起“和平在望”的舆论攻势

 巴黎谈判,一波三折

 合纵连横,成功签订停战协议

 受到非议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第九章 中美关系划时代的奠基人

 战后中美关系:遗憾的对抗

 “波罗1号”,基辛格的第一次中国之行

 推动尼克松访华,再造外交新功勋

 缔造美国世界外交格局:均势外交

 成为中国的“老朋友”

 未曾中断的“中国之缘”

第十章 斡旋第四次中东战争

 拥有特殊身份的中东问题处理者

 借约旦危机改变美国中东政策

 真假战场化解中东危机

 中东政策遭遇“强敌”

 冷静面对“赎罪日战争”

 精心设计“中东连环套”

 掌控局势的双面人

 最后决定:全力支持以色列

 借力苏联,压制阿拉伯国家

 智用“讹诈与反讹诈”巧解“中东连环套”

第十一章 基辛格的非洲新战场

 安哥拉内战中的“美苏博弈”

 面对“安哥拉困境”

 环球旅行遭遇东帝汶事件

 在安哥拉遭遇失败,基辛格因祸得福

 因势而生的非洲新战略

 利用“穿梭外交”,破解非洲外交迷局

 成功的“经济促进民主”的外交政策

第十二章 “超级国务卿"的沉浮人生

 黄金单身汉的婚姻

 好搭档搞出大新闻:水门事件

 在“水门事件”中全身而退

 成功征服福特的“超级政客”

 沦为福特的“政治包袱”

 告别白宫,在卡特当政后解甲

第十三章 在权力边缘徘徊的基辛格

 没有公文包的部长

 基辛格与尼克松:误会到和解

 化敌为友到剑拔弩张——基辛格、里根与布什

 带着“权力后遗症”开始纽约新生活

 从政治家到商业家的完美“转型”

 加入“罗姆尼阵营”,挑战奥巴马

 尾声为世界而生的外交家

参考文献

附录 基辛格名言警句

后记

试读章节

我们的主人公基辛格是伟大的,这点是绝对的,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是如何缔造了属于他自己又属于世界的基辛格传奇的呢?

很多作家、学者都在探究基辛格的成长历程,但是却很少有人重视基辛格的出生地和种族身份。之所以如此不重视基辛格的出生地,一是因为基辛格的出生地太普通了,它的平凡跟基辛格的辉煌相比实在是黯然失色。二是这个地方是基辛格童年噩梦的地方,提它似乎不合适。三是英雄不问出处的传统,于是还是不提或者少提。之所以不重视基辛格的种族身份,是因为举世皆知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重不重视无所谓。

但是,事实上,人是环境和社会的产物。不关注一个人所生存的环境与种族身份,则难以真正了解一个人,对基辛格也是一样。他的成功不但跟乱世有关,更与其出生地和种族身份有关。可以说,没有基辛格的出生地与种族身份的存在,便不会有我们所知道的世界最伟大的外交家之——基辛格。

所以,我们的故事不从基辛格呱呱落地那一刻开始,而是从其出生地和种族身份说起。虽然基辛格是美国人,但他和为数不少的美国入一样都出生在欧洲,即他的根在欧洲。基辛格的故乡在德国的一个小地方——费尔特。

这个地方太平凡了,平凡得如果我们不拿出德国地图眯着眼睛仔细查找,可能都找不到。它既没有刘邦的出生地有天子气,没有诸葛亮卧龙岗为世人所知,也没有纽约那样号称“世界之都”的名气。

它太不起眼了,面积仅有63.35平方公里,在德国357021平方公里领土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太普通了,不像有些小城市有名气,不如宗教圣地耶路撒冷那样驰名天下,不如陶瓷名地景德镇那般海内皆知。它跟世界上无数的小城市一样默默无闻。

它是被世界遗忘的一个地方。但是,遗忘不代表不存在,不代表它没有价值。这个小小的地方书写着几千年的历史,记录着人们的生活,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甚至是盛衰际遇,在千年发展中,它缔造了自己的特色。其中最有特色的便是当地的犹太人。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种族之一,其所取得的成绩是举世瞩目的。

首先,犹太人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希伯来文化,该文化成为西方两大文明之一,影响了西方文明的发展。举个例子,犹太教由犹太民族宗教转变成基督教成为国际性宗教,影响了欧洲文明的进程。

其次,犹太人经商能力众所皆知。有人曾说:世界的财富在美国人兜里,而美国人的财富在犹太人的脑子里。这并非是玩笑话。据说,在全世界最有钱的企业家中,犹太人占了一半,如,比尔·盖茨、格林斯潘、索罗斯、巴菲特等。虽然他们的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0.3%,但他们却操纵着世界经济的杠杆。

再次,犹太人中出了无数的名人,涉及各个行业。如果仅以诺贝尔奖获得者来算,在全世界7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犹太人就占了100多位。

最后,犹太人影响了世界格局。犹太人依靠着乌托邦的信念,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奇迹般地创造了以色列国家。它是中东当之无愧的军事帝国,影响了中东格局,而美国犹太人则因为掌握财政大权而影响美国的内政外交……

可是,辉煌的背后是数不尽的痛苦。可以说,犹太人的生活史就是血淋淋的生存史。在国际环境、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他们艰难地生存了下来。在恶劣的环境中,他们练就了与众不同的民族性格。

只要我们去了解犹太人,不难发现,他们身上具备了无数的优秀品质:智慧、忍耐、勤劳、冒险、自信、主动、专注、不服输、永不放弃、冒险、创新等。几乎所有人类的优秀品质在犹太人身上都能够找到。

事实上,这些优秀品质一代代地流传下来,影响了犹太人后代子孙。当然,也包括我们的主人公基辛格。可以说,没有犹太人的这些优秀品质就没有我们的主人公基辛格。

公元10世纪左右,犹太人踏进了巴伐利亚地区。当时,当地的统治者大搞宗教建设,但是,宗教建设既需要大量的金钱也需要无数的人力。鉴于资源有限,当地统治者便决定招商引资。

P2-P3

序言

基辛格,世界名人也。他是美国外交界的佼佼者,中国人民尊敬的老朋友。阅读基辛格传,对了解美国、中美关系和基辛格关于世界格局、国际问题的阐述大有裨益。

他是一位出生于德国的美国犹太人、哈佛大学博士、教授,原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先后担任尼克松政府、福特政府的国务卿,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与越南人黎德寿一起荣获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不管是从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还是从其堪称神秘且辉煌的政治生涯;不管从美国政治家的角度,还是从国际政治家的角度;不管是从其对美国政治影响的角度,还是从其对世界格局影响的角度,基辛格都是不可不提的重量级政治人物。

为名人写传,难;为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名人写传,更难。但作者冲破道道难关,以独特的笔法,标新立异,突出基辛格的三奇,写出了一位具有立体感的人物。

第一奇是立意奇特。给政治人物立传,尤其是给“立功立德立言”的伟大的外交家基辛格立传,其出发点自然是花大篇幅来写基辛格的政治生涯,突显其政治功绩。

研究基辛格的书籍虽然难说是汗牛充栋,但也是不可胜数。其中,大多数要么以基辛格的政治理念入手,要么以其政治谋略入手,来阐述基辛格的外交传奇故事。但是,本书作者似乎不满足于此。他并没有将基辛格捧上神坛,而是以基辛格的传奇人生为主线,以奋斗为主题,描写基辛格由犹太难民一步步荣登美国国务卿宝座,在美国政坛上、世界格局中纵横捭阖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基辛格是美国第一个犹太人出身的国务卿,是美国第一个兼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国务卿,是“二战”后第一个由学者而非将军、政客或律师而担任国务卿要职的人。如果说,有些书籍只从基辛格成功的角度去写基辛格如何成功,该书内容却恰好相反,基辛格如何修炼自己,进而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可以说,本书不但写基辛格的传奇的政治故事,更是写出基辛格成功的人生历程,有极为明显的励志作用。

第二奇是文风奇特。给政治家立传,严肃、客观是文风的主旋律,甚至是唯一的旋律。但是,本书作者似乎却反其道而行之,在阅读此书过程中,几乎感觉不到政治的枯燥,不会有政治说教的味道,不会感觉外交的“杂乱无章”,相反,阅读政治似乎成了一种享受,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行云流水的话语,将基辛格平凡却又非凡的人生故事娓娓道来。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并没有因为采用通俗的写作文风而流于俗气,而是在尊重历史、严肃佐证历史史料的情况下,在当严肃处严肃,在可以诙谐时诙谐。严肃写作方面,以尼克松访华时中方派出的欢迎团队人数问题为例子,基辛格在《白宫回忆录》中记载为350人左右(有中方相关人员回忆录记载为500人),很明显,作者是有权衡的、较为谨慎的,采用了约数的用法,而在双方谈判等重要场合,作者亦非常严肃地处理。诙谐写作方面,以基辛格开展神秘外交活动细节为例子,作者写基辛格与法国名人到小餐馆吃饭就显得诙谐有趣。

第三奇是内容奇特。首先,将基辛格的人生经历与美国梦结合起来。作者在写基辛格的人生传奇时,并不是单纯地写其人其事,而是将基辛格的人生放到世界大环境中去,通过大环境的变化、影响与个人的努力相互起作用来反映基辛格的传奇经历,进而呈现个人梦想的实现与国家梦想融为一体的主题。其次,历史感突出,作者在写历史事件时,都会注意历史横向与纵向,在细节处理上突显功力。比如写中美破冰之旅,作者花费了一些笔墨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情况,比如“艾奇逊三原则”,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在天安门与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夫妇亲切交谈等。如此一来,读者更能够真切地体会到“小球转动大球”的历史意义。又如,在写基辛格处理中东事件问题上,作者不惜笔墨,描述美国在中东的外交政策历史演变,重点阐述了尼克松时期,美国对中东的政策经历了对等平衡到威慑平衡再到对等平衡的转换过程,有助于读者理解基辛格在中东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尤其是有助于读者理解当代美国在中东的所作所为。又如,在写基辛格处理非洲事务时,作者腾出一小块篇幅,简单地介绍非洲的资源情况,从纵向简短地介绍苏联和欧美在“二战”后期在非洲明争暗斗的情况,如此,可以既可以让国人摒除对非洲的一些偏见(脏穷乱之地),又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基辛格提出“新非洲战略”的意义。……

作者虽然尽量保持客观的态度来写作,但是,对基辛格的褒奖过多,而写其过失或者缺点较少。虽然基辛格是美国政治“常青藤”,是享誉世界的外交家,但是并非每个美国人都对他赞誉有加,相反,反对基辛格的人也为数不少,比如有人指责他为美国历来掌权者中“最危险的人”,说他的外交是“踩钢丝表演”,像“唐·吉诃德骑马持矛去刺风车”一样的徒劳。

基辛格对美国政局和世界格局的巨大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基辛格在美国核心高层的时间不长,但是他却将他的政治理念贯穿到了美国政局与世界政局中去,影响了美国与世界的格局,也影响了中国。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外交家,基辛格为了缓解美国的战略颓势,需要中国,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美国打开中国大门的动机是为了走出越南战争的阵痛和冷战的不祥阴影,给美国人民展现一幅和平前景。”

1971年,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秘密特使访华,这是他在中美外交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前后十余次来华,多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层领导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深入探讨中美关系与国际格局,并在1972年中美会谈中担任极为重要的角色。

中美建交后,虽然基辛格已经不在美国政府担任握有实权的要职,但是他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依旧存在。几十年来,基辛格访华的次数多达数十次。2015年10月31日,92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再次来到北京,站到“世界秩序与中国的角色——2015京城国际论坛”的讲台上,对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赞赏有加。

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基辛格如是说:“当新世纪开始时,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完全能够决定我们的后代是生活在一个比20世纪更糟的混乱状态,还是见证一个与普世的和平、进步渴望相一致的新的世界秩序。”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我看来,基辛格是一个既能解释世界,又能改变世界的历史伟人。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文中史料翔实,内容丰富。此书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后记

对于喜欢历史写作的人来说,自己所写的东西能够顺利出版是最大的奖赏。我们不确定别人是什么样的心态,但对我们而言,的确如此。但凡写作的人大体都清楚,从资料搜集到去粗存精再到最后创作,每一个步骤都十分艰难。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了各种问题。比如,从什么角度来写传主?传统严肃式地讲述一个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还是采取通俗的写作手法来展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政治家?是从其政治贡献入手去阐述伟大外交家的人生事迹,还是从其本身的传奇人生入手去写一个更接地气的英雄人物的跌宕人生?……至于写作过程中,碰到的资料取舍等问题,更是一桩苦差。

幸运的是,我们坚持了下来,花了近两年的时间,修改了五六次,虽然还是有缺陷,但还是暂时完成了它。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感谢:

首先,感谢自己的坚持。作为北漂,生存的压力与写作的兴趣经常打架,我们时常在想:要不,算了吧。但是,最终我们还是扛了过来,利用业余的时间查阅各种资料、写作,坚持到了最后。

其次,感谢前辈们的努力。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们碰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史料的搜集与甄别。传记作者都知道,史料至关重要,有时甚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第一手、全面的资料,写作便成了空谈。幸运的是,国内出版了相关的著作,给本书写作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在此对前辈们表示敬意。通过国内外有关基辛格的论著,我们得以较为客观地写作。当然,我们在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亲朋好友、业界同仁的帮助,如得到了温锦婷、王静、卢静、晋璧东、康艳、李吉奎、沈娜萍、李传燕、白武浩、贾琦、吴玲、薛迪、李西泽等人的帮助。

最后,我们感谢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龚玲琳和张萱。若没有她们对本书价值的认同,没有她们在本书出版过程中不辞辛苦地指导与帮助,恐怕本书难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与读者见面。对此,笔者对她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基辛格传(他为美国利益代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沈剑锋
绘者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251438
开本 16开
页数 3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4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2016025223
中图分类号 K837.127=6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0: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