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活需要幸福力
内容
作者简介
罗近月,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自由撰稿人、微博认证书评人、国内最大的心理网站壹心理专栏作者、张德芬空间签约作者。多年专注于情感修复和婚姻咨询领域,坚持用简单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两性关系的真谛,助力女性内在提升和自我修炼,帮助她们找回勇敢向前的力量。
她的文章有温度而不偏激,多次被人民日报、人民网、张德芬空间、潘幸知、家庭杂志、中国妇女报等多家媒体平台转载。
微信公众平台:美灵心生活。
目录
第一章 你不幸,是因为你选择了不幸
原生家庭:忘记是为了活下去,记住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
强迫性重复:睁眼醒来,你是生活的主人还是奴隶
空心病:只有努力迎合他人,才能看到一点希望
情感饥渴:有没有一种爱,能让你不受伤
情感冷漠:如果我不在乎,你就伤不到我
第二章 没有幸福力,再多的美好都白费
幸福与不幸的差距在哪里
扭曲的认同:越残酷的命运里,藏着越深的对爱的渴求
矫枉过正:为什么你不可能实现“一个人的幸福”
幸福力:每个人都可以超越过去,活出自己的第二个人生
想活出幸福,一个人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第三章 认知力:你相信什么,就感受到什么
每一条走不通的路,都藏着卡住你前行的答案
可怕的心理投射——如何打破魔咒活出自我 089 
你迈出的第一步,不可能恰到好处
在任何关系里,理解都比认同更重要
认知力:先允许给自己留空间,才会有理解出现
第四章 感受力:断舍离,把内心整理成幸福容器
自我的心理空间:别让有限的自己,全留给过去
心理的自愈功能:不阻碍问题的流动,才不会被问题困住
只有贴近自己的感受时,你才真正属于你自己
每一份放不下的情感,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幸福需要断舍离:让该来的来,让该去的去
第五章 觉察力:仪式感是眼前的“诗与远方”
热气腾腾的人生,需要少一点无所谓
当你想要成长时,眼睛要同时看到过去、现在和未来
没有一件事,比你给自己的确认更重要
如何提升自己的觉察力
生活中的仪式感,是心理和现实间的亲密接轨
第六章 接纳力:做个和谁在一起都能幸福的人
幸福靠的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从内到外的成长
自我接纳,是我们在关系里的底气
如何做到真正地接纳自己
找到自己的核心特质,是维护关系的根基
活出最喜欢的自己,去跟幸福相遇
第七章 幸福力,让你成为小小的宇宙中心
想要活得淡定从容,先过好每一个人生弯道
是什么决定着我们一生的幸福
幸福力,扩展我们人生的宽度和深度
用你感受过的幸福,去传递爱和感动
让你的这一生,为不负美好而来
精彩页
01所有你努力挣脱的,最终都会回到你身上
很多人觉得,原生家庭似乎没有留给他们太深刻的记忆,没什么值得说的。
“我的经历很简单平顺,没觉得有什么问题,除了对小时候父母经常争吵有些印象,其他都不太记得了。”
尽管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创伤,在这些人身上我们还是很容易看到无法理解的问题,比如非常自卑,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极力回避关系里的冲突,等等。这些特质往往伴随一个人的时间特别长,常常在生命很早年就存在了。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不得请对方保持一分好奇:这跟原生家庭有怎样的关联呢?
具体有怎样的关联,其实一开始我们都不知晓,更想不到某一天会知道得如此之多。只有当我们肯提供一个容器给自己,很多东西才会从那里慢慢浮现上来。
比如,一个在关系里回避冲突的女性,当我第一次提到她在刻意回避冲突时,她说:“谁喜欢冲突呢,这些不好的部分不是应该被杜绝的吗?”
我说:“是的,我们都不想要冲突。只是,好像有些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我看到你为了避免冲突活得特别痛苦,却不能理解你为何要这么做。”
她说:“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我说:“现在不明白没关系,我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有机会去了解它。”
后来,她回忆说,这一次的对话给了她很大的触动,让她开始隐约意识到自己一直存在的某些感觉可能是特别的。
有一次,丈夫问她一件家里的事,她不知如何回答,于是保持沉默。丈夫有点生气,用力地推了她一下,她后退了几步。
这次的经历令她十分恐惧,当她回到房间里时,才发现双手在无法停止地发抖。她想起了过去的一些经历,那些努力避开的东西正在向她靠近……
02有些伤你以为不重要,却早已变成你的一部分
又过了一段时间,她在咨询时对我说:“我原以为有些事情不去想,就会过去。现在我想,必须对自己更诚实一些,我有点想跟你谈谈那些事情了。”
那是她7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喝醉了酒,回家后母亲忍不住埋怨他,两人起了冲突,母亲推搡父亲,父亲反手打了母亲,母亲也不甘示弱跟父亲撕扯起来,后来母亲被打倒在地,父亲并没有停下来,还拿起一个凳子狠狠地砸她母亲。
7岁的她躲在门缝后看着这一切发生。母亲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脸上有血,她十分担心,怕父亲会打死母亲,又不敢出去劝,怕父亲会连她一起打死。
几个小时后,母亲被一辆车接走了,她不知道母亲是死是活,要被运到哪儿。但她清楚地记得,整个晚上她都活在恐惧当中,内心无比痛苦煎熬,一方面担心妈妈会死掉,男一方面痛恨自己的懦弱。
好在母亲经过治疗并无大碍,只是脸上留下了一个明显的疤痕。
后来,当母亲问她:“那天晚上你有没有看到什么?”
她不敢看母亲的眼睛,低着头说:“没有,我睡得早。你是怎么受伤的?”
母亲说:“我不小心摔了一下。”
后来,她常常重复做一个梦,梦见自己被人追着逃命,她说那是一种很怕被追上,很怕被看穿的感觉……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她不再做噩梦了,她觉得那些事情也应该过去了……直到那次被老公推了一下,她才意识到那种感觉从没有消失。
那一刻,面对暴力,她无比害怕,又无比轻松。她怕老公会像她父亲一样凶狠残暴,又觉得如果自己真的被打了,就不用再对母亲愧疚了。
恐惧和愧疚,让她在婚姻里变成了一个极其扭曲的人,拒绝表达自己的想法,拒绝给先生回应。她不知道,自己其实是带着原生家庭的创伤在生活。
直到面对暴力,她才如梦初醒,虽然她并没有时常想起那些往事,但是她一直在把自己推向一个方向:回到7岁小女孩的位置,重新经历那种害怕,以弥补对妈妈的内疚。P2-5
导语
本书是一部探索如何通过心理成长发展出幸福力的心理学读物。
书中,作者把幸福力拆分为四种能力:认知力、感受力、
觉察力和接纳力。四种能力对应心理成长的三个阶段:好奇自己、理解自己、跟自己和解。
当你真正认清自己,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你才能更好的与自己相处,与世界和解;不自轻、不媚俗、不攀附也不将就;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幸福不是被动的等待,而是一种主动选择。
你的选择,决定你将获得什么样的人生。
本书涵盖了心理成长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深度挖掘人们感觉“不幸”的源头,重新定义“幸福”,全方位地建立起“幸福心理系统”,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往经历,理解自己,了解他人,调整姿态去迎接全新的人生。
序言
自我重塑,一条通往幸福的最短的路
早在几年前,我就萌生了这样的念头:我想写一本书
,让更多的人通过自我成长活出自我。
这些年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因
为心理成长而蜕变,深感心理成长的重要性,也希望更多
的人可以意识到,除了眼前的迫不得已,其实我们还有很
多选择。
直到今年,编辑昭雯跟我提议这个选题,仿佛是早已
注定的缘分,这件事终于提上了日程,甚是开心。
在数月写作的过程中,我一直在问自己两个问题:有
很多写如何幸福的书,这本书有什么不一样?一个人如何
通过心理成长发展出幸福力?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
在我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时候,我
会试图去探索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也会参照他人的观点
和建议,然而最后我发现,很多的道理和建议看起来很完
美,但是对自己一点用处也没有,甚至还会平添很多的焦
虑。
意外的是,恰好在一些别人告诉自己不应该走的地方
,我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那些看起来更好的建议实际上
并没有给我什么帮助,恰恰是那些真实的不完美对我帮助
最大。
我相信大家都曾遇到过这样的人,当他走完一条路之
后,他会不断告诉你如何做才是更好的,他用了十步走到
现在,却告诉你其实只需要某一步就可以。最后当你做不
到,你会感觉很挫败,觉得自己不行。
实际上,你并没有错,只是他们标榜出来的“好”,
断了你原本想去尝试的念想。
用心理学家荣格的话讲: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
要有,要学习像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接收
阳光的反应都有所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
有人甚至躲开阳光。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的迹象,是
因为没到那个时间点。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拯救者。
在这本书里,我不想教给大家捷径,只想让大家在看
到困境的同时,也看到其中存在的可能性。我想很坦诚地
告诉你自我成长的孤独和不易,在这条路上很多人都想过
放弃,特别是在那些你觉得走不通的地方,很多人也恰是
从那里走下去的。
但我始终记得很多年前,当我遇到人生中的巨大困境
,想要退缩和放弃的时候,有一位朋友曾对我说:“即便
有一天全世界都不相信你,我也相信你是一个独特的女孩
子,你可以活出自己不一样的人生!”这句话给了我很安
定的力量,让我可以重新站起来往前走。
我想通过这本书让你了解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会经历的
问题,或许知道了这些,你前行的路上还是少不了困难,
但至少在困难面前你可能会更加安定,你将不再抱怨命运
的不公,亦不会把矛头指向于自己,而是允许自己去充分
探索和尝试,如此,你的人生就增加了无限的机会。
对于第二个问题,很多人觉得幸福的人只是运气更好
罢了,但是我们也看到许多不幸的人其实也不乏好运气和
好机会,只是他们总是与机会擦肩而过,而那些幸福的人
却一次次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机会。
所以,我相信幸福不只是因为幸运,更取决于你是否
在幸运来临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些必要的心理能力。
如果你是一个渔夫,希望每次外出打鱼都能满载而归
,那么你不仅要把网撒在有鱼的地方,同时也要确保自己
的网是结实的。
幸福力,就好比这张结实的大网,是一种在你渴望的
幸福来临前,你就已经具备的能力状态。
在本书中,我把幸福力分为四种能力,分别是认知力
、感受力、觉察力和接纳力,所对应的是心理成长的三个
阶段:好奇自己、理解自己、跟自己和解。
当你完成了这三个阶段的成长,你就能够跟自己更好
地相处,这就是关系和谐和自我实现的根基。根基越稳定
,你的人生获得幸福的机会就越大。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想给大家几点建议:
首先,大家可以从头读起,你不需要特意勾画什么,
也不用专门去记得某句话,只需要随着自己的感觉就好.
如果读到某处你有了一些感受,可以先停下来慢慢体会,
也可以跟你的咨询师去探讨。
其次,很多状态的出现没有对错,只是一种过程或者
暂时的状态,你可以充分探索和理解,不必为此而苦恼。
同时,在思考自我成长时,不要追求某一种看似绝对正确
的状态,而否定其他状态存在的可能,因为这意味着否定
了这种过渡状态可能带来的新机会。
再次,很多人在走上这条路之前,最渴望获得的是单
一的确定感,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只能接受某种极其简单的
生活。可是,经历过才发现,不知不觉中,自己早已接纳
了生活中更丰富的可能性。
每一天都处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交叉路口,我们常
常需要在两种或者更多的并存状态中前行。自我成长,不
是要你完全放下和改变过去,而是鼓励你去充分地理解和
接纳过去,从中延伸出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曾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
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希望
这本书能让你靠近自己内心智慧的源泉,最终找到你自己
要走的那条路。
最后,要感谢本书的策划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探索如何通过心理成长发展出幸福力的心理学读物。
何为幸福力?
我们追求幸福的内在动力,对幸福的感受力、创造力以及分享幸福的能力,便是“幸福力”。
杨澜说:“幸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自己心里长出来的。”
的确,“幸福力”不是被动的等待,而是主动的选择。
认清自己,直面自己的内心,学会与自己相处,懂得与世界和解。
累了,就歇一下;思念了,就给对方打个电话;想爱了,就大大方方奔赴它。
生命是一次非凡的旅程,
愿你眼下有生活,心中有远方,做一个和谁一起都能幸福的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活需要幸福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近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382006
开本 32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20-01-01
首版时间 2020-01-01
印刷时间 202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25
CIP核字 2019216683
中图分类号 B82-49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