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中大哲学文库 |
内容 | 内容推荐 在本书中,张祥龙通过现象学的方法,以礼、乐和亲亲为出发点,对孔子的思想、生平做了系统的重新阐释。该书既是现象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开启了中国古典哲学进入现代哲学话语的新可能。 作者简介 张祥龙,山东大学哲社学院教授,北京大学退休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92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哲学系博士学位。曾担任国际中西哲学比较学会会长、北大现象学研究中心主任、北大外国哲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要著作有《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海德格尔传》、《从现象学到孔夫子》、《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先秦儒家哲学九讲》、《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复见天地心——儒家再临的蕴意与道路》等。 目录 开篇辞 第一篇 孔子的生平与圣人性 第一讲 孔子的出生与少年时代 第一节 孔子的出生与少年时代面临的问题:父母“野合”之非礼 第二节 孔子如何“志于学”?——“礼”对于孔子的人生急迫性 第三节 中外圣人的诞生及早年情状之比较 第二讲 孔子的成立与悟道 第一节 “三十而立”的含义 第二节 “问学”之礼-理 第三节 教学 第四节 春秋格局 第五节 闻《韶》大悟 第三讲 孔子的从政与晚年 第一节 孔子“从政”的问题:今古文经学之争 第二节 渴望从政与承担天命 第三节 从政经历 第四节 周游列国 第五节 晚年 第二篇 孔子哲理的源头:乐作与诗兴 第四讲 乐与兴:风起云涌时 第一节 孔子对“乐”的哲理解释 第二节 原本的“乐”为何必是善的、道德的? 第三节 《诗》与乐的关联:兴 第五讲 “兴”打开的语言和领会境域 第一节 孔子所说的两种“言” 第二节 诗言的功能 第三节 以诗事君、事父 第四节 诗-思无邪 第五节 《关雎》之兴 第六节 王国维诗论与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诗论》 第六讲 诗乐为什么更可理解?——西方哲学家们的有关学说及对诗本性的探讨 第一节 柏拉图的诗歌观、语音观及其迷狂说 第二节 与孔子诗乐迷狂观的对比 第三节 黑格尔的音乐观与诗论 第四节 叔本华和尼采的音乐观:语音本身的思想性 第五节 维特根斯坦的音乐观和语言观 第三篇 孔子哲理的成立:礼、仁、政 第七讲 立于礼乐:儒家的实际生活形态 第一节 礼与诗乐的关系:正名 第二节 礼的源头:亲子之爱 第八讲 亲子之爱——慈与孝——的时间分析 第一节 亲子关系的原本居中性、不确定性和“克罗马侬人”之人性 第二节 时间性与意义 第三节 意义机制 第四节 意义机制中的“死”与“生” 第五节 亲子关系的时间性 第六节 结语 第九讲 成于天乐:孔子的仁道与仁政 第一节 仁爱与亲子之仁 第二节 列维纳斯对“父子”关系的阐述 第三节 仁的艰难与可能:亲人异于他人 第四节 破解“黑洞”之“光” 第五节 君子:从亲子到仁人的艺-术化人生形态 第六节 仁:亲艺化和艺亲化 第七节 仁政与政仁 主要引用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中大哲学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祥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7612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9-10-01 |
首版时间 | 2019-10-01 |
印刷时间 | 2019-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52 |
CIP核字 | 2019144021 |
中图分类号 | B222.05 |
丛书名 | |
印张 | 2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54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