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城记杭州(1793-1937遗失在西方的杭州记忆)
内容
作者简介
沈弘,杭州人,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上世纪90年代起遍访波士顿、芝加哥、伦敦等地图书馆,搜集了大量国内难得一见的珍贵记录。目前承担教育部重点攻关项目“外国收藏16-20世纪来华传教士档案整理与研究”、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项目“外国人眼中的浙江和浙江人”。著有《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晚清1842-1873》《晚清印象》等书。
目录
上编 最忆是杭州
1793 马戛尔尼特使团画家笔下的杭州
1795 西湖风景画
1855 丁韪良初探杭州城
1865 慕雅德的杭州记忆
1870 洋街坊的“杭州日记”
1879 裘德生:我在杭州的生活
1894 彩画运河
1906 钱塘江观潮记
1907 英国画家西湖水彩写生
1908 携带相机的之江大学校长
1910—1911 大来的杭州情结
1912 英国青年的彩色运河
1915 美国女诗人西湖风景诗
1917—1919 甘博镜头中的杭州
1925 马尔智杭州蜜月日记
1937 航拍杭州
下编 梦回天堂城
御街:杭州古城的中轴线
西方人眼中的灵隐寺
追寻昭庆寺的昔日辉煌
西湖保俶塔的西方记忆
寻找杭州的贡多拉
精彩页
1793 马戛尔尼特使团画家笔下的杭州
179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以马戛尔尼为首的特使团携带大量礼物来到北京,并进而转赴热河,为乾隆皇帝祝寿并商谈贸易。然而,英国特使不识时务地拒绝行三拜九叩的大礼,使得乾隆皇帝龙颜不悦。英国人刚回到北京不久,乾隆就下令要尽快打发英国特使团离开中国。所以马戛尔尼勋爵并没有像先前所设想的那样,要在北京悠闲地住到第二年春天,而是被迫匆匆打道回府,于当年10月7日启程,沿京杭大运河南下。
1793年11月10日,马戛尔尼特使团到达大运河的南端杭州。特使团中的官方画家托马斯·希基有一个年轻助手名叫威廉·亚历山大,后者随团来到杭州之后,在西湖边画了众多的速写,其内容不仅有西湖风景,而且还有人物和风俗。回到英国之后,他又将这些速写加工成为了栩栩如生的水彩画作品。从目前所能够见到的绘画作品来看,威廉·亚历山大堪称第一个为后人留下西湖写生画的英国画家。
威廉·亚历山大是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毕业的高才生,他之所以能够随同马戛尔尼特使团前来中国,主要得益于他的启蒙老师伊博森的推荐。1788年,英国曾首次派遣以查尔斯·卡思卡特为特使的使团前来中国。但因为卡思卡特在漫长的航行途中病死于肺结核,使得该计划最终流产。当时担任该特使团专聘画家的正是伊博森。后来,当马戛尔尼特使团再次邀请他随团前往中国的时候,伊博森并没有接受邀请,而是推荐了刚从皇家美术学院毕业的亚历山大。由于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这个不列颠美术界的最高学府接受过长达七年的正规训练,亚历山大具有较为深厚的临摹和写生功底,善于用线条和色块来准确表现风景、服饰和人物姿势的细节,因此他的速写和水彩画作品往往具有鲜明而生动的视觉效果。
从亚历山大留下的一些水彩画和速写作品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两百多年前杭州城和西湖周边的景色和风土人情。从英国特使团乘坐的船进入杭州的那一刻起,亚历山大手中的画笔就开始不断地记录下那些吸引他目光的场景:城墙外那繁忙的运河,城门外那高大的牌坊,官船停泊处对岸的衙门,西湖上的游船和游客,隔湖相对的雷峰塔和保俶塔,杭州郊外的景色,路上的行人,扫墓的妇女,以及送葬的队伍,等等。这些画面就像电影中的蒙太奇镜头,较全面地映照出杭州的江南景色和西湖的美丽风光。由于亚历山大的水彩画作品是建立在速写基础上的二次再创作,所以有时画面会显得有点夸张,例如在那张表现城门外牌坊的画中,牌坊的数量之多和结构之高似乎令人不可思议。但是,当我们把这幅画跟一位英国传教士19世纪末在杭州城外拍摄的牌坊老照片相比较,就可以发现,亚历山大的画实际上是建立在真实场景的基础上的。更有趣的是,这些水彩画和速写记录了一些原先鲜为人知的细节,例如在18世纪末,西湖上的游船和画舫原来竟都是挂着帆的!
P2-5
导语
100多年间,众多西方人描述杭州的绘画、照片、地图、日记、回忆录,首次在中国出版面世。
杭州城、西子湖、大运河、钱塘江,几百年岁月浮沉,许多早已消失的风景,藉由本书,重新被发现;诸多杭州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细节,随风雨侵蚀面目全非,藉由本书,重新呈现
被遗忘在西方文献中的1911年西子湖全景大图首次发现,标录民国初西湖、杭州城300多处景点,再现昔日盛景。
内容推荐
140多年前,英国马嘎尔尼特使团离开京城,沿大运河南下杭州,随团画家威廉·亚历山大流连忘返,用画笔记录下了杭州的风景和风土人情,从此西方画家纷纷来到杭州描摹美丽的东方威尼斯。
19世纪初开始,英、美传教士相继登陆中国,其中有浙江大学前身育英书院第一任校长费佩德、社会学家、摄影师甘博,他们在中国生活多年,与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吝资费游历中国各地,用镜头记录下杭州的风物与众生,其中有很多名胜迄今已消失,这些照片为我们今天重建、重修文物古迹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依据。还有曾来杭州蜜月旅行的美国女诗人吉利兰夫妇、马尔智夫妇,他们留下了最优美的诗句、日记、最浪漫的回忆。应该说,本书不仅仅是遗失在西方的杭州记忆,还是近一个半世纪里那些普通英国人、美国人与中国闻所未闻的感人故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城记杭州(1793-1937遗失在西方的杭州记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69929102
开本 16开
页数 3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2019-08-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694
CIP核字 2018299968
中图分类号 K295.51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2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6: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