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哲思之门(从已知把握未知的可能性)
内容
作者简介
何涛,1983年7月生,甘肃白银人,主要研究胡塞尔现象学、认识论。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外国哲学专业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2012年西北师范大学外国哲学专业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2007年、2002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科毕业;2002年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毕业后在中小学教学七年;硕士入学前自修哲学多年。曾任教于广两大学哲学系,现任教于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持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7年度一般项目“现象学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8年度一般项目“现象学认识论研究”。
目录
引言
§1.表述中必然存在含混
§2.思考是为了寻找意义
§3.思想始于情绪的触动
§4.对一致性理解的设想
§5.偏见的成因及其意义
§6.假定或综合的意识流
§7.阅读中对意义的盲视
§8.词语有其自身的生命
§9.概念有其自身的使命
§10.著作有其自身的命运
§11.日常语言乃术语之源
§12.逻辑作为纯粹的描述
§13.语言表达的原初困境
§14.哲思作为孤独的生活
一 从判断到未知
§15.判断的基本含义
§16.关于系词的四种研究
§17.判断通向的是确定性
§18.标准有其自身的范围
§19.直观乃一切方法之母
§20.惊异并非哲学的起点
§21.从范围考察到认识论
§22.词义设计与理解活动
§23.严密的与通俗的表述
§24.目的是行动前的信念
§25.相信作为意识的情态
§26.认识边界的循环解释
§27.定义概念的双重困境
A.定义的表达困境
B.线性思维的局限
§28.模仿他人定义产生谬误
§29.语言在表达中的局限性
§30.认识动力与理性的设定
§31.困惑是认识动力的体现
§32.溯义的方法与认识编码
§33.含义多寡决定词义深度
§34.理解中的结构与形式
§35.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起源
§36.原初意义是被设定的
二 从已知到可能性
三 从假设到真理
四 从语言到逻辑
五 从自我到伦理
结语
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
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稿紧贴“从已知通向未知的可能性”这个在哲学史上由来已久的话题,陈述认识论相关内容,重新诠释以往哲学家的重要思考,试图减少人们关于认识问题的重复性错误,并主要沿着判断、已知、未知、可能性、假设、真理、语言、逻辑、心灵(自我)和伦理的顺序自然推进。
书稿主要可分为五个篇章:一、从判断到未知。作者从判断问题入手,在思考中牵连出认识论、表达和推理、含义观念与价值等一系列问题。二、从已知到可能性。阐明了人们对思维活动的认识将问题推向了深层。三、从假设到真理。本章假设如果从经验起源出发,阐明了理性认识必然就是哲学的任务。四、从语言到逻辑。本章通过直观考察逻辑推理或认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试图保证意义的准确性。五、从自我到伦理。本章阐述了在单个的最小认识单元中,伦理考察可以伴随任何认识向度而出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哲思之门(从已知把握未知的可能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821607
开本 32开
页数 4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5
出版时间 2019-09-01
首版时间 2019-09-01
印刷时间 201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576
CIP核字 2019190148
中图分类号 B017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47
2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