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武术精准传播研究--基于文化走出去视角的考察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中华武术传播历史作为基本脉络,对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传播进程,特别是武术海外传播的历程做了颇为详尽的梳理,对于其成败得失进行了必要的评述,并指出武术长期以来争取进入奥运会但始终未能成功的主要症结在于西方世界对于武术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理解不够,武术的文化魅力未能充分展现,而这一情形的出现则与我国的武术传播战略和策略失当有着密切关联。
在此基础上,本书认为,在我国全面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现阶段武术全球传播面临着文化浸润与武术“入奥”两大使命,而通过文化全球普及推动武术“入奥”是合理的发展路径,为此在武术全球传播进程中要自觉将“文化走出去”作为关键,运用精准传播思维促使武术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深度普及,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被世界人民广泛接受,最终推进武术运动“入奥”。
作者简介
庹继光(笔名马知远),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复旦大学)、法学博士后(西南政法大学),现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兼职担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发展新闻学特色学科研究团队特邀首席专家、执业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理论(含法律传播、体育传播、民族传播等)、新闻业务研究、文化产业等。
从事科研工作超过15年,其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高级别课题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部分专著曾获得社会科学成果奖;相继在权威期刊及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在其他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以独立作者、第一作者发文数超过100篇。
进入高校工作之前,曾在多家传统媒体工作近10年,先后发表各类新闻作品3000余篇,有部分作品获得各种奖项。
目录
绪论 武术全球传播的使命
第一章 中国武术资源及其早期传播
第一节 中国传统武术的边界厘定
一 “武术”与“武”的异同
二 “武术”含义的演变与边界
第二节 中国武术物质层面的传播资源
一 武术技击方法的传播
二 古代争斗中的武术技能传播
第三节 中国武术精神层面的传播资源
一 “道法自然”观念
二 “天人合一”观念
三 阴阳变化观念
四 整体修炼观念
五 崇尚武德观念
第四节 运动技术层面的武术传播
一 武术形成过程中的民俗传播
二 武术传承中的人际传播分析
第五节 文化精神层面的武术传播
一 武德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二 武术传播中的保守、垄断思想
第二章 武术传播中的“祛魅”与“赋魅”
第一节 教育有效推动武术“祛魅”
一 武术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滥觞
二 国民武术教育的筹划及施行
第二节 学术论争对武术“祛魅”的深刻影响
一 《新青年》对“尚武”精神的赞许
二 《新青年》对于精武会的肯定
三 鲁迅、陈独秀批判“新武术”的用意
四 《新青年》论战对武术科学化的影响
第三节 武侠小说将武术推上“神坛”
一 中国武侠文艺的历史发展
二 民国时期武侠小说的复兴
三 民国武侠小说为武术“赋魅”
四 武侠小说在查禁中“野蛮生长”
第四节 武侠电影塑造“神奇武术”
一 武侠电影勃兴的社会动因
二 武侠电影中的武术变形与神化
三 官方回击武侠电影“虚构武术”
四 武术界对武侠文艺“赋魅”的自我剔除
第三章 民族主义导引的武术“走出去”
第一节 武术境外传播的滥觞
一 精武会的武术跨境传播
二 陈嘉庚邀请闽南武术团巡回表演
第二节 中央国术馆的海外武术传播
一 中央国术馆武术代表团出访亚洲
二 中国武术首次亮相奥运会
第三节 70年代功夫片充当“传播大使”
一 功夫片的兴起与繁盛
二 功夫片中的爱国主义基调
三 李小龙力推功夫赢得国际声誉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武术输出活动
一 向外国友好人士传授武术技能
二 武术代表团出访展示技艺
第五节 武术对外传播中的民族主义
一 民族主义与武术的关联
二 武术亮相奥运会的民族自信
三 民族主义情绪下武术与西方体育对立
第四章 路径依赖下的武术传播及效果失控
第一节 力争“人奥”的竞技武术传播进程
一 竞技武术竞赛规则的演变
二 拓展武术运动的全球普及度
三 争取国际奥委会正式许可
第二节 武术“入奥”的努力进程
一 武术进入北京奥运会未果
二 两度备选东京奥运会落败
第三节 武术“入奥”层面的传播瑕疵剖析
一 传播策略失当
二 传播时机滞后
三 国家扶持不足
第四节 武术“人奥”传播中的各种纷扰
一 以中国摔跤取代武术套路“入奥”
二 炒作“功守道”进军奥运会
三 龙舟申请“入奥”与武术内讧
第五节 传播竞技武术对武术内涵的损伤
一 传播基本思路“重竞技轻文化”
二 功利性传播不利于深度普及
三 沉迷影视开展武术“玄幻”宣传
第五章 当下武术精准传播策略探析
第一节 武术精准传播的基本框架
一 服务导向
二 深度传播
三 合力推进
四 重视效果
第二节 武术传播的文化内核呈现
一 “崇德”品质的体现
二 “循道”理念的展现
三 “尚礼”思想的传承
第三节 武术传播的方法精细选择
一 组建武术文化传播协调机构
二 让传播方式与接受习惯相匹配
三 使传播内容对接传播目标
第四节 武术传播的效果精准核定
一 武术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
二 青少年武术学习的制度化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该书梳理了武术作为重要传播资源所具有的禀赋特征,以及古代到近代中国传统武术传播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武术对外传播、跨文化传播,尤其是争取进入奥运会而展开传播的历史进程,分析了民族主义、文化自卑、路径依赖等因素对于武术全球传播带来的困境和掣肘,进而提出了当下武术在全球传播过程中开展精准传播、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和构想——武术不仅是体育、更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中国将其推向世界,并不只是单纯为全球增添一种来自东方的技击类运动项目,更是希望蕴含在武术运动中的文化精髓能够对全球人民产生积极影响,将“天人合一”“内外兼修”“身心一统”等文化理念传递到世人内心;而在武术全球精准传播的进程中,武术竞赛、孔子学院、典范人物的武术技能传授等类型将充当主要路径,武术影视传播则要对内容和呈现手法等进行一定程度的规范,避免误导境外人士,对于武术的全球传播产生消极和负面的影响、效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武术精准传播研究--基于文化走出去视角的考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庹继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51911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1
出版时间 2019-10-01
首版时间 2019-10-01
印刷时间 201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图书小类
重量 458
CIP核字 2019216547
中图分类号 G852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