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民间文学研究新视野 |
内容 | 作者简介 李扬,1962年生,香港大学哲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美国民俗学会(AES)终身会员,富布赖特学者。长期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与教学,出版《中国民间故事形态研究》《民间文学研究新视野》《西方民俗学译论集》《新编美国民俗学概论》《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等专著、译著、编著20部(部分合著),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等数十篇,获国家“山花奖”“中国海洋大学教学名师”“青岛市高校教学名师”等各类教学科研等奖项40余种。 目录 民间文学研究 “不死药”与昆仑神话 论满族神话的萨满传承 简论民间传说和故事的相互转化 周作人早期歌谣活动及理论述评 略述关于芬兰学派理论的论争 简论中国民间故事的分类系统 略论邓迪斯源于语言学的“母题素”说 普罗普故事形态理论述评 迈向新世纪的民间叙事研究——第13届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大会综述 略论故事形态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当代民间传说三题 都市传说分类方法述论 关键词解析——都市传说 近年西方学界中国南方民间文学研究举隅 民俗学研究 “FOLKLORE”名辩 《谈征》与民俗 电脑与民俗学 武安白府村“拉死鬼”傩俗探析 都市民俗研究概念辨析——以日本为例 从民间萨满到海上女神:妈祖之旅 电影·小说·戏曲 《暴雨将至》的叙事结构论析 外聚焦和情调模式——浅析电影《大象》的叙事策略 《人工智能》叙事形态略析 隐伏的二元对峙与消解——《杀人的回忆》叙事机杼略析 从“道”字看金庸小说语言的特征 略论古典戏曲“戏中戏”自清末至当代的发展 书评·教学·交流 简评《中国民俗学》 当代五部民俗学教材的分析与比较 《美国民俗学概论》与《中国民俗学》比较分析 走向田野:本科民俗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设计 亚民俗:与美国民俗学界的交流与译事 后记 导语 本书收入论文20余篇,内容涉及该学科领域的诸多方面。 本书尝试将个案研究置于历史脉络和轨迹中,站在中国民间文学整体构成形态的高度,从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角度去审视和思考,观照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以期对民间文学传统形态和固有模式有所补充、发现、创新和突破。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长期以来从事民俗学、民间文学等领域研究的部分成果选集,内容涉及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和其他民俗事象,以及小说、影视等领域。作者借鉴运用当代国际学界的新理论、新方法,视角新颖,思路开阔,述论有据,反映了作者几十年的学习、研究历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关注和进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民间文学研究新视野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扬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5131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5 |
出版时间 | 2019-08-01 |
首版时间 | 2019-08-01 |
印刷时间 | 2019-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92 |
CIP核字 | 2019209056 |
中图分类号 | I207.7 |
丛书名 | |
印张 | 2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