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双生与互动的美学历程(中国戏剧与电影的关系研究1905-1949)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将通过尽可能多的第一手资料,考察20世纪上半叶中国戏剧与电影的互动关系,思考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追求如何影响到这两种艺术在思想观念以及创作实践上的相互借鉴与渗透。
这本书视野开阔,结构安排妥当,既有历史的梳理又有理论辨析,更有对不同时期话剧与电影创作的代表性作品解读,做到了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体现了扎实严谨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作者敢于创新,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是一部富有学术价值的著作。
作者简介
计敏,女,艺术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话剧历史与理论研究会、上海戏剧家协会、上海评论家协会会员。201 5年至201 6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inghamton)戏剧系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理论与比较戏剧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已出版专著《任德耀与上海儿童剧创作》,并有多篇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曾获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第32届田汉戏剧奖论文一等奖等奖项。
目录
序一 别开生面的艺术研究
序二 新视角 新发现 新成果
绪论
一、戏剧与电影关系研究的新视角
二、关于戏剧、电影关系研究的现状
三、论述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半个世纪中国戏剧与电影的关系地图
第一节 20世纪一二十年代:“影戏”观念的确立
一、作为新艺术的话剧与电影的开端
二、“影戏”:两面一体的美学观
三、两种艺术在现代性上的落差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剧影的第一次交互影响
一、左翼戏剧推动下的电影革新
二、话剧对电影的全面渗透
三、电影对话剧的反哺
第三节 20世纪40年代:双向互动造就的辉煌
一、《保卫卢沟桥》——剧影联手的表征
二、电影人的跨界:抗战话剧的繁荣
三、戏剧人的返流:战后电影的复兴
第二章 文化思想和创作观念上的差异与互补
第一节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一、传统的影响——以伦理为中心的道德叙事
二、现代的冲击——个体意识的萌发
三、文化取向的两难——电影比戏剧更趋于传统
第二节 政治艺术娱乐
一、创作观念的偏差和实践中的融合
二、“软硬之争”的背后
第三节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交缠
一、现实主义:在历史曲折中前行
二、现代主义:另一种选择
第三章 两种叙事艺术的差别与互鉴
第一节 叙述视点的不变与变
一、电影:戏剧影响下的叙事角度及其变化
二、戏剧:从单一视角到多重视角
三、独创性的视点转换
第二节 叙事结构模式的互鉴
一、点式与线式:从戏剧到电影/149
二、交织对比式与散点透视式:从电影到戏剧
第四章 舞台与银幕的艺术交响
第一节 在互动中提高的表演艺术
一、表演在戏剧与电影中的不同特色
二、戏剧表演对电影的贡献
三、电影表演对戏剧的启示
第二节 戏剧与电影导演艺术的相互促进
一、同中有异的综合艺术组织者
二、中国电影里的“场面调度”
三、电影思维对戏剧导演的潜在影响
结论
一、电影与戏剧的不解之缘
二、戏剧化电影和电影中的戏剧性
三、戏剧借鉴电影的可能与界限
参考文献
图片索引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双生与互动的美学历程(中国戏剧与电影的关系研究1905-1949)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计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60699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7
出版时间 2019-10-01
首版时间 2019-10-01
印刷时间 201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422
CIP核字 2019203244
中图分类号 J801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7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