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江泽民同志在武汉热工所
内容
编辑推荐

1966年5月至1970年冬是江泽民同志在武汉热工所的4月岁月,在这四年多的特殊环境、非常时期,江泽民同志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高度负责、对职工的热诚关爱,以出众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艺术、宽厚的大度胸怀、朴实的工作作风,领导全所职工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开展建所工作,为完成当时所承担的军工任务,稳定局面,缓解“文革”中两派群众的对立情绪,减少动乱造成的损失,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本书诸篇文稿,是原热工所的部分干部和技术人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江泽民同志在热工所的点点滴滴感人事例和由此折射出来的光辉亮点。

内容推荐

1966年5月,江泽民同志从第一机械工业部(以下简称一机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调到武汉,被任命为一机部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热工所)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上任不久,他又被任命为党委书记,全面负责研究所的党政工作。1970年冬,他调到一机部工作。江泽民同志在一机部武汉热工所工作、生活的四年多,正是热工所刚从北京迁到武汉的艰难建所时日,又遇上“文化大革命”大动乱的高潮时期。在这四年多的特殊环境、非常时期,江泽民同志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高度负责、对职工的热诚关爱,以出众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艺术、宽厚的大度胸怀、朴实的工作作风,领导全所职工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开展建所工作,为完成当时所承担的军工任务,稳定局面,缓解“文革”中两派群众的对立情绪,减少动乱造成的损失,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同时,他还以平易近人的作风、处事公正的亲和力、善解人意的思想工作,稳妥地解决热工所的体制问题,认真负责地为安置好职工的工作单位作出了积极的有成效的努力。他在这一时期里显现出来的政治敏锐性、工作能力、人格品质、文化素养,为热工所的广大职工所赞誉。本书诸篇文稿,是原热工所的部分干部和技术人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江泽民同志在热工所的点点滴滴感人事例和由此折射出来的光辉亮点。

目录

1 江泽民同志在武汉热工所的岁月

2 我们尊敬的江泽民同志

3 江泽民同志领导热工所

4 平凡铸就伟大

5 江泽民同志在热工所

6 我所了解的江泽民同志

7 在江泽民同志身边

8 充满真诚友谊的一段经历

9 江泽民同志组织我们学外语

10 江泽民同志在武汉“文革”中

11 江泽民同志二三事

12 回忆江泽民同志在武汉热工所

13 崇敬江泽民同志

14 一段终身难忘的岁月

15 平易近人的江泽民同志

16 善于接近群众的江泽民同志

17 和江泽民同志相处的日子

18 难忘的会见,珍贵的回忆

19 江泽民同志在热工所的几件事

试读章节

1966年5月,江泽民同志从第一机械工业部(以下简称一机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调到武汉,被任命为一机部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热工所)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上任不久,他又被任命为党委书记,全面负责研究所的党政工作。1970年冬,他调到一机部工作。江泽民同志在一机部武汉热工所工作、生活的四年多,正是热工所刚从北京迁到武汉的艰难建所时日,又遇上“文化大革命”大动乱的高潮时期。在这四年多的特殊环境、非常时期,江泽民同志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高度负责、对职工的热诚关爱,以出众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艺术、宽厚的大度胸怀、朴实的工作作风,领导全所职工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开展建所工作,为完成当时所承担的军工任务,稳定局面,缓解“文革”中两派群众的对立情绪,减少动乱造成的损失,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同时,他还以平易近人的作风、处事公正的亲和力、善解人意的思想工作,稳妥地解决热工所的体制问题,认真负责地为安置好职工的工作单位作出了积极的有成效的努力。他在这一时期里显现出来的政治敏锐性、工作能力、人格品质、文化素养,为热工所的广大职工所赞誉。本书诸篇文稿,是原热工所的部分干部和技术人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江泽民同志在热工所的点点滴滴感人事例和由此折射出来的光辉亮点。

上任热工所奋斗核工业

一机部热工所正式批文名称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原子能设备制造所。为保密,对外称一机部武汉热工所。它的前身,是由第二机械工业部(以下简称二机部)和一机部于1962年共同组建的联合设计处。该处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一项核工程设备的施工设计,并在设备制造过程中提供技术服务。1963年,一机部以组建联合设计处时抽调的技术骨干和新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为基础,在北京成立了一机部热工所。1964年基本完成了联合设计处所承担的801工程设计任务。根据当时战备需要,1965年夏,一机部决定热工所迁往武汉。按照中央当时的方针,热工所最终要在“三线”地区的四川建所。迁往武汉锅炉厂落户,只是一个过渡阶段。热工所刚搬迁到武汉时,没有办公楼,没有实验室,借武汉锅炉厂的一座旧厂房,分隔成许多部分,分别作为办公室和实验室,并暂借武锅技校一幢三层楼房作为职工宿舍。后来,才建了一幢四层楼房,一、二层办公用,三、四层住宿用。热工所设在北京时的领导人一个都没有随迁到武汉。为了加强领导,一机部对武汉热工所的领导班子作了重新配备。江泽民同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样的条件下被任命为热工所新一任所长的,其他所领导有副所长黄光华、陆善明同志,总工程师李彼得同志。武汉是我国有名的三大“火炉”之一,气候方面的舒适与上海不能相比,其他方面也与上海有较大差别。江泽民同志离开条件优越的上海,离开熟悉的工作,离开温馨的家庭和亲人,毅然只身到武汉赴任。对他这种不讲条件、不畏艰苦、不怕任务艰巨、一心为国家核工业献身的精神,热工所的同志非常佩服。

艰苦朴素 以身作则

江泽民同志作为部属研究所的党政一把手,本应有较好的生活待遇。可他到热工所上任时生活条件很差,只能和职工一样,住在武锅技校集体宿舍,三个人挤一间。新大楼建成后,才搬进三楼的集体宿舍,住一个单间。一年多后,由于所里年轻技术人员婚后无房,只能挤出一些集体宿舍,分隔后解决婚后无房户的困难。这样,江泽民同志的房间又增添了其他职工与其同住。遇到同室职工家属来所探亲时,他就搬到其他宿舍临时搭铺。他毫无怨言,以身作则,带领职工克服困难。他和职工一样,天天到武汉锅炉厂的大食堂排队买饭。有时工作忙,顾不上到食堂吃饭,就叫同宿舍同事代他买回饭菜,或者用煤油炉自己煮碗挂面。他在武汉热工所工作期间的生活用品很简单:一个旧皮箱,一个人造革袋,一条蓝底小花棉布被子,一顶单人蚊帐,一台小半导体收音机和一个煤油炉,后来又添了一个煤球炉。他常年穿一身半旧的深色呢子中山装。酷热的夏天,宿舍里没有电风扇,下班后他与单身职工一起在楼顶上乘凉、休息、谈心。在武汉热工所工作期间,他的月工资只有一百五十八元。段抗全有几次在发月薪后去邮局寄钱时,看到同在邮局汇款的江泽民同志,见证了他一个月工资的汇款去向:汇给扬州的双亲四十元,给在安徽林学院、南京师范学院上学的妹妹泽慧、泽玲各寄十五元,自己只留二十多元作为生活费,其余寄给上海家人作生活开支,可见那时江泽民同志生活的艰苦。 热工所里凡是和江泽民同志接触交往过的同事,都深切体验到他非常随和亲切,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都乐意和他交心畅谈。因而,他也能听到众多职工的实情真言。江泽民同志艰苦朴素、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好作风,使他成为全所员工最为敬重、威望最高的领导和朋友。他也通过与许多技术员的交谈和沟通,了解了热工所的现状、特点、任务和大家对发展方向的意见。他在听取各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热工所的建所方案和发展规划,确定了工作目标,组织全所同志承担了国家801工程和09工程的部分设备试验研究工作,开展了“三线”新址选择的调研工作。他在到所后的短时间内,就建立起了正常的科研和设计工作秩序。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江泽民同志在武汉热工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瑞芝//陈书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64393
开本 16开
页数 1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60
18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3: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