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两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三百二十六年,这三百多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辉煌。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隋唐时期是我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长河中最鼎盛的时期,无论是大隋还是盛唐。虽然隋朝只历经了两位皇帝,王朝的寿命很短,但是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全盛景象。《历史这样说(细说隋唐)》是《品读中华历史丛书》分册之一,是一本最新历史文化读本,全程讲述隋唐那些陈年往事。本书由薛莹主编。
图书 | 历史这样说(细说隋唐)/品读中华历史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隋唐两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三百二十六年,这三百多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辉煌。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隋唐时期是我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长河中最鼎盛的时期,无论是大隋还是盛唐。虽然隋朝只历经了两位皇帝,王朝的寿命很短,但是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全盛景象。《历史这样说(细说隋唐)》是《品读中华历史丛书》分册之一,是一本最新历史文化读本,全程讲述隋唐那些陈年往事。本书由薛莹主编。 内容推荐 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中华文明,给全人类都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品读中华历史丛书》正是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探寻历史风云的机会,本书深入浅出,将几千年中国历史细细说来,是一套适合大众阅读的通俗性历史读物。《历史这样说(细说隋唐)》是《品读中华历史丛书》分册之一,是一本最新历史文化读本,全程讲述隋唐那些陈年往事。 阅读《历史这样说(细说隋唐)》,就如同在与历史对话。本书由薛莹主编。 目录 第一章 隋朝的战事轮回 隋朝建立,一统天下 大隋名相高颎 大将史万岁 开皇之治 降服突厥 南下灭陈 隋炀帝的治国之策 开通大运河 侵略林邑 收复流求和伊吾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第二章 大唐开国 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瓦岗寨起义 窦建德自立长乐王 王世充掌权 李渊反隋 勇武绝伦秦叔宝 骁勇虎臣程知节 宗室名王李孝恭 李靖平吴会定沙漠 骨鲠大儒萧璃 刘文静 隋炀帝之死 第三章 贞观长歌 玄武门事变 长孙无忌玄武建功 命世之才房玄龄 贤辅谋深杜如晦 智勇双全尉迟敬德 摧凶克敌侯君集 贞观之治 长孙顺德坐事除名 青史美臣魏徵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文成公主人藏 玄奘西游天竺 太子废立 应梦贤臣薛仁贵 盛世王朝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一)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二) 第四章 武周代唐 永徽之治 长孙无忌被除 武氏为后 逐步掌权 武则天称帝 任用酷吏 刚正不阿魏玄同 武周之治 徐敬业起兵反武 逆“武”骆宾王 酷吏来俊臣 酷吏周兴 结束酷吏政治 狄仁杰辅国安邦 神龙政变 第五章 大唐由繁荣昌盛转向衰败 张柬之用谋除贼 韦后乱政 武三思 太平公主争帝 奇帝唐玄宗 起用姚崇为相 宋璟被荐任相 开元盛世 罢免张九龄 任用奸相李林甫 鉴真东渡日本 玄宗怠政 安禄山得宠 朱温灭唐 试读章节 高颎之父高宾曾在北齐为官,为避谗转而投奔北周,得到了北周大司马独孤信的赏识,故引其为僚佐,并赐姓独孤氏。后来由于政治的原因,独孤信遭到诛杀,其家人被发配四川。独孤信的女儿文献皇后以宾父之故吏,每往来其家。高宾后来官至都州刺史。等到他的儿子飞黄腾达,在朝内做重臣的时候,高宾又被追授礼部尚书、渤海公。 高颎十七岁那年,被北周齐王宇文宪看中,遂引为记室。高颎的仕途有着很复杂的转变。北周武帝时,袭爵武阳县伯,除内史上士,没过多久又迁下大夫,以平齐之功拜开府。等到宣帝即位后,隰州稽胡起事叛乱,高颎随越王宇文盛讨平之。 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赞病死。周静帝宇文衍年幼,无法独自理政,左丞相杨坚辅政,独揽大权,意图取代周静帝。杨坚早就观察到高颎精明能干,又通晓兵法,多计谋,便想得到这个人才辅佐自己。杨坚先派邗国公杨惠前往试探高颖意愿。高颎也知杨坚今后必成大业,自己也会因此功成名就,便欣然承命说:“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杨坚十分高兴,遂提拔高颎为相府司录。当时长史郑译、司马刘哜都因为生活和政治表现等原因而被杨坚疏远,而杨坚和高颎的关系却更加密切。从此,高颎便成为杨坚的心腹之臣。 此后,杨坚为预防北周宗室叛变,稳固其统治根基,以千金公主将嫁于突厥为由,诏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商议;北周文帝宇文恭外甥尉迟迥威望素重,恐图谋不轨,遂以会葬宣帝为由,使其子尉迟淳召尉迟迥入朝商议;并以韦孝宽为相州总管赴邺取代尉迟迥的职位。尉迟迥觉察到杨坚专权对北周不利,于六月公开起兵讨伐杨坚。七月十日,杨坚调发关中兵,命韦孝宽为行军元帅,李询为元帅长史,梁士彦、元谐、宇文忻、宇文述、崔弘度、杨素等为总管,率军讨伐尉迟迥。展开了激烈的表面为军事实则是政治的斗争。 七月末,韦孝宽率大军自洛阳向河阳(今河南孟县南)进发。尉迟迥军正围攻怀州(治野王,今河南沁阳),韦孝宽即命宇文述等将其击破,遂率军往永桥镇东南进发。韦孝宽为了全面杀敌,干掉敌方主力,说服诸将从整个战局考虑避开坚城,引军进屯武陟(今河南武陟西)。与此同时尉迟悖率军十万抵达武德(今河南武陟东南),在沁水东岸筑起十余公里军队长城。恰逢沁水暴涨,两军隔水对峙。杨坚怕诸将不能一致对外,恐中途生变,所以派心腹一人前往监军。他考虑了许久,准备派崔仲方前去监军,但崔仲方以父在山东为辞,不肯前去。又叫刘防、郑译去,刘唠推脱说他没有带兵打过仗,郑译说他家有老母需要照顾不便远行。杨坚此时无人可派,心里发愁,高颎遂请命前往,杨坚心里非常高兴,觉得高颎真是自己的心腹忠臣,遂委任高颎为监军。临行前,高颎惦记着家中老母,派人辞别母亲,说忠孝不可两全,欷歔而行。经历这一番事情,杨坚对高颎的印象越来越好。 八月十七日,高颎到达前线后,准备在沁水架桥发起进攻。尉迟悖军从上游放下火筏,企图用火烧桥;高颎遂命士卒建造水中障碍“土狗”(前锐后广,前高后低,状如坐狗的土墩),来阻挡火筏近桥。尉迟悖下令暂时撤退,欲待韦孝宽军半渡再攻击,韦孝宽早已识破此计,乘机擂鼓齐进。待全军渡毕,高颎随即下令焚桥,以绝士卒反顾之心,确保其战斗力。韦孝宽军奋力猛攻,打得尉迟悖军落花流水。尉迟悖独自骑马逃往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韦孝宽军乘胜穷追不舍,直趋邺城。在这次战役中,高颎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显露无遗。起先高颎以“土狗”阻拦火筏,确保渡桥不毁,之后又在全军渡毕焚桥,以绝士卒后退之路,加强了战斗力,对保证作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军至邺城后,尉迟迥调集所有兵力十三万,在城南摆出阵势,准备决战。韦孝宽军进攻受阻,被迫中途撤退。高颎与宇文忻、李询等商议得出一计:先射观者,造成内部混乱,然后乘势冲击。观战士民被射,出于求生的本能纷纷逃避,叫喊声不绝于耳。宇文忻看到这局面趁机高呼:“贼败矣!”韦孝宽军士气再振,乘乱出击,大败尉迟迥军,尉迟炯在绝望中自杀。至此,尉迟迥举兵六十八天即宣告失败。这里边高颖的军事才能是致其失败的原因之一。叛乱平定后,杨坚更加信任高颖,进位柱国,改封义宁县公,迁相府司马,成为杨坚身边的重要谋臣。 建功立业 581年二月,在北周独揽大权的大丞相杨坚废周立隋,世称隋文帝。同月,隋文帝拜心腹重臣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在诸大臣当中无人能比,以至隋文帝“每呼为独孤而不名也”(《隋书·高颎列传》)。 高颎不但在军事上有才华,在政治上也很清醒。他知道自己权势甚高,定会召到别人的排挤打击,所以便上表皇帝表示让位给苏威。隋文帝准备同意此事,让其担任仆射。几日后,隋文帝说:“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隋书·高颎列传》)!遂让高颎继续担任。不久,高颖又被加官,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在这以后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高颎辅佐隋文帝,充分显示其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才能,为隋朝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P3-5 序言 隋唐两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三百二十六年,这三百多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辉煌。581年到618年,隶属隋朝,从开国皇帝隋文帝到隋炀帝终,经历了三十七年的岁月。618年到907年,隶属唐朝,从开国皇帝唐高祖到唐哀帝终,经历了二百八十九年的岁月。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隋唐时期是我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长河中最鼎盛的时期,无论是大隋还是盛唐。虽然隋朝只历经了两位皇帝,王朝的寿命很短,但是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全盛景象。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曾经的血性消失殆尽,近代的中国任人宰割、备受欺辱。无奈的今人只好拿《狼图腾》的民族性来论证中国人的软弱和麻木。现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面临着国际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以及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冲突矛盾。我们必须抛弃我们的软弱麻木,重新向世界展现我们民族的血性一面。在中国的历史中,曾经有那么一个时期,那时候的中国人有失败的英雄,有坚韧的反抗,有行侠仗义的武人。在那个时期,毫不夸张地讲,中国人比游牧民族更善于驾驭马匹,比海洋民族更精于操纵船只,比真正的蛮族还要勇猛,创造的文明比其他国家还要辉煌灿烂!那个时期,英雄好汉层出不穷,无数英雄们的传奇经历最后都成了评书艺人们津津乐道的段子。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具有英雄浪漫色彩的时代便是我们要讲的“隋唐”时代。 隋唐时期的英雄们有血有肉,行侠仗义。这些人有的功成名就,有的却以失败收场,有的孤身鏖战而英勇就义,有的却谈笑用兵攻城灭国,轻松自如。无论结局怎样,在历史中他们是那么栩栩如生,意气飞扬,令人产生无数感想。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历史这样说(细说隋唐)/品读中华历史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薛莹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204874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0 |
出版时间 | 2013-10-01 |
首版时间 | 2013-10-01 |
印刷时间 | 2013-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2 |
CIP核字 | 2012060592 |
中图分类号 | K209 |
丛书名 | |
印张 | 1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28 |
宽 | 16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