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家品水浒/名家品读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读《水浒传》,如行山阴道中,时时有喜人的收获,甚或令人应接不暇。而掩卷沉思,以自体的觉悟深入到水浒英雄生命的流程中,我们或许能依稀感受到“水浒世界”热闹中的寂寞和悲凉,感受到“忠义”之为虚妄。但《水浒传》的艺术世界是不朽的!

内容推荐

人们常常以为,科技是需要普及的,于是有了科普读物,而文化其实也需要普及。因为中华文化中有许多不为大众所熟知的经典,经典中蕴藏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而只有大师、名家才能能将经典读出通俗,并使读者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获得经典文化的精髓和读书的乐趣与方法。

目录

前言

壹 【天下之至文】

谈《水浒》 吴组缃

谈《水浒》 茅盾

《水浒传》与《红楼梦》 李长之

水浒世界 牟宗三

贰 【何物文人,有此肺肠,有此手眼!】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茅盾

论《水浒》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逐渐提高的 聂绀弩

谈《水浒》——《水浒》的社会影响与历史背景 唐瞍

叁 【把一百八人性格都写出来】

《水浒》人物的英雄形象及其他 李希凡

《水浒传》概说·形象何满子

水浒人物论赞·天罡篇张恨水

对宋江形象的再认识聂石樵

论水浒人物卢俊义吴小如

林冲的转变 吴组缃

武松 周振甫

大侠活佛鲁智深 周思源

黑旋风李逵 顾学颉

智多星吴用高阳

肆 《水浒》文化散论

快活林酒店的所有权问题 萨孟武

《水浒传》中的衣食住行 何心

《水浒传》中的风俗习惯 何心

从《水浒传》看江湖文化 王学泰

试读章节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文学罕有的一部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它的产生,跟我国文学史上许多家喻户晓、为人民喜爱的名著一样,是有进步思想的文人作者采取民间流传的群众创作,加工再创作而成的。

北宋末,本有“宋江三十六人”起义的史事。到了南宋,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持续剧烈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这些起义英雄为人民群众倾心爱慕,广泛流传,以致纷纷起而效尤。

我们知道,北宋腐朽政权面对严重“内忧外患”,一贯对外屈降,对内镇压。镇压了内部,才可以偷生苟安混下去。但这个政权“民穷、财匮、兵弱、士大夫无耻”,他们哪有力量“安内”?《宋史·侯蒙传》说宋江在京东起事,侯蒙给宋徽宗上书,建议“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徽宗对侯蒙的建议大加称赏,就要他照他的献策去办。可是侯蒙受命,在路上就死了,他的建议远没有成为事实。不久,北宋亡国了。南宋统治者是更加无耻的投降主义者,而当时南北广大人民群众对金统治者侵扰是坚决抗战的。他们一批批建立山寨水寨,对金反侵略、反扩张,对宋反投降、反压迫;与南宋统治者相对立,形成大是大非黑白分明的阵线。苟延残喘的南宋统治者处此局势,当年侯蒙的献策自然而然成为他们“安内”最好的政策,想方设法加以提倡和号召。

这其中,插手传闻传说,就是一个方面:“正史”、“野史”及各种私家笔记,所记关于宋江三十六人受招安、征方腊的事,就由原来远未实现的主观愿望,俨然变成“真人真事”了。

利用当时受群众欢迎的所谓“瓦舍伎艺”的“说话”,进行反动政策的宣传,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有史书记载,说宋高宗赵构在宫里喜欢听“说话”,有个内侍会说“小说”,搜集了据说在金兵渡江时受骗上当接受了招安的义军邵青的事,编成“小说”。赵构最爱听这种故事,极力赞美邵青手下有些将领的所谓忠义之气。“瓦舍”艺人到宫里表演也是常事,“说话”人很多有“待诏”、“御前供奉”之类名衔。由此可知最高统治者亲自插手利用“说话”技艺来宣传他们罪恶政策的情况。

利用流行的画像题赞的方式来进行宣传提倡,是又一个方面。据宋末画像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所说的看来,为宋江三十六人作画赞,在当时统治阶层长时期来已经蔚成风气,他的先辈“高如李嵩辈”多次传写过。这李嵩,是出身贵族的南宋三朝画苑的著名画家。封建统治者的御用画苑,百般给他们所称为的“虎狼”、“巨盗”塑造美术形象,意欲何为?用心难道还不明显!再看龚开的自述和赞语,他持封建统治者的观点,痛骂误国的奸臣贼子,比照之下,对巨盗宋江之流深表敬慕和赞赏;每人四句赞语,说他们“酒色粗人”,“志在金宝”,“酒色财气,更要杀人”,极尽歧视和污蔑,可对宋江却说:“不假称王,而呼保义,岂若狂卓,专犯忌讳!”这四句就说到点子上:这是指所捏造的受招安、征方腊说的。

“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这是南宋时流行的一句民谚。鲁迅说,“这是当时的百姓提取了朝政的精华的结语。”当时统治者正是这样施展其阴谋以瓦解起义军的反抗的。受招安、征方腊、效忠于赵官家的宋江,就是他们精心树立的一个黑样板。这是事实,把它揭露出来,对我们研究《水浒》以至史事是有必要的。

我们知道三十六人,除宋江外,本无姓名,更不必说别号和性格了。龚开的赞里,每人都有了别号和姓名,而且隐约有了性格和故事。与此同时的《大宋宣和遗事》关于水浒故事部分,有花石纲、杨志卖刀、取生辰纲、晁盖落草、宋江杀惜上山以及受招安、征方腊、封节度使等段子,所记草率粗略。但人物故事发展起来了。这两种资料都产生在宋元时期,看来,这些都是从南宋百多年来所谓“街谈巷议”,其中主要是“瓦舍伎艺”的“说话”等慢慢积累起来,而后被采取过来,填进,或拼凑到上述以宋江这个黑样板为主的最初的胚胎上来的。

宋元时代除“说话”外,还有“杂剧”不断由此取材。由于当时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反抗黑暗统治的要求,这种说英雄故事、演英雄戏的风气形成高潮。他们热烈向往那样一些传说中的英雄,水浒原来的人物故事就日益发展丰富起来。例如由三十六人,发展为七十二人,又发展为一百零八人等等。但也都是单个的片断故事。

P3-5

序言

茫茫大千,吾人与谁论《水浒》耶?傅庚生云:“必其有雅人深致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这部《名家品水浒》即循与雅人(“名家”)对话之旨,力图为广大读者展示一个别样精彩而真实的“水浒世界”。

《水浒传》是“英雄传奇”的开山之作,是中国最杰出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数百年来,风行宇内,虽屡遭禁毁,仍然保持着长久的生命力。李贽把它和《史记》、杜诗等并列为宇宙内“五大部文章”,盖“其思想之伟大,见地之超远,为古今人不能及也。”(眷秋《小说杂评》)

20世纪以来,《水浒传》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和研究。概而言之,其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

1、开创期(1911~1949)

此期内,由于1917年白话文运动及1919年“五四运动”的胜利,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成为通行的书面语言。《水浒传》等古典长篇白话小说名著得以“重估价值”,尤其是《水浒传》成熟的白话散文语体得到推重。胡适不仅是“新红学”的领军人物,同时在《水浒传》研究领域也“开风气之先”,其《(水浒传)考证》第一次对《水浒传》的成书、版本、思想内涵等进行系统研究,开创了《水浒传》研究的新局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郑振铎《水浒传的演化》等也深化了我们对《水浒传》成书背景、版本演化等方面的认识。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对水浒英雄及其他各色入等,分别予以论赞,其真意在以《水浒》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抒发对现实社会的感想,文笔从容、蕴藉,“饶有趣味”。

2、拓展期(1949—1966)

建国以后,《水浒传》的实证性研究仍受到不少学者的青睐,余嘉锡《宋江三十六人考实》、严敦易《水浒传的演变》等专著以扎实的考据见长。何心《水浒研究》不仅对《水浒传》的作者、版本、本事等钩沉稽玄,而且把制度、风俗习惯等也纳入考察范围,其用心之专,用力之勤,洵不多见。此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法逐渐为更多的学者接受并应用到实际研究中。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用精致入微的笔法剖析了《水浒传》人物描写的特征及其结构的有机性,是一篇用阶级分析法研究文学作品的典范,李希凡等人对《水浒》的思想和艺术世界的探讨也是颇为深入而有创见的。

3、扭曲期(1966—1976)

称此期为《水浒传》研究的沉寂期或萧条期都不准确,因为这期间对《水浒传》的关注并不冷,几十本小册子,上千篇的研究文章,何谈沉寂、萧条?但可惜的是这些研究文章生硬、甚至教条地搬用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法,对《水浒传》的解读过于偏重于庸俗社会学和政治性话语,基本上没有太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4、多元期(1976年之后)

新时期是《水浒传》研究逐渐趋于多元化的时期,学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刊发的《水浒传》研究专著和论文数量惊人,其总体成就要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周振甫《小说例话》从主要思想倾向、人物、情节、细节、结构、语法、修辞等角度,剖析《水浒传》等五大长篇白话小说名著,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技巧。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相关章节揭示行帮道德之于水浒英雄主义的损害及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阴暗面——如嗜杀性、对生命的淡漠等,这些观点直到今天仍具有启迪性。马幼垣是《水浒传》研究专家,其《水浒论衡》和《水浒二论》以其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考据把《水浒传》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水浒》是“天下之至文”,也是天下人之《水浒》。我们在编选此书时,不仅注意到专家、学者是如何解读“水浒世界”的,而且也兼顾大众对《水浒传》独特的审美趣味。此书共编选了十几位“名家”专论《水浒传》的文章,涉及《水浒传》思想、艺术的各个层面及其文化意味等。我们的编选原则有二:一是可读性;二是学术性与通俗性的会通。

1、可读性。所谓可读性,大概包括两个方面:(1)耐品。指《水浒传》研究之文,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内韵丰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具有相对恒久的赏鉴价值。“名家”是一种品牌,但他们也是靠作品说话的。他们有的身兼作家、学者等多项桂冠,如茅盾、吴组缃等;有的是研究《水浒传》的专家,如何心等;有的也许只是《水浒》“票友”,但玩得有水平,如牟宗三。毫无疑问,《水浒传》曾经给他们的心灵以震撼和艺术的享受,他们难以自制地以其或灵动、或优雅、或温润、或厚实的文字,把“水浒世界”展现在大众面前,他们是水浒隐密世界的开拓者。《水浒传》虽然曾被封建统治者及其帮凶目为“诲盗”之书,也曾一度经受不公正的对待,遭到各路人马的“围攻”,但上述这些《水浒传》研究专家或爱好者们用他们的扛鼎美文,丰富着《水浒》的百花园,也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2)趣味性。梁启超说:“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同样,“趣味”也是阅读的原动力,是激发我们阅读冲动的神奇力量。那么,“趣味”或者说“趣”究竟是什么?明代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云:“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可见,“趣味”并不意味着《水浒》研究之文知识的丰赡,而是指其所蕴涵的独特风致。会心者自能得之。如李长之在《(水浒传)与(红楼梦)》一文中说:“别看这样热闹的两部书,可都是寂寞之至。所谓‘自古圣贤皆寂寞’,真的感情,找不到同情。”这是得之心灵的自然感悟,读来便觉趣味盎然。

2、学术性和通俗性的会通。当前是一个大众文化流行的时代,《水浒传》不应当仅仅是学者研究的专业领地,而应该同时成为广大民众心灵栖息的家园。而且《水浒传》最初就是以大众文艺的形式“活”在说书艺人和下层民众的心中,在《水浒传》早已成为经典的今天,让其回归大众、回归民间是符合时代的总体审美趋向的。但一味迎合主流意识形态或媚俗的倾向也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在编选文章时,怎样既尽量减少“学究气”,又不沾染“庸俗气”,是我们考虑的重要内容。当然,要完全避免“学究气”是不可能的,比如,余嘉锡《宋江三十六人考实》等考证精严的文章自然在“割爱”之列,但张恨水《水浒传人物论赞·天罡篇》等便不可或缺,否则,所谓的“品读”是有缺憾的。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选文章的脚注基本为原作者所加,由于个别篇目注解烦琐,我们在编选时做了一定的删节。而凡编者所加脚注,一律有“编者按”字样。

读《水浒传》,如行山阴道中,时时有喜人的收获,甚或令人应接不暇。而掩卷沉思,以自体的觉悟深入到水浒英雄生命的流程中,我们或许能依稀感受到“水浒世界”热闹中的寂寞和悲凉,感受到“忠义”之为虚妄。但《水浒传》的艺术世界是不朽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家品水浒/名家品读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思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28047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2-53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5: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