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向辛亥--从孙文崛起看晚清日落
内容
亮点展示

bad7842c1f0f13f8.jpg

编辑推荐

史料硬核、细节考究,视野宏大、角度独特,既有派系间的权力游戏,也有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真正的战斗发生在战斗开始之前,挖掘被忽视的关键要素,重现乱局中的微妙博弈。
   

文学大师陈舜臣心血力作,柏杨先生郑重推荐!

内容简介

慈禧太后在晚清危亡之际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康有为要对戊戌变法的失败负多大责任?

李鸿章为何自称“裱糊匠”?

孙中山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民国“国父”的?

《走向辛亥:从孙文崛起看晚清落日》以辛亥革命为契机,百科全书式展现了从晚清到民国的军政、经济和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书中对慈禧、李鸿章、康有为、孙文等人进行了细致刻画,对各派系间的斗争进行了深度还原,并补充了一些被忽视的关键细节,是了解这段历史不可多得的通俗读物。

作者简介

陈舜臣,华裔日本作家,“日本小说界无出其右者”,在日本的历史小说创作领域与司马辽太郎并称“双璧”。他通晓日语、印度语、波斯语、汉语、英语五种语言,他的作品常呈现无国界的宏观视野。他的历史作品因加入了推理的成分而自成一派,多次在日本掀起阅读中国史的热潮,主要著作有《中国的历史》《甲午战争》《太平天国兴亡录》《三国史秘本》等。

目录

第一章 海东青      

第二章 公车以后      

第三章 风暴前夕      

第四章 重阳起义     

第五章 亡命异乡      

第六章 中堂遇袭      

第七章 强学会       

第八章 周游世界      

第九章 檀香山       

第十章 博 爱      

第十一章 旧金山      

第十二章 横跨大陆     

第十三章 三裔地      

第十四章 德文郡街     

第十五章 礼拜日      

第十六章 幽 禁      

第十七章 大英博物馆    

第十八章 中山樵      

第十九章 维 新      

第二十章 壮士不还     

第二十一章 保皇会诞生   

第二十二章 义和狂风    

第二十三章 准 备     

第二十四章 健将们     

第二十五章 台湾四十四日  

第二十六章 留学时代    

第二十七章 《苏报》     

第二十八章 致公堂     

第二十九章 洞中起誓    

第三十章 同盟会      

第三十一章 烽火连连    

第三十二章 王朝日暮    

第三十三章 青山一发是中原 

作者后记          

解 说

精彩页

1895年10月中旬,台湾附近海域。

青年在甲板上眺望着波澜不惊的海面,恣意地伸了个懒腰,惬意道:“好安静……不知陆地的骚乱消停些了没有?”

他乘坐的是一艘饱受风浪、残破不堪的罗查式帆船。所谓罗查式,是指安装上西式蒸汽设备的中式传统帆船。这类船只在当时的中国沿海随处可见,船员不需要很多,数人就足以应付。

时值闰年,农历有两个五月。洋人眼中的10月,按中国的老皇历算来,才八月份。去年的农历八月,甲午战争爆发,半年后,以清国战败落下帷幕。

事后,李鸿章在呈给朝廷的请罪书中说:“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自知不逮。”北洋军原本是李鸿章麾下的“私军”,所谓“一隅之力”,便是他李鸿章一人之力。这位晚晴名臣的话中话再明显不过——以我一己之力,敌一国之师,安有不败之理?

青年正眺望着远方的海平线,一个豪放的声音从下面传来:“消停得了吗?……有些人扼腕叹息,有些人暗自窃喜。你没见咱船上的客人个个喜上眉梢?”说话者年近四十,外形彪悍。

青年问道:“夏威夷也在庆幸清国战败吗?”

彪悍男人懒洋洋地站起身,抖去手上的灰尘,幸灾乐祸道:“何止夏威夷!那伙人哪个不跟过节似的?我也是。”

谈话间,台湾最南端的鹅銮山已近在咫尺。船头的油漆字已脱落,几乎无法辨认,但这艘老船有一个响亮的名字——FALCON(“隼”号)。

“大竹哥,昨儿在安平港口还能瞧到几艘洋船,今儿怎么只剩几艘破渔船了?”青年问道。

大竹就是那个彪悍的男人。他望着前方不远的陆地,叹道:“阿福一定在昨天的船队里。从今往后,世上再没有清国的台湾了。”

青年口中的骚乱,指的正是日军接管台湾一事。

今年4月17日(以下皆公元),清国被迫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按照条约内容,清国割让给日本的领土,除台湾外,本还有辽东半岛。但在俄、法、德三国的干涉下,日本不得不放弃了辽东半岛。但是日本接管台湾是势在必行的。新任台湾总督——海军大将桦山资纪早已率近卫师团与第二师团,企图武力接管台湾。6月初,日军占领台北。时任台湾巡抚的唐景崧乔装为平民,混入德意志商船弃城而逃。而在台南方面,有曾在越南力克法兰西军队的猛将刘永福坐镇。刘将军固守安平炮台,怎奈弹尽粮绝,不得不乘洋船于昨日从台湾撤退。

大竹口中的“阿福”,便是堂堂台湾总兵刘永福。中国人自古以来便习惯于在他人的姓名前加个“阿”字,以表亲昵。刘永福本为流民出身,后投奔太平天国军。太平天国覆灭后,他流亡至越南,归顺阮朝政权,之后组织“黑旗军”,抵抗侵略越南的法军。在他的率领下,黑旗军成功手刃两名法兰西司令官卡尼尔和瑞莱。也正因为如此,他被软弱的阮朝所疏远,后来降清,做了广东总兵。但他毕竟是招安而来的叛军,甲午战争开幕之际,清政府便调遣他去镇守台湾。

“我还盼着阿福能让假洋鬼子吃些苦头呢……”青年的失望溢于言表。

“唉……看来黑旗军也不过如此。而且,阿福也不比当年。别看日本的架势大,只不过是卖昔日英雄一个面子罢了。”大竹叹道。

刘永福曾严词拒绝日军大将桦山的劝降。这位年近花甲的老英雄,以撤退保全了自己的晚节。

每天都会有人驾舟而来,将岛内的形势传达至“隼”号。这些探子似乎都是大竹的旧相识。

依照条约,台湾的官吏、军队、庶民均不得有异动,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军接管自己的家园。揭竿而起之人自然不在少数,但多是企图趁乱逃亡岛外之辈。揭竿而起无外乎暴力反抗,到头来,只是害得清国背上违反国际公约的骂名。

一场战争的失利,并不足以压垮中国。真正可怕的是随之而来、贻害数代子孙的巨额赔偿——白银两亿两,五十年分期偿还。

据《清史稿·食货志》记载,甲午海战前的光绪十七年(1891年),清国的岁入约为八千九百六十八万两,岁出为七千九百三十五万两。甲午战争中,清国未踏入日本领土一兵一卒。这一赔,却赔去了两年以上的财政收入。难以想象,未来五十年这个国家将会是何等惨状。

“隼”号已是第三次游经此地了。对此,大竹自嘲道:“此番阿福溃逃,台湾气数已尽。说来也是造化,我一介海民,竟亲身经历了国家国土沦丧,被自己国家所抛弃。”

“无论是国兴,还是国亡,大竹哥都能赚个钵满盈盆不是?”青年调侃道。

“你这张嘴真是越来越欠抽了,小军。”

大竹敲了敲青年的后脑勺儿,惹得青年那垂在脑后的辫子抗议似的跳了跳。

“隼”号的营生原本仅仅局限于香港海域,但自从6月赴台起,至今短短四个月,大竹已赚得盆满钵满。他瞅准的,是此地价格低廉的军火弹药。

谈及台湾的兵力,初任巡抚刘铭传曾在台设四十营,按当时的军制,五百军士为一营。也就是说,台湾省确立之初,坐拥兵力逾两万。而次任巡抚却将军队的规模折半,仅保留数千正规军士,并延续至今,以至于与日开战时,兵源吃紧,还得倚仗广东的江湖人士协助征兵。可笑的是,临时凑足的乌合之众登陆台湾时,下关会议已尘埃落定。广东军首领——江湖大哥吴国华,自然成了世人的笑柄——

“大老远从广东赶过来投降,真是难为吴老大了。”

“广东兵逃得啊,那叫一个丢盔弃甲。这会儿去台湾,遍地都是枪炮。”

这是从吴国华手下口中得知的消息,假不了。“隼”号自然不能错过这发财的良机,当即掉转船头,赶赴台湾。贱买吴军丢弃的枪炮,再高价卖给有需求的人。天底下没比这更便宜的买卖了。

小军手搭凉棚,注意到一艘小舟缓缓驶出港口,忙提示大竹道:“大竹哥,卖家来了。”

小舟愈发靠近了,大竹认出操船之人,挥手招呼道:“哎呀呀,今儿伸老爷亲自出马呀……喂,伸老爷,今儿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伸老爷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他用与年龄不相符的响亮嗓门儿回应道:“这趟买卖怕是到头了,我理应来打个招呼,顺带与你商议商议。”

“谈崩了?”大竹感到事情不妙。

“根本没得谈。”伸老爷抱歉地摇了摇脑袋,银色的辫子随之摇摆。

谈判破裂意味着要卷铺盖走人。大竹不甘心,焦急地问爬上“隼”号的老人道:“假洋鬼子就一点儿也不动心?”

“他们个个装备精良,哪稀罕我们的土枪土炮。”

“鸦片呢?他们要鸦片吗?”

“你以为日本人和广东军一样,个个是烟鬼?”

“就没其他法子了?难不成,我们真得卷铺盖回香港了?”

“法子还是有的……给我些时间,我就不信假洋鬼子都是铁打的。俗话说得好,好赚不过战争财。”

趁着两个老板谈话的当口儿,小军与水手打开船舱,将一箱箱军火搬上“隼”号。大竹清点了“货物”后,微微点头道:“能把这么多卖给假洋鬼子已经很有本事了,剩下的,看情况吧。”

自台湾被大清收复以来,便一直是附庸于福建省的“台湾道”,直到光绪十一年(1885年)才升格为省。

日清交战正酣时,侠客吴国华却领着用二十万两银子堆出来的广东兵趁乱打家劫舍,毫无军纪可言。更荒谬的是,台湾布政使的私人金库里尚残存二十四万两银子,广东兵红了眼,一阵争夺下来,在金库里留下了四百余具尸体。幸存的兵卒本以为可以带着钱财逃之夭夭,谁料台湾当地的黑帮早已磨刀霍霍。最后,钱财没捞着,还把小命赔了进去。

台北基本算是一击即溃,只剩下率领黑旗军的刘永福,拒绝了英吉利领事的调停,苦守台南安平炮台至10月中旬,终究只得撤兵。

生意事宜告一段落,伸老爷问道:“对了,广东那边,还真付给吴国华佣金了?”

大竹无奈摇头,苦笑道:“白纸黑字,由不得官衙赖账。”

“这么说来,我们还得感谢朝廷专程派个阿国来给我们送枪炮了。我转手给你的枪炮,可都是百里挑一的,你放心卖便是。”

大竹似笑非笑道:“话说回来,那阿国从前也是个漕男呀。”

广东兵首领吴国华在二人口中成了“阿国”,这也难怪,若不是这“阿国”将花费二十万两购买的军火无私奉献出来,哪能成就这趟便宜买卖?

吴国华被行里人称作“大海侠客”,但大家心知肚明,他只是一介海盗罢了。伸老爷欲“进货”,还得提前跟这位“侠客”打声招呼。而将军火贱卖的消息放出去的,不是别人,也正是这位“阿国”。明摆着,他在这份买卖里也占着股。伸老爷拍了拍老友的肩膀,不舍地叹道:“今日一别,不知有无再会之日了。珍重,珍重……”

大竹亦难得语带寂寥地道:“待到重阳日,一醉倍思君啊……虽说,离重阳也没几日了。”

九九重阳,是中国自古以来登高饮酒、驱邪扫秽之日。历代诗人围绕重阳一节均留有佳作。而九月九日,对此时的大竹而言,既是重阳佳节,亦是兴大事之日。他是务必要在那之前赶回香港的。

所谓大事,便是“夏威夷”孙文组织的反清武装起义。因为这个年轻的医生与夏威夷颇有渊源,因此得了这个绰号。随着大事之日的临近,大竹的言行举止也在不自觉中增添了几分军人气息。这船军火,正是为起义准备的。伸老爷被蒙在鼓里。就连小军也只是知道这批货的买家是“夏威夷”孙文,而对起义一事一无所知。

常言道,商人重利轻离别。大竹本不想感情用事,但或许是因为大事之日临近,他愈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聊完正事,伸老爷对这艘船的名字产生了兴趣:“你这艘船的名字,好像是某种鸟?给船取个鸟名,这与你的性子格格不入呀。”

“是的,翻译成汉文,是鹘(隼)。”

“鹘……只闻其名,未曾见过本尊。听说飞得挺快,你这破船能跑得那么快吗?”

“哈哈,我这船虽不是鹘,却是做捕鹘之用的。”

“这倒新鲜。至今捕着几只了?”

大竹意味深长地笑道:“这才刚刚出动,好戏在后头。”

伸老爷来了兴趣,惊奇道:“这鹘,果真如此难捉?”

“那是自然,我们所捕的可非凡鹘。海东青……可听说过?此鹘以断崖绝壁为巢,需以命相抵方可捕之。”

大竹说这番话时,语气中多了一丝决绝,倒像是在警醒自己。

伸老爷显然对此鸟未有耳闻:“海东青?难道是栖息在海东边的青鸟……”

“满人曾成功捕到过此鹘。这可是玩儿命的买卖,他们也是被逼无奈。”

“怎么说?”

“数百年前,满人是契丹人的奴才,只消主子一句话,刀山得上,火海得下。多少满洲汉子为此丧命,只是为了取悦主子罢了。”

“海东青”乃是用作狩猎的珍稀猎禽,契丹贵族曾以拥有一只海东青为傲。当时,女真人(后清朝)还是契丹的附庸,敬奉海东青是附庸的义务,不得有一丝作假。为此,每年上贡之期,就会有不计其数的满族壮年成为崖下冤魂。

大竹继续说:“于是乎,女真不堪压迫,奋起反抗,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说海东青成就了满洲,一点儿不为过。”

言者似乎通晓历史,但听者却只是一介海民。别说当时还未普及“满洲”一词,就连女真人,伸老爷也是一知半解。

“被压迫的人,因为一头鸟翻身做主……你这船名,取得别有深意呀。我懂了,就说你小子怎么懂这么多,都是‘会’里学的吧?”

伸老爷虽目不识丁,却可贵地有一副缜密的心思。他口中的“会”不是其他,正是反清组织的代称。大竹显然也是“会”中人,否则,伸老爷绝不敢在外人面前提及这个字眼儿。

清朝是一个由少数满人统治多数汉人的朝代,清廷对汉人团结尤为警惕。民间自发的“会”与“会党”,通常会被列为反叛组织。简单一个“会”字,包含了“天地会”“三合会”“致公会”等,甚至“青帮”这样的帮派也被列入其中。

大竹顿感亲切,笑道:“原来你也是会里的兄弟,同志,同志!”

“只是不知,昨儿撤兵的阿福,是否也算是会里的同志?”

“谁又知晓呢?或许以前算是吧。但如今他又是清廷的总兵。有些事,还真不能一概而论。”

既然伸老爷都来亲自道别,这场便宜买卖多半要告吹。买卖双方因一个“会”字而交心。既为同志,大竹将买家的内幕向伸老爷透露了一二。

当时的“会”,皆无一例外地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新人入会时,均少不了要高喊这个口号。

清廷严打民间会社,天地会等反清组织自不必谈,就连宗教性质的会社也是动辄得咎。但毕竟是封建国家,统治者难免会在宗教问题上网开一面,于是,民间就出现了大批披着宗教外衣的政治团体。

除此,清廷另有一项禁令,名曰“禁水夫设教”。水夫常年漂泊他乡,为求心安。热衷于三五成群,拉帮结派,以至于这一群体倒成了宗教组织的主力军。传言,威震四方的“青帮”,便是起源于一众渔民。伸老爷在海上漂泊了半辈子,入“会”并不为奇。

“你知道吗?阿福的爷爷辈儿,也是个穷掌船的。”

刘永福的祖祖辈辈与海结缘,其本身自然与“会”难脱干系。

伸老爷不由得好奇地问:“不晓得阿福入会时,是不是和我们一样,也要念那句经文?”

伸老爷所说的“经文”,无外乎“反清复明”四个字。每当念这句“经文”时,身边的同志均慷慨激昂。伸老爷虽茫然于这四个字的含义,但总是被周围的气氛带动,不遗余力地高喊,心中却颇不以为然。反清朝,杀皇帝——哪是声大就能成的事!阿福就是个实例。入会时,他怕是把这四个字喊得比谁都响亮。现如今呢?还不照样骑着大马,当着大官。这是赤裸裸的背叛。但不知为何,同志们却对这位刘将军尤为宽恕,得知他在与日军交战,还敬之如英雄。

在台北战线,吴国华旗下的广东军趁乱烧杀掠夺,当地居民对其恨之入骨:“假洋鬼子怎么还不把这群浑蛋赶出台湾!”以至于在军队溃败时,落单的逃兵非但没有受到当地民众的体恤,反而遭到了疯狂的报复。

反观台南战线,刘永福率麾下的黑旗军,苦守至10月,弹尽粮绝才作罢。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刘永福所率的嫡系黑旗军不是其他,正是天地会教众。刘永福投奔太平天国时,已为天地会一员。他被清将冯子材赶至越南时,命座下教众以黑旗为令旗,以“义”字为旗号。“黑旗军”因此得名。

如此英雄,最终为何会选择降清,伸老头儿百思不得其解,只得郁闷地嘟囔道:“叛徒……”

精彩书评

中国的历史悠久,中国的历史书册极多,可是中国人对历史也懵懂!不是我们忘本,而是史学家、文学家没有把艰涩的古文史书转化成现代语文,没有把所谓学院派刻板的叙述,转化成趣味盎然的大众言语。如今,陈舜臣先生,这位文化界的巨手,担起这项重任,他一系列的历史故事,使斑斑史迹,变成生龙活虎!
——柏杨
陈舜臣这个人,存在就是个奇迹。
——(日)司马辽太郎
日本小说界无出其右者。
——李长声(旅日学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向辛亥--从孙文崛起看晚清日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陈舜臣
译者 译者:黄哲昕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153124
开本 16开
页数 3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2
出版时间 2019-10-01
首版时间 2019-10-01
印刷时间 201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608
CIP核字 2019215506
中图分类号 K257.07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41
165
2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7:47:12